新时期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地质灾害防治处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姜海华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出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公路工程投入施工建设,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地质灾害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到施工进程,还会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身份证:33262319791019XXXX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出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公路工程投入施工建设,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地质灾害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到施工进程,还会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本文首先分析了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继而探讨了相应的防治处理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属于影响公路工程施工建设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未能实现对其的有效防范,将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工程效益呈现。在新时期,如何充分明确公路工程施工建设中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结合施工区域地质地貌及水文条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进行有效防范,值得广大工程设计与管理人员深思。
        1  公路工程施工常见地质灾害
        目前我国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与地质构造、组成以及地形变化等因素有关。由于地质环境呈现出变化,导致人类需要的生态资源与环境遭受破坏,同时威胁到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将其称之为地质灾害。而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除了自然因素影响之外,由于施工活动对岩土体、水源等因素的影响也是导致地质灾害出现的主要原因。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等。
        1.1  崩塌类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落石以及碎落崩塌等,处于陡峭悬崖或者斜坡表面的部分岩体(土体)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突然翻滚坠落至悬崖底部或者坡脚的现象。在公路工程中最为常见的崩塌现象是落石。而崩塌现象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比如水力、风力以及冻融等。
        1.2  滑坡类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滑塌、滑移以及坍塌等,斜坡中的岩土体由于降水或者地下水位升高等原因,在万有引力作用之下大量岩土沿着山体的某个软弱面整体向下行进与滑动的过程。
        1.3  泥石流类
        地质灾害主要发生于山区,因为暴雨、冰雪消融等外因的激发,形成含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
        2  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地质灾害防治处理措施
        2.1  崩塌
        在山区建设的公路工程比较容易出现崩塌事故,这一方面是由于山区地质地貌更容易造成崩塌问题,另一方面则与施工建设过程直接相关。山区公路工程如果出现崩塌情况,轻者会导致施工中断,影响工期与施工质量;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公路工程被毁、人员伤亡等。
        2.1.1  工程设计
        在工程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要深入现场,对工程所在区域内的地质地貌条件、水文条件等进行细致考察,同时参考当地以往所发生崩塌事件的相关资料,分析崩塌活动的主要分布规律,线路设计上要尽量避开崩塌与滑坡危险性较大的区域。
        2.1.2  施工建设
        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阶段(包括后期投入运营阶段)对于崩塌灾害进行治理的过程中要以预防管理为主:①针对危险区域开展日常巡查、检测以及情况预报;②针对危险区域进行加固处理,比如削坡、锚固、排水、支撑、护坡以及灌浆等。


        2.2  滑坡
        滑坡指的是斜坡表面的岩土体在重力以及水源的作用之下,沿着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中对此类灾害的防治处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2.1  排水处理
        滑坡情况的出现和水直接相关,因此若想实现对滑坡的预防首先要做好对水的处理。通过缩减动水的压力,有效控制岩土体软化与分解,防止水的冲刷与溶蚀,较为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①在滑动面之外对截水沟进行修建,以避免外围地表水流入滑坡区;②在滑坡灾害易发区域修建树枝状的排水沟,实现对坡面水的汇集,并将其排出滑坡体之外;③采用工程措施排放地下水,比如支撑渗沟、暗沟以及平孔等。
        2.2.2  改变受力
        通过工程措施对滑坡体受力进行调整,让力系保持平衡,以提高其整体抗滑能力。①针对滑床上陡下缓、滑体头重脚轻或者推移式滑坡,可以在滑坡上部的主滑地段作减重处理,或者在前部抗滑地段增设压脚,从而促进滑体的力学平衡。针对小型滑坡,可以进行全部清除处理。减重处理之后需要验算滑面由残存滑体中薄弱部位剪出的可能性;②设置桩板墙、抗滑挡墙以及抗滑桩等支挡结构,从而对滑体形成支挡作用,亦或是对滑体作锚固。
        2.2.3  滑坡后处理
        在发生滑坡灾害之后,较为常用的处理措施包括静力胀裂、机械破碎、钻孔、修建挡墙以及机械清理等。
        2.3  泥石流
        公路工程(特别是山区公路工程)如果发生泥石流灾害,将会呈现出非常大的破坏性,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将各种公路设施摧毁,并导致冲击、堵塞以及掩埋等问题的出现,给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进程形成严重影响。由于泥石流所导致的公路安全事件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并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效益。其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3.1  跨越和排导
        ①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建设过程中,要充分遵守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结合施工区域地质地貌,利用对桥梁、隧道、涵洞等构筑物的建设实现对泥石流的有效规避;②排导。对排水沟、急流槽以及导流堤等设施进行合理建设,以实现对泥石流的排导作用。
        2.3.2  维护固定
        ①引水措施。在某些地形较为开阔,且地势比较平坦的区域,可以采取河流引水的方式对泥石流危害加以控制。在容易出现泥石流灾害的沟谷上游(亦或是汇水区)利用引水渠道将水引入到河流等自然水体,继而有效缩减水体数量及动力条件,实现对泥石流危害的有效防控;②排导措施。利用工程措施使泥石流更为流畅地通过公路,流入到预定位置,以防止对公路设施带来损害。
        3  结束语
        要积极加强技术创新,以新型施工工艺及处理技术优化地质灾害防范效果,在充分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提高公路工程整体经济效益,为国家交通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祁小军.公路工程环境的岩土勘察与地质灾害评估技术研究[J].公路工程,2019,44(01):115-119.
        [2]任侃.解析山区公路工程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08):82-83.
        [3]敖绍光、李玲玲.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5):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