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优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75500
摘要:随着我国施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公路桥梁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部分。许多地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深入研究公路桥梁预应力设计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管理者需灵活运用工程资源技术,加强科学化管理,从而有效推进各项公路桥梁预应力应用工作。
关键词: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1、公路桥梁预应力应用的工艺技术
1.1防渗膜预应力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通过灵活运用防渗膜,从而对雨水等进行有效的隔离。防渗膜预应力技术能够有效避免雨水对于桥梁所造成的稳定性影响,保持桥梁表面的防渗膜预应力技术。其对于桥梁所产生的主体裂缝进行严格把控,从而控制边坡所易形成的位移问题。防渗膜预应力技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首先平整防止防渗膜,其次控制HDPE,再按0.5、0.6米的沟槽锚固标准进行沟槽设定。最后以1米的标准搭接防渗膜。这种技术在实际的过程中较为简单,且经济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1.2工程排水技术
在桥梁的预应力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排水极为关键。桥梁排水分成两类:地表排水以及坡内排水,其中地表排水的整体适用性较强。在排水工作的实际展开中,首先在滑体外部设置好截水沟,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地表上的水流入到滑坡之中。而坡内排水基于自然沟谷进行排放滑坡中计税,避免坡面形成积水侵蚀的现象。这两种措施都能够有效降低坡内的整体水位,使得滑坡所受到的水荷载明显降低,大大增强了桥梁的稳定性。
1.3复合桥梁处理技术
桥梁预应力应用过程中,需严格把控碎石级配,碎石孔隙率要大于10%。铺设施工过程从加水到最终的碾压结束时间需控制在3.5小时左右,尽量不超过4小时。为保证碎石层孔隙空间是否有压实,需在摊铺后及时进行压实工作。桥梁处理技术具有实践性明显的特色,近几年的技术发展尤其迅速。所采用的钢丝需为扭绕式,抗拉强度在800N以上。需在专业工作人员指导下,确保路面的平整。路面压实需分三个环节,初始压实、反复压实以及最终压实,压机速度在2km到4km之间。压实的各个环节需标记清晰,避免出现漏压,造成路面隐患。复压温度需控制在100摄氏度以上,路面强度及粗糙度需满足规定标准。把控接缝处理,已摊铺的混合料中间隔15厘米左右,摊铺重叠层控制在8厘米左右。跨缝位置需进行压实,提高裂缝处理。
1.4土层锚杆施工技术
这种施工技术的要求较高,需要充分发挥锚杆钻机的作用,首先要操作锚杆,钻到指定的位置向孔内注入水泥浆。在完成校线的锁定之后,能够有效增强主体的强度,从而提升公路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施工的时候也要对施工主体进行科学合理的测量,以确定好钻孔的位置和深度,使他能够更科学准确,这样在使用钻孔机的时候也尽可能的避免偏差的出现。一旦出现问题就要马上终止操作,并对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才好开展后续的钻孔工作,在进行注浆的时候,也要考虑注浆体与相关配置的符合程度,确保支护主体的稳定性,还需要做好相关的排水工作,以保障整体工程的质量。
1.5桩孔开挖技术
桩孔开挖技术常用到的方法是跳跃式开往这种方法在不同的土质状况下需要采用不同的开挖方式。在一些硬土和风化的岩层中大多采用风镐开挖,而一些山楂土质则多用手摇绞车的方法。在开挖过程中,由于土质不同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对于一些较软的土质行进速度要加以注意,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为了保障桩底开挖工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再装底的地基。在采用承载桩体设计要求时开挖桩孔,同时要采用混凝土对桩基进行封底,以避免其遭受狂风或流沙的侵蚀,减少给工程质量造成的潜在隐患。
1.8支模施工技术
支模技术对于工程整体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支模作为公路桥梁工程的主要支撑结构,直接作用与公路与桥梁工程的模板搭建。支模技术是在工地上进行较高的模板搭设,其存在一定的技术施工特点。首先,支模施工属于高空作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此时需高度重视安全作业,避免坠落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需严格按照国家以及各地区的施工规范,在下处安装防坠网。高空作业人员需穿戴好防滑鞋、安全带以及安全帽。现场需躲避输送电线,同时将施工建材科学堆放。其次,支模技术必须在高空中的模板上进行施工操作,操作空间较小。无法让现场的施工人员灵活开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工人的技术要求更高。最后,支模在该环节施工完成后不容易拆除,在支模施工中所利用的模板强度以及高度跟其他施工技术不一样,同样增大了施工难度。
2、质量管理的主要发展对策
2.1强化精细化管理
在精细化管理中,基于施工人员的行为规范化与责任化,提升施工队伍的整体综合素养,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可以采用控制预算的相关科学管理办法,来保证项目当中各个级别管理人员都能做到目标明确,进而促进公路桥梁工程管理人员都能做到各司其职。通过引入先进的机械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劳动力,因此施工单位可以加快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淘汰,并进一步扩大其经营规模。此外,专业化的机械设备可以有效避免操作事故,为人身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近几年的总结与探索上,施工单位逐渐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精细化管理体系。以安全为核心,以预防为重要理念,落实工作职责的细化。不论公路桥梁工程的大小或形式,施工单位都应该做到基本的风险评估。公路桥梁工程风险可以将它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在公路桥梁工程开展中,由于精细化体系不够完善,所以很少有人意识到风险的重要性。随着公路桥梁工程的不断科学化发展,施工单位需及时发现工程正在或将来可能面临地风险。现场施工设备根据施工规范和质量发展需要,做好检查工作,确保工艺质量。
2.2加强施工建材管理
施工建材从材料准备到使用需要经过较多环节,每个施工环节都有其特殊的标准与要求。通过充分结合施工工程的当地选材,从源头把控施工质量。尽量选取大型或原本合作比较顺畅的设备供应商,严禁相关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到工程当中。现场所堆放的建材需要做好防暴晒、防潮等措施,避免建材的性能降低。严格控制每道施工工序,当出现任何偏差时都需要做好及时的纠正。严格把控公路填方阶段的施工作业,做好路基的压实和铺平,避免公路在运行使用后产生损坏的问题。合理规划现场的排水,防止由于积水而影响公路质量。在防护作业中,需充分保障路基的稳定性,科学选择所使用的原材料,按照标准配比进行集中搅拌。当前公路材质是常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时,需严格把控保障公路的厚度和平整性。为有效提高路基路面的精细化管理效率,在施工过程中需将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有效结合。现场施工设备根据施工规范和质量发展需要,做好检查工作,确保工艺质量。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从而确保正常运转,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引入先进的机械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工劳动力,因此施工单位可以加快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淘汰,并进一步扩大其经营规模。在新形势下,施工单位应充分借助智能化的科技手段,来进一步提升路基路面的精细化管理质量。
3、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化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公路工程参建方,设计、监理、施工单位都应当在预应力工程施工技术方面投入充分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使施工技术不断改进,努力实现预应力技术的优化与整合,进而更好的应用于公路桥梁建设。
参考文献:
[1]曹礼文.浅论公路桥梁工程预应力施工技术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0):120.
[2]李春林.试论公路桥梁工程中预应力工程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6):248.
[3]赵兴言.试论公路桥梁工程中预应力工程施工技术[J].装饰装修天地,2015(z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