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施工控制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黎粤梅
[导读] 摘要:我国土木建筑工程如今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也就在此时代背景下,应用逐渐增加。
        身份证号码:23020219800104XXXX
        摘要:我国土木建筑工程如今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也就在此时代背景下,应用逐渐增加。但是基于混凝土结构自身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对施工技术存在较高要求,如果未能应用达到质量要求的技术,则很容易产生裂缝之类的安全隐患,对建筑使用者产生人身财产威胁,因此一定要明确技术的重要性,对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施工
        引言
        在现今的建筑市场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被应用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已经是十分平常的技术了,其发展前景也很明朗,但是在日新月异的创新技术不断出现的今天,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创新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满足于新的建筑项目的要求,专业的技术人员应该对于此项技术不断的研究创新,旨在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1大体积混凝土内涵及特点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相关规定,混凝土结构物的实体最小尺寸>1m混凝土,或是由混凝土自身胶凝材料水化效应而产生的温度变化与收缩,从而出现开裂的混凝土,都属于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对比,大体积混凝土的突出性特点是体积大,其结构实体尺寸>1m。大体积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实践应用,工程条件比较复杂,对原材料有着严格要求,而且浇注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土建工程质量,特别是连续性混凝土浇注,如果不能保证连续性,就容易发生缝隙而造成大体积混凝土浇注质量不佳。与此同时,大体积混凝土受水化热效应的影响,混凝土内部就会出现大量热量,而又不能及时地散发,就会造成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度差比较大,从而引发混凝土开裂现象,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在大体积施工中,常温温控技术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应当重视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在搅拌工序中控制降温步骤,另外应当实施保温工作,对温度实际变化进行测量。此外,大体积混凝土对后期养护的要求比较严格。
        2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施工控制分析
        2.1科学编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方案是指导施工的主要依据,在任何工序开始之前,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都应该编制合理的方案交由监理单位审批,并严格的执行方案的内容。以确保在真正施工时出现各种问题,拖延工期,造成损失。混凝土的配比是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确定的,所以提早的了解当地的环境十分的重要。要对容易出现裂缝的位置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例如,植入一定的钢筋是不错的选择,钢筋的拉应力可以将裂缝控制住。在不同的浇筑位置,需要采用不同等级的混凝土,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2.2合理调配混凝土比例
        大体积混凝土相较于普通混凝土,在施工之前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通常施工人员在选择水泥的时候,会选择中热度和低热度水化程度。粉煤灰水泥是其中较为常用的。这种水泥不会很容易产生结块现象,而且符合国家强制标准,材料本身也具备合格检验单。大体积混凝土调配时一般会选择骨料为主料,骨料在总混凝土体积中占比在80%至83%之间。选择骨料时应当注重清洁性、低膨胀系数,尤其是岩石的低含量。其中砂子的含量应当控制在3%以下,石子的含量应当在1%以下。粉煤灰形成了对水泥形成较好替代作用,使混凝土材料大大改善,这样既能兼顾应用技术,也能使混凝土内部水化释放的热量大大降低。
        2.3提高现场施工质量
        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是提高现场施工质量的必要条件。传统的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监管模式往往以人工监管为主,在监管现场遇到实际的问题往往需要先向上级进行汇报,请求指示,然后相应的管理部门给出解决的措施。

这种落后的质量管理模式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而且效率不高。因此,在关于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的监督管理中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在现阶段的商业环境影响下,不少大中型建设企业都已经开始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模式进行技术性的改进,重点在于大量引入诸如智能网络、大数据、BIM等新兴技术,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的智能化和网络化,而有些没有意识到新技术发展的企业,在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上也就必然落后于人。为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现场施工质量,关于施工质量控制的技术手段也要与时俱进,尤其是要加强在监管过程中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建设企业需要积极引入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例如信息化、智能化检测仪器,以实现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实时化监督,在遇到安全隐患时,可以及时拉响警报,避免事故的发生。
        2.4合理安排浇筑顺序
        在浇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合理安排混凝土浇筑顺序。由于混凝土的体积比较大,所以需要采用分层分面浇筑法。在封层浇筑过程中,必须合理控制浇筑厚度与浇筑时间,浇筑层厚度应当小于振捣棒作用长度的1.25倍,插入式振捣棒的有效作用长度超过450mm。严格控制浇筑时间,可以将混凝土初凝时间作为间隔标准。一般来说,标准初凝时间为混凝土灌入阻力值的3.5MPa,通过标准试验确定具体时间。在分层浇筑期间,若浇筑时间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则应当视作施工裂缝进行处理。当温度控制失误,就会引发水热化反应,此时也需按照施工裂缝进行处理。在浇筑施工中必须注重二次振捣处理。在混凝土凝固前做好二次振捣,避免粗骨料与水平钢筋下部产生孔隙,全面提升混凝土均匀性、抗裂性和密实度,以此增加混凝土强度。同时按照混凝土流动性合理确定振捣时间。在混凝土初凝之前,还应做好二次抹面处理。在处理期间需要使用塑料膜覆盖,延缓混凝土表面水分流失速度,以此控制干缩裂缝。为了满足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在终凝前进行多次抹压处理,同时将抗裂钢筋网片配置在混凝土表面。
        3.5混凝土养护
        养护是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浇注质量的重要措施。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施工,必须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养护,具体如下:(1)在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需要结合工程现场气候条件制定合理的控温措施,把混凝土外部与内部之间的温度差严格控制在25℃以内,避免混凝土因温度差而出现开裂问题;(2)若是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度差接近25℃,应该选用麻袋或者是塑料薄膜覆盖混凝土表面,实现保温处理。若是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差在20℃以内,则要拆除保温层。如果日间气温相对偏高,则要拆除保温层,促进混凝土散热,夜间再覆盖保温层;(3)混凝土拆模过程中必须实时监测其内外温度差,若是温度差在20℃以内,则需要埋设蛇形方式的冷却管,并通入冷水(主要为井水或者是山泉水);(4)养护时间,高温期间混凝土湿润养护时间至少在28d以上。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建设中的浇筑施工技术对于整个项目建设来讲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的稳定性、降低完工之后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建设单位方面首先要加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标准和环境因素进行严格把关,同时要合理优化施工条件、加强后期的养护工作。
        参考文献:
        [1]焦健.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居业,2019(04):99.
        [2]李明昊.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当代化工研究,2019(04):193-194.
        [3]李勇.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0):18-19.
        [4]薛军.浅析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2):22-23.
        [5]陈晓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38):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