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53280119821213XXXX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全都要归功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的优化和进步,作为装配式建筑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BIM技术发挥出了重大的作用,BIM技术不仅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所以,笔者会分析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目的是希望能够提升装配式建筑的质量。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设计;应用实践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BIM技术应运而生,在保持装配式建筑设计的特点基础上,推动装配式建筑物设计步入了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的发展道路。总的来说,BIM技术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①建筑设计升级了,由之前的二维制图,升级到了现代的三维立体建模。②建筑设计更加精细化。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每一个建筑环节和每一个结构部件,都能够被精准的考虑到。BIM技术的运用是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创新,极大的提升了装配式建筑的精准性、高效性及高品质。
1BIM技术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利用基于具体建筑信息的三维模型,实现了工程设计目标和相应的施工管理功能。BIM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分析管理模式,技术原理也比较特殊。了解如何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进行信息调整是非常关键的。在此期间,数据模型作为一个基本元素,实现全面的发展是关键。在分析模拟建筑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实现整个运营阶段的数字信息仿真也非常关键。
2BIM技术应用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优势
当前,装配式建筑的实际发展困境并不在技术层面,它的发展瓶颈是怎样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资源的有机整合要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协助,BIM技术正好能有效解决该问题。目前,国内的装配式建筑运用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各流程的技术与管理尚未实现均衡,例如设计环节中掌握的信息不能准确、及时传递到生产及装配环节当中,这就造成在落实具体的建设任务时漏洞百出,进而影响及限制国内装配式建筑的具体发展。将BIM技术融入至装配式建筑,两者结合的优势较为明显,它能实现装配式建筑全程一体化目标,也就是说设计、生产、装配施工、后期的维护运行等各环节都能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完整、系统的产业链条。这样一来,装配式建筑就能实现预期设想的设计标准化、施工集成化以及管理信息化等多个目标,有效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具体发展。在以往装配式建筑设计落实工作时,主要以二维的平面图纸为主要依据,各环节间的信息流通及共享都以它为主,这就造成在具体的信息传递过程中极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影响后期生产与施工装配活动的有序进行。如果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工作中引入BIM技术,最后的交付结果就是三维模型,以三维模型来呈现实体建筑的具体情况,各环节的负责人员可以通过BIM平台来传递信息,实现设计模型的优化及升级目标,努力达成专业信息共享。除此之外,还要运用navisworks软件组织碰撞实验,检查模型设计时存在的具体冲突,通过检测发现模型中的隐藏矛盾。
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的具体应用
3.1模型转换
以某装配式建筑工程为例,设计人员在运用BIM技术时,使用REVIT等软件产品,通过输出及输出接口,将建筑信息模型导入软件系统中,开展结构分析计算工作。随后,将计算结果及设计内容导入至REVIT软件中,在其基础上构建结构模型。在常规工程设计模式下,设计人员应在视图分析过程中,根据工作需求添加若干标注信息、下达相关操作指令。同时,采取文档形式,对所绘制施工图进行留存处理。对BIM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结构分析模型构建及转换步骤的简化。但是,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有一定可能出现所转换BIM结构模型失真、数据丢失问题,难以实现无缝连接设计目的。因此,设计人员应注重对分工操作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分析各类转换问题的出现率、提前采取有效解决措施。
例如,在结构模型与结构分析模型转换过程中出现构件错位、梁端钢筋长度偏差等问题时,应额外采取人工检查手段。
3.2建立BIM建筑设计数据库
把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都融入到BIM设计系统中就可以把建筑设计和5d数据相关联,这样一来数据库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关于装配式建筑设计和预制部件等技术的信息,并且把这些得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合,从而使得建筑设计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除此之外,BIM技术还能够被应用于建筑施工的检测管理等多个环节。
3.3构件拆分
在结构分析模型方面,导入Revit将形成一个全新的结构模型。在此期间,为了实现预期的操作目标,有必要导入相应的内容,它包括构件的截面形状、材料和配筋信息。在导入的初期阶段,需要做好局部的修理工作。在此基础上,经过修理后,实现了构件的标准化和自然科学的拆分。在构件拆分过程中,首先对模型拆分进行深入分析,根据构件的可视化编程将构件及其零件进行拆分。拆分前要做好相关拆分的步骤计算,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有序进行,不得只根据主观意愿进行。作为工作人员,要按照柱、板、墙拆分的原则,实现不同类型构件的高质量拆分。要了解不同零件的不同分离方法,必须熟悉相关细节。从构件计算的角度来看,详细深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不能出现任何的纰漏。
3.4装配式建筑BIM模型模块化设计以及深化设计
笔者将模块化设计思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要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把建筑细分为若干户型模块,之后以建筑的实际要求为依据,在数据库中选择与建筑要求相符的预制式构件,也就是说建筑的设计团队可以根据自身遵循的设计理念来构建项目的整体模型;第二,让设备设计团队与结构设计团队添加有关的设备构件及结构构件,形成较为完整的建筑模块;第三,把所有模块汇集起来,组织拼装活动,形成最终完整的设计模型,保证整个建筑的完整。
3.5施工阶段中的应用
如今,在建筑施工环节运用BIM技术主要是在施工现场管理以及质量检测两个部分,运用RFID技术和BIM两种技术结合的方式,获取更加准确有效的信息,同时可以运用BIM技术对施工流程进行模拟,这样的话就能够科学合理的配置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材料,为施工单位大大节省施工成本。
结语
总的来说,BIM技术有很多优点,能简单、精确地表达设计目的,逐步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不仅如此,它还将继续减少设计过程产生的误差,缩短了设计周期,为各环节的有序设计打下了基础,加快了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发展,体现了行业的优势,促进了我国建筑产业化整体水平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辰,王春光,徐阳等.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勘察设计,2016(11):28-32.
[2]刘丹丹,赵永生,岳莹莹,等.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与建造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2017(15):41-44+106.
[3]王淑嬙,周启慧,田东方.工程总承包背景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7.157(6):43-48.
[4]周依滨.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4):240-241.
[5]白伟,朱文祥,吴志敏,等.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建筑,2017(B12):29-30.
[6]李兴龙.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