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 王立云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王立云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海绵城市建筑越来越多。
        新疆昊辰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疆昌吉市  8311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海绵城市建筑越来越多。海绵城市主要是指在城市内部建设影响较低的雨水设备系统,通过启用该系统在雨季吸收和存储大量的雨水,同时,对雨水进行净化,以此起到调洪蓄水和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的作用。当代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依然面临着多种困难与问题,如自然海绵体被破坏,水生态失衡,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体系不健全,海绵城市规划方案缺乏针对性。文章在简述这四种问题的基础上举例分析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引导的城市规划方法,希望能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方法
        引言
        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海绵城市理念强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对水资源进行收集利用,能够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可提升城市对于各类环境变化情况的应对能力。因此,对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要点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1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海绵城市,也就是通过城市规划以及相应设施建设来提升城市水资源存储与调配能力的一种城市建设理念。海绵的储水与释放水资源能力有目共睹,在城市建设中运用这一理念的具体做法就是通过一些具有储水、防水功能的设施、建筑结构建设来对城市中的多余水分,如降雨等进行存储与优化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的落实必然集合水资源净化技术,保证水资源储存再利用的优越性。在我国很多地区,雨季来临时降水非常丰富,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降水储存与固化就会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及建设进行技术措施优化,提升城市水资源存储与调配运用的能力,控制洪涝、干旱灾害的影响,能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更加安全保障。
        2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原则
        2.1结合城市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城市是居民在一定地理区域、气候环境以及历史环境中所规划建设的可进行工作、生活的空间,不同城市的自然环境不同,对于水资源规划的要求也有一定区别。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中,通过对区域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可保证海绵城市理念的合理性。
        2.2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
        生态优先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原则,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发展与可能受到的影响,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时会用到一些吸水及保水、净化水装置和技术设施,必须结合城市生态承载能力进行分析,保证城市生态安全。
        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方式
        3.1运用生态城市规划方法
        生态城市规划涉及诸多因素和问题,其指标体系也从多个方面展示。在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细化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目标,不仅使规划方案更加全面可行,而且能有效地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总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环境、资源、人口、经济和规模。这种规划方法不仅强调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而且强调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生态规划还处在初级阶段水平,诚然不能被当作评估人们居住环境的唯一标准。生态规划方法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是一种很好的思路和实施技术。运用生态规划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可以更好地缓解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3.2水系湿地规划
        在城市空间规划利用中,应坚持生态环保理念。在城市环境中,部分区域限制建设,或者禁止建设,应标注红线进行防护。在城市环境中,绿地为天然的海绵体,在城市规划中,如果盲目牺牲原有的绿化面积进行工程项目建设,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要去。

对此,在海绵城市规划中,应加强对于天然海绵体的保护管理,保障其对于水资源的截留能力以及调控能力。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必须明确城市发展目标,加强生态修复管理,如果有需要,还可开展“退建还林”工程。在城市总体环境布局方面,应合理设置绿化带以及绿色走廊,对雨水资源进行高效截留,并充分利用城市植物、河流以及水渠,规划建设生态走廊,提升城市海绵空间的整体性。
        3.3地面铺装
        目前,依然需要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城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城市建设地块又可以分为透水地面、绿地地面、花坛等,其中透水地面是非常重要的建设地块构成,在其具体设计规划中,需要采取更有效的处理方法。如果单纯使用过去的老旧处理方式,不符合当下主流的节能目标,还会干扰城市雨水径流系统的完善,所以需要尽可能减少开发工作带来的干扰,最大限度地控制城市雨水资源。只有运用影响较小的开发措施,再结合城市状况设计规划,才能够使城市内涝灾害的防范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3.4绿地规划
        海绵城市理念强调充分尊重自然,海绵城市理念要求在城市建设中对绿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解决雨水滞留的问题。在绿地规划建设中,提升绿地广场对于滞留雨水的吸收和存储能力,具体可采用以下两种措施:①在绿地规划建设中,绿地标高应适当低于周边地势,在强降雨天气,雨水能够顺地面流入至绿地环境中,充分吸收滞留雨水,对水资源进行高效收集以及循环利用。②在绿地建设中,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扩大透水式铺装面积,提升绿地对于雨水的吸收能力。
        3.5建设人工仿生海绵体
        人工仿生海绵体的建设要利用当今的高科技手段实现,该方法的操作性比较强,能够帮助城市更好地面对洪涝灾害。一般来说,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人工仿生海绵体的建设:首先,以绿色建筑理念为基础,使用现代化建筑的各种相关设备,把建筑中的黑水和灰水进行分离,实现对其的重复使用,同时将储存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用作城市景观或者居民生活用水。其次,在市政水循环系统中,提高雨水的搜集度。比如把城市广场的地面设计成透水样式,提高雨水的下渗能力,又或者在城市地下大型停车场中建立再生水的专用通道以及设备,防止积水造成地下停车场被淹没。最后,通过目前流行的云计算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城市的海绵体建设中的缺陷进行分析,实现对城市水资源管理的量化处理。
        3.6做好雨水集中性排放设计工作
        在设计雨水集中性排水系统时,应注意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加工处理。中国是世界贫水国家之一,西北地区经常缺水,南方部分城市却在雨季会陷入雨涝灾害的困境,对此,应该对雨水进行集中排放与必要收集以及加工处理,最终,将经过处理的雨水用于洗车、浇灌绿化植物和农作物等,从而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在雨涝防洪线工程设计过程中,应注意根据区域自然环境合理规划雨涝防洪线工程施工规模。目前,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是气温升高、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致使国内部分城市频发暴雨天气,降水量剧增,很容易诱发雨涝灾害与洪灾,对此,必须适当加固城市雨涝防洪线工程,改善管线质量,根据本地流域面积规划防洪线工程规模,同时,要不断改善防洪排涝设施。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探究。如今,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积极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地形地貌、地质条件、降雨情况等进行详细调查,明确城市水资源需求,采用蓄水、存水、水体净化、水资源调配技术和措施,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利用,提升城市防洪抗旱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萧翔.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18-19.
        [2]王燕霞.分析城市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实践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1):191-192.
        [3]白雪.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J].建材与装饰,2018(3):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