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李天佐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李天佐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有着施工周期长、规模大等诸多层面的特点。
        海南清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海南三亚  572000
        摘要:建筑工程有着施工周期长、规模大等诸多层面的特点。这期间,若是项目管理活动出现问题,其必然会迫使工期延长,并导致施工效率降低的状况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易于施工操作的装配式建筑形式开始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就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际情况而言,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对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充分结合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采取积极的对策消除问题的影响,便成为了当下发展的一个重中之重。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模式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以其优良的性能在建筑业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大力推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产业的升级。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过程相对缓慢,政策、技术、质量、成本等方面的相关制度体系还不完善,制约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1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人工工资的上升,预制构件加工质量与精度、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政策积极推动,预制装配式建筑出现重新升温,内涵得到大力提升,装配式建筑面积逐年扩大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据住建部数据统计显示:
        2015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完成7260×104m2建筑面积;
        2016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完成1.14×108m2建筑面积,同比增长57%;
        2017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完成1.52×108m2建筑面积,同比增长33.68%;
        2018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完成1.9×108m2建筑面积,同比增长24.67%。
        2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2.1质量控制
        就实际施工而言,若要规避装配式建筑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施工单位便应该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各个环节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此来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首先,在建设材料的供应阶段,采购人员需要明确按照工程所需要的标准,以及相关采购程序进行材料的采购,从而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通常的情况下,材料采购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要求厂家提供样品,并要实验合格之后进行收样、报验等。而在进货采购的过程中,采购单位则需要厂商提供能够保证质量的证明材料。最后,所采购的建筑材料需进行抽样试验,待其合格之后才能正式应用于生产活动之中。在完成材料采购、检验方面的质量控制后,施工单位应对项目施工的安装阶段,进行安装质量的控制。首先,项目管理部门需设有专门的质检员,其职责便为对施工质量的检查以及记录等工作。并且,在此阶段进行质量控制时,还应设置相应的工程监察员,其使对安装现场的质量、安全、管理、文明生产、各种质量记录等进行监督检查。而在对安装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则需要注意一些关键性的环节。这中间,相关人员需要对构件的摆放是否符合要求进行考量,并且还要对埋件安装的处理进行监督,切实保障防腐措施的可靠性。其次,还要使转接件的安装足够可靠,并要使其精度能够确定在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此外,相关人员还要注重防火、防雷以及层间封修等工作能够符合相关的要求以及规范等问题,并严格控制硅酮密封胶的打胶质量。最后,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为能保证相关施工的质量,项目管理人员便需要安排有关人员,对各类道缘进行清理、清洗。以此来实现对整个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与控制,继而使整个工程的质量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


        2.2安全管理
        在对装配式建筑工程开展相关的项目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需强化对整个项目的安全管理。因此,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开展前,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教育制度、技术措施制度、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等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和落实,将安全生产管理深入到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从而保证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首先,在施工开展前,施工单位需要广泛的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即对整个项目工程涉及到的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思想教育、施工安全知识教育等,从而使施工人员能够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生产素质,继而为安全生产奠定夯实的基础。其次,施工单位在这过程中,还应强化安全纪律教育,使施工人员能够对包括生产规章制度等条例,有足够的认识。此外,施工单位还应对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岗位知识、技术教育等培训。而在现场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秉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施工安全方针,强化对劳动的保护,以此来实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另外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施工单位开展安全工作的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并要对进场工人进行三级教育。
        2.3技术创新
        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的提出,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国家支持发展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积极鼓励各地区制定更高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目标,其中装配式建筑是发展的重要对象,是建筑业发展的新方向,科技含量高,关系着创新技术的发展。因此,装配式建筑的关键在于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来走科技兴企之路,将原本粗放型的经营模式转化为集约型的经营模式。然后积极的重点研究高新技术,以此来带动整体的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的发展,并加强装配式建筑创新科技产品、材料和设备的研发工作,并加大对成熟的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以此来提高科技的成果转化率。使得建筑企业依靠整体的科技进步,从而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并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降低共同投入利益共享的机制,从而降低企业科技投入的风险,提高企业科技投入的效益,发挥创新技术研究企业的带动作用,让各个环节形成良好的互动,促进企业在市场上的交流与合作。
        2.4完善相关政策,规范设计标准
        (1)简化构件种类,统一设计标准。鉴于在施工中许多问题都是由于施工构件规格不统一造成的,因此可以将构件种类进行合理的简化,并设计和推广通用构件、通用图集、设计标准等,如上海在2010年制定的装配式建筑规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建立完善的质量技术管理规定。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质量技术管理缺乏完整而独立的标准和规定,当前的装配式建筑施工都是按照混凝土施工标准和建筑工程施工标准进行验收的,并不符合装配式建筑,存在未知的安全隐患。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规定,并在试行过程中,按照我国建筑行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为这一新的施工工艺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
        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有必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在准备组织结构的过程中,有必要明确管理责任,科学划分职位。在组织机构设置过程中,有必要根据相关功能要求合理定位业务,以确保装配式建筑管理局在执法过程中能够进行全面、完整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装配式建筑工程机构的建设应当合理,以便更好地发挥机构的管理作用。通过系统管理的优化,来提高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董国庆,杨会东.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居舍,2019(30):142-142.
        [2]何佩华.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居舍,2019(15):131-131.
        [3]李萍.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52):11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