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 雎磊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雎磊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商品混凝土在全国大中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推广应用,混凝土搅拌站也得到了高速发展现阶段,商品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深圳市天地新材料有限公司宝创混凝土分公司  广东深圳  518101
        摘要: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商品混凝土在全国大中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推广应用,混凝土搅拌站也得到了高速发展现阶段,商品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工程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其材料性能、施工工艺、养护工艺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确保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反观混凝土裂缝问题是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加强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能够有效避免减少裂缝问题的发生,确保混凝土满足工程质量要求。本文主要针对施工中常出现的混凝土裂缝及控制措施进行深入探究,为混凝土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引言
        随着深圳的不断发展,城市基础建设如地铁、外环高速等市政工程,工业、房屋建筑工程,每年都紧锣密鼓的推进着。混凝土作为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在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动下蓬勃发展。但是混凝土裂缝问题,还是一直伴随着建筑从业者们,以下是作者在深圳从事混凝土技术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常见的裂缝问题及采取的控制措施。
        1.混凝土裂缝的类型及特点
        1.1塑性裂缝:
        发生在塑性阶段(初凝前),出现在结构表面,形状不规则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类似干燥的泥浆面。大多在混凝土浇筑初期(一般在浇筑后4小时左右),受外部环境(高温、干燥、大风)的影响,混凝土表面急速失水造成的失水收缩裂缝。
        1.2干缩裂缝:
        裂缝现象:裂缝为表面性,宽度较细。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较薄的梁、板类构件(或桁架杆件),多沿短向分布;整体性结构多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平面裂缝多延伸到变截面部位或块体边缘,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部位较为多见,但侧面也常出现,并随湿度和温度变化而逐渐发展。
        1.3温度裂缝:
        钢筋混凝土结构随着温度变化产生的热胀冷缩变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性;常出现在混凝土等级较高的剪力墙及大体积混凝土构件上。
        1.4因施工不规范、设计及地质原因等出现的开裂
        (1)保护层过薄或配筋率不足等引起的顺筋开裂;
        (2)因地质下沉而出现的墙面一定角度的斜向开裂;
        (3)自身的设计问题(如配筋率不够或箍筋等放置错误等)而产生的同类构件或规律性极强的裂缝;
        2.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2.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2.1.1原材料选择
        (1)水泥:在满足强度及耐久性等要求下,宜选择水化热较低的P•O42.5水泥、P•O42.5R水泥,大体积混凝土等体量较大的结构可以选用低热硅酸盐水泥等特种水泥。


        (2)活性矿物掺合料:宜选择质量优异的Ⅱ级粉煤灰和S95级以上的粒化高炉矿渣粉作为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优化粉料颗粒级配,降低水化热。
        (3)减水剂:选择缓凝型聚羧酸类减水剂。此类减水剂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可有效降低单方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减小混凝土自收缩。
        (4)选用级配合理的粗细骨料,严格控制含泥量等性能指标,在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砂率,减少砼自身的干燥收缩。
        (5)混凝土中掺入带有纤维的抗渗抗裂膨胀剂,其具有补偿收缩的作用,可以进一步减少砼的开裂。
        2.1.2配合比的调整
        (1)掺合料的比例: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及施工工艺等,选择单掺或者双掺粉煤灰、矿渣粉等活性掺合料。按照每种掺合料的性能特点,通过试验适配,合理的确定其掺量,在新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及硬化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可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延缓混凝土水化热峰值,降低自收缩。
        (2)根据现场施工、机械,工艺等条件,在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砂率,减小混凝土的自收缩。
        2.2现场的施工工艺
        (1)采用分段分层浇筑,适当的放慢浇筑进度,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振捣,使其在浇筑初期释放一部分水化热。但是要避免过振及漏振,致使局部收缩应力集中而发生塑性开裂。
        (2)现场一定要把握好梁板、底板承台类等结构砼的二次收面工作,收面过早可能会产生表面龟裂,收面过晚收面难度大,同时一些已经形成的表面龟裂无法再愈合,可能在养护及时的情况下继续发展,因此把握好收面时间至关重要。
        (3)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施工现场养护不到位是比较普遍存在问题,而混凝土的初期养护对于裂缝控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养护工作的优劣能够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裂缝情况。养护的时间及方式需要根据混凝土的类别,施工工艺,气温、季节变化等因素,做出相应的调整,养护时间至少14天以上,可蓄水养护或者覆盖薄膜、草帘、麻袋等材料湿润处理后覆盖于混凝土表面,每天安排专人进行洒水保湿,维持混凝土表面失水平衡。尤其是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必须制定有效的监测及温控措施,如在结构内预埋测温探头及冷却水管,依据监测设备监测内部温度情况,通入循环水来调节结构内部和结构内外温差,减小温差带来的温度应力,避免产生温度裂缝。
        结语
        综上所述,裂缝的产生不但影响建筑物的外观质量,更重要的是对建筑物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存在严重的隐患。因此,需要各方协同合作,从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及后期养护上严格在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因地、因时制宜,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来控制以避免或减少混凝土有害裂缝的产生,保证结构建筑安全,耐久的服务于大众生活。
        参考文献:
        [1]刘殿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0(07):105-106.
        [2]陈建民.谈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6):85+87.
        [3]司才增,田东允.浅议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3(11):146+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