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某350MW煤气混烧机组两磨运行的可行性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吴耀俊
[导读] 摘要:某煤气掺烧机组长期低负荷段下三台制粉系统的运行,导致煤气掺烧比例无法提高。

        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  524076
        摘要:某煤气掺烧机组长期低负荷段下三台制粉系统的运行,导致煤气掺烧比例无法提高。在无法提高电网下发的系统负荷的情况下,通过减少一台制粉系统的运行,同时能达到稳燃的作用。并主动分析和讨论两磨运行产生的事故分析,来判断两磨运行的合理性、经济性和可运行性。
        关键词:制粉系统  掺烧比例  稳燃  经济性
        引言
        某厂采用亚临界自然循环汽包锅炉,采用单炉膛、一次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Π型锅炉布置方式。锅炉燃料按纯燃煤和燃煤掺烧20%高炉煤气设计。锅炉设计最大可掺烧30%高炉煤气,掺烧率在280MW以上时可达到50%以上。
        本文通过实际燃烧状况以及2017年5月进行两磨实验后的数据进行理论和实际分析,浅谈两磨运行的经济性与可行性。
        1 浅谈两磨运行的可行性
        1.1 制粉系统原理介绍
        某厂单台机组设计采用中速磨煤机,热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配5台单吸双支撑离心式热一次风机。给煤机为称重式给煤机,采用变频方式调节转速。配五台MPS212辊盘式磨煤机,设计的最大投煤量为46t/h。
        1.2 煤种变化对两磨运行的影响
 
        该厂设计煤种为神符煤,校验煤种分别为大同煤。针对煤种更改,运行方只需按照运行经验和实际调整磨煤机出口风温保证燃烧完整和防止爆燃即可。
        1.3 输煤水份大及杂质较多对两磨运行的影响
        输煤系统中水份大,进入煤仓会导致煤仓中存煤结块,形成搭桥,最后导致落煤不畅甚至断煤,影响恶劣。给煤中含有蛇皮袋等不能磨碎、易燃物质,首先容易导致给煤机的电机缠绕导致跳闸,其次容易导致磨煤机出口处爆燃。
        1.4 制粉系统故障对运行的影响
        由于制粉系统为长期运行设备,且为降低机组的飞灰含量,顶层E制粉已按照72小时试转执行。
        其中2017年5月1号机组的制粉系统的故障总数约为20次,导致制粉停用的次数约5次(均为漏粉切磨),导致制粉跳机的次数:1次(煤中含编织袋导致给煤机被缠住,给煤机跳闸)。
        1.5 煤气掺烧量提升对低负荷运行的影响
        考虑到低负荷炉膛热负荷较低,掺烧煤气量太大的情况下烟气流速过高,因此较担心本实验的稳定性。根据5月、6月运行的情况来讲,两磨运行的炉膛负压的波动情况与之前相比相差不大,炉膛的A/B侧温度较三台磨煤机比较有所降低,大约30-50℃。
        1.6 最低稳燃负荷
        机组在调试过程中,明确不投油助燃掺烧煤气的最低负荷为40% BMCR。在掺烧215kNm3/h高炉煤气(不掺烧焦炉煤气)条件下,锅炉不投油助燃的最低稳燃负荷是60%BMCR。在掺烧327kNm3/h高炉煤气(不掺烧焦炉煤气)条件下,锅炉不投油助燃的最低稳燃负荷是70%BMCR。
        1.7 两磨运行的事故处理
        两磨运行中发生磨煤机跳闸的事故,紧急机组运行方式切TF,手动减少单台制粉系统的投煤量,投油稳燃。在压力下跌较快,炉膛温度下降较快的情况下,减少减温水的投用,燃烧器摆角上移,投用COG在上层顶烟温,稳定机组的风量防止增加过多的风。现有措施:
        1、只允许AB/BC两磨运行。
        2、D/E磨煤机是实现72小时试转2小时。因为投用上层磨在低负荷的飞灰高,燃料的不完全损失较大。
        2 两磨经济性分析
        2.1 正常的生产情况下,该厂两台机组平均消耗500Km3/h的高炉煤气,机组的平均掺烧比例约45%。
        2.2  下表为本厂一台发电机组各负荷段的煤气最大掺烧比例

        根据上表格分析,可得出结论:三磨运行方式下,在230MW-280MW的低负荷区间煤气掺烧比小,不能满足全厂煤气平衡。
        2.3 两磨试运行
        2017年5月运行人员结合长期的燃烧调整经验,并严格遵守最低稳燃的要求,完成了1号机两磨运行的试运行。

        通过试验得出,两磨运行方式下虽然炉膛的温度同比下降了30℃-50℃,但仍能很好的稳燃。通过参考炉膛火焰光亮程度、各燃烧器的火焰检测程度、炉膛燃烧的稳定性、炉膛负压是否大幅度波动等可以得出相关结论
        3结束语
        本文从各方面讨论分析两磨运行的经济性、可行性。根据2个月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证明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既提升经济效益又减少成本。
        运行人员对制粉系统参数调整、逻辑的优化、提高巡检质量以及提高监盘人员事故处理的能力等措施都为保证两磨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赵长春.火力发电及热电联产节能减排新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第1版
        [2]林万超.火电厂热系统节能理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吴耀俊,男,1987年3月出生。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从事发电运行9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