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食品制作体验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策略究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7期   作者:李静 周丽娜
[导读] 食品制作体验活动是将与幼儿生活有关的经验作为幼儿园教育的素材,是把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理论运用在幼儿园健康领域中的教育实践活动
        李静   周丽娜  
        北京市门头沟第一幼儿园
        食品制作体验活动是将与幼儿生活有关的经验作为幼儿园教育的素材,是把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理论运用在幼儿园健康领域中的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幼儿来说,食品制作体验活动是一种操作性、探索性活动,我园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了园所的食品制作体验活动。幼儿对与生活有关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在活动中专注度较高,能够坚持较长时间参与制作,通过食品制作活动幼儿也获得了很丰富的经验。在食品制作体验活动中,操作性的材料多是低结构性,低结构性的材料有利于幼儿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我园的研究,我们也从不同层面进行梳理总结出方法策略,形成我园园本课程的同时,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策略一:开展“饮食营养、食品制作”的讲座,提高教师、厨工的专业知识水平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幼儿园通过外请专家培训,二次培训,自学,园本教研的形式,提升教师对“主动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生活教育理论”等的学习,通过理论考试的的驱动,巩固教师对理论的理解。并通过多渠道对教师、厨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先后多次对厨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如:面点的制作、饮食营养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提高厨工的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为了能够让老师们落实《指南》有抓手,同时转变老师们传统“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吸收新理念下的理论,并开展了“落实《指南》在环境创设中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和评价”专题培训,还邀请了中华女子学院张俊老师开展了“以《指南》为背景,高宽视野下的建构区游戏”培训,在课题推进时候,始终贯穿主动学习的理论,让老师们在多种刺激下,准确转变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策略二: 以食品制作体验活动为载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园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在课题的开展过程中,我园以课题为载体全园教师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通过园本教研活动帮助教师解决困惑,梳理经验,提升专业能力。在课题开展的最初阶段,很多教师对于食品制作体验活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同方面的困惑。通过调研,我们梳理了教师的困惑,确立了我园的园本教研主题,并通过一年的时间,带领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集体研讨等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重点在如何通过食品制作体验活动提高幼儿的主动学习方面进行了针对性很强的研究和探讨,帮助教师梳理总结经验,通过制定下一学年的食品制作体验活动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有分析,最终提高幼儿的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课题推进中,我们始终围绕教育实践观摩、教育实践问题研讨,在研讨中促教师反思能力提升,促教师开展活动能力提升。在教育实践观摩中,引导教师从前期经验准备、材料配备、摆放、活动开始讲述、活动过程中观察幼儿、支持幼儿、提升幼儿经验等方面关注教育实践。例如通过观摩一位新班长的开始讲述环节视频,分组讨论优化开始讲述环节,并梳理出在开始讲述环节老师要重视的几个点。每次教育实践结束后,督促老师及时反思,并提交活动困惑,以老师的困惑为出发点,设计,组织下一次课题会议主题。例如,我征集老师们的制作主题,老师们上报不上来,我开展了一次如何选取食品制作主题的课题活动,通过老师们群策群力,经验共享,梳理出食品制作主题清单。又如,我征集老师们在食品制作活动中,支持幼儿有哪些困惑,老师们反思自己的困惑没有围绕支持幼儿的点,说明老师们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幼儿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所以反思自己如何支持幼儿较困难等,并通过收集问题对教师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策略三:建立幼儿专用小厨房,开展食品制作体验活动
        利用食物和感官是幼儿进入世界的方式。我园针对食品制作体验课程的开展,建立了专门供幼儿使用的小厨房,所有的设备都为真实的工具:消毒柜、烤箱、电饼铛、蒸锅、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在展示柜上,摆满了常见的玉米、大米、面、花椒、大料等主食原料及调味品。在这里,幼儿穿上厨师的服装不仅可以制作各种美食,还对各种炊事工具及食材有了真实的感知与了解。我们从幼儿最感兴趣的美食入手,从而引发幼儿对食材的兴趣。结合幼儿园里的种植园、果树,从幼儿的种植、采摘、制作、品尝形成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并将简单的制作活动进行创意,用菠菜、胡萝卜、紫薯榨汁和成彩面,制作创意面塑、创意豆沙包、五彩饺子等。我们还把幼儿在园开展的食品制作活动延伸至家庭,结合节日教育,邀请家长来园和幼儿一起制作月饼、包粽子、包饺子等活动。
        策略四:活动区设置小厨房,幼儿自主参与实践活动
        在每个大班的角色区,都会有一个幼儿小厨房,里边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来确定的主题制作活动。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厨房的名称、内容、需要的材料、制作的过程、分享的方式等等。开设了美味果汁店、饼店、水果沙拉、蛋糕房、北京小吃等,幼儿在自己游戏过程中,逐步探究出纯果汁、蔬果汁、混合果汁;酸奶沙拉、椒芽饼、葱花饼、牛奶饼;多种干果搭配的纸杯蛋糕;驴打滚、艾窝窝等等。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对各种食物营养、食物的搭配有了更深的了解。
        策略五:分年龄分层次开展有关健康饮食方面的主题,提升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探索的过程中也逐渐的确立了健康饮食主题课程的探索本质上是幼儿教育生活化的探索,教育就是解决幼儿生活和游戏中问题的过程,“民以食为天”,每一个人从出生就和食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食物是孩子每天生活中都要面对的事物,食物背后也隐藏着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国家文化,民族文化,以食物为载体的教育,是让幼儿能够在经历生活的过程中去探索生活中的一些元素,在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下,能够将孩子生活中零散的经验进行整合,从而获得成长。
        健康饮食主题课程重视让幼儿在探索和实践中习得经验,探索经历了关注制作结果的食品制作活动—在食品制作中发挥幼儿主动性——在食品制作活动中渗透各领域教育——饮食营养活动——健康饮食主题课程,在这一过程的教师也完成了教——不教——教一点——丰富幼儿经验——观察了解幼儿后介入——重视跟随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重视教学后反思——梳理和提升幼儿经验的过程,伴随之健康饮食主题课程的框架由最初的食品制作活动——区域美食区活动——种植园活动——营养教育融合到一日三餐和节日自助餐活动到最后形成了综合主题活动的形式,综合主题活动形式既是包括了前述所有的形式,也是健康饮食主题课程的核心载体。在探索之路上我们紧扣幼儿如何学和教师如何教这两条脉络。
        幼儿的学习是建立在丰富经验基础上,健康饮食主题活动是综合领域的活动,在引导幼儿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做到以学定教,要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在先,采用多种途径丰富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需要的经验是核心,在活动后梳理和提升幼儿的经验是关键。经验是幼儿主题学习中的起点,也是终点。在健康饮食主题活动中,我们坚信幼儿的学习是在探索,在做中学的,在问题情境中获得思维的提升的。因此主题活动中,有了更多的幼儿多感官的参与,幼儿先对某一件事情有兴趣,教师创造条件,支持幼儿探索。在探索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引导幼儿认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验证尝试。在健康饮食主题的推进中,幼儿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讨论中,一次又一次经验的冲撞和整合中进行着学习。
在健康饮食主题的推进中,教师的“教”不仅是跟随幼儿的“学”展开,教师的教更要体现在“教”的智慧上,因此教师有智慧的“教”是主题推进的核心元素。在课程探索中重视教师要能够跟随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生成活动的能力以及重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主题活动是预设和生成活动的结合,在课程探索中通过开展教学实践观摩和研讨、幼儿行为分析、教师培训等形式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和分析幼儿行为,捕捉教育契机,生成教育活动。教学反思能力是一项具有挑战的教育能力,在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方面,教师通过撰写反思周记,时刻记录主题活动中的情况,引导教师不仅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分析现状背后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跟进验证。在支持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方面,通过梳理了教师开展主题活动的反思指标,辅助支持教师有针对性开展主题活动的阶段反思,从而支持教师引领幼儿深入的探索班级主题活动。
        策略六:依据发展目标制定课程评价标准
        围绕幼儿的主动学习,开展过程性评价,强调活动过程中的愉悦性、独立性、创造性、规则性、坚持性、合作性。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围绕对课程的实施能力,包括环境创设能力,活动设计能力,观察幼儿能力、支持幼儿能力、评价分析能力。

        评价方法采用随机评价、定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随时进行跟进与调整,不断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
        策略七:运用《3-6岁幼儿营养健康食谱》指导教师、家长提高指导幼儿食品制作的水平。
        为了提高教师、家长指导幼儿食品制作的水平,课题组在不断地研究实践,编写了《3-6岁幼儿营养健康食谱》,主要从定位的实用性和内容的针对性展开,幼儿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各自的特点,本指导手册我们根据营养素的配餐源,科学、系统、全面地调配3-6岁幼儿营养食谱,认真总结了制作方法方法,以及相关的饮食禁忌。饮食营养是孩子成长的物质基础。为了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饮食及营养需求。让孩子吃出营养、吃出健康,我们精心编撰了《《3-6岁幼儿营养健康食谱》指导手册。目的是帮助广大教师和家长了解饮食的营养及健康方面的知识以及制作方法,从而顺利的指导家长和教师开展食品制作活动,整个编写的过程“源于实践、用于实践”,更贴近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家长指导,成为我园教师和家庭食品制作实践活动的指导手册。
        总之,通过营养饮食制作课程的实施,幼儿在动手、动脑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与成人、同伴交流操作经验、介绍食物的制作方法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运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在看、听、尝、闻、摸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幼儿科学认知的发展。尝试使用多种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想象,进行模仿和创造,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了解家乡特色饮食、中国传统美食的饮食习俗和文化,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自豪感。幼儿对食物的营养、食物与自身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了一些健康生活的意识。但是我们深知,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我们还做得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更加注重细节,更加注重孩子真正的获得,所以,我们会更加努力,通过健康饮食课程的研究和实施,真正提高幼儿的健康认识水平,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最终使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者简历:李静(1970.04),女,北京市门头沟人,1990年6月毕业于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现就职于门头沟区第一幼儿园,从事学前教育工作。
现职称:高级教师
备注:该文章是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课题《食品制作体验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