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途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7期   作者:王景臻
[导读] 幼儿教育对幼儿成长有着直接影响,同时也影响国家未来发展
        王景臻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郑张幼儿园   山东青岛  266101
        摘要:幼儿教育对幼儿成长有着直接影响,同时也影响国家未来发展。因此,当前家长对于幼儿园培养幼儿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方法非常关注。教学活动是幼儿重要学习途径,所以幼儿园应该保证教学活动的丰富性,以保证幼儿感官得到全面发育,促进其身心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行为习惯;培养途径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幼儿情感与性格重要时期。在幼儿园中,教师言行举止均会影响幼儿成长,所以教师应该规范自身言行,对于幼儿的情感变化、行为变化等应该多加观察,认真处理幼儿情感问题,同时耐心引导幼儿优良行为与不良行为的区别。教师不仅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幼儿掌握基础知识,还应该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以及能力培养,以帮助其健康成长[1]。
1 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孩子行为习惯
        教师可以借助声音以及图片等多媒体工具,为孩子们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此种环节可以促进幼儿学习,能够引导幼儿主动、轻松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2]。幼儿认知能力较弱,对于教师说教或是文字信息等,一般无法深刻理解,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以培养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开展《龟兔赛跑》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孩子们播放龟兔赛跑动画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指导,引导孩子们进入故事情景,使其能够获得有益知识,可以设置问题,帮助孩子们深刻地理解故事含义。如:“为什么兔子认为自己赢定了?”“为什么这些动物小伙伴都看好兔子”“为什么乌龟会参加比赛?”“为什么最后是乌龟胜利了?”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带着问题观看动画片,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在动画片结束之后让孩子们回答这些问题。孩子甲“兔子认为自己赢定了是因为它的速度比乌龟快。”孩子乙“大家都看好兔子,是因为它的速度太快了。”孩子丙“因为乌龟具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孩子丁“因为乌龟比兔子更认真、更努力。”孩子们轻松得出这些结。之后教师可以让孩子扮演乌龟、兔子和场边观众,再现故事内容。教师最后总结“孩子们,我们应该学习乌龟的品质与精神,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并踏踏实实地完成,这样才能够获得成功。”进而使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谦虚让人进步,骄傲让人落后”的道理。
2 通过语言教学培养孩子学习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语言教学主要目的是引导孩子们积极应用语言进行交往,提高自身语言能力;并且与人交往过程中可以应用礼貌语言;可以将自己的经验以及想法等完整地表达出来;可以倾听、理解他人语言;喜欢阅读图书以及画册[3]。比如,在《大熊的拥抱节》中,森林拥抱节来临之际,大熊希望有好朋友可以拥抱,然而最后大熊并未得偿所愿,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由此开展古诗教学。教师可以借助PPT,引导孩子们观察与思考,之后教师引导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在逐层递进过程中,幼儿逐步掌握故事情节,充分理解故事内容,同时锻炼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大熊由难过变为感动的心理变化,让孩子们了解到只有不欺负小伙伴,并且在小伙伴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他人才会愿意和自己交朋友的道理。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扮演森林居民中的角色,使其能够了解小动物们为什么不愿意拥抱大熊,孩子“大熊总是拔兔子的萝卜,并且仗着别人打不过自己经常欺负其它动物。”之后,教师“大熊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孩子们不要成为大熊这样让人讨厌的人,从现在开始就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比如,和小伙伴之间应该和谐相处,未经允许不要玩他人玩具、使用他人铅笔与橡皮,最重要的是不要说脏话哦。

”另外,在语言教学中,儿歌方法也非常重要,传统说教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需求,也无法完成新课改之后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在整个教学中充分融合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目标。“小朋友起床早,每天积极来报道;自己背起小书包,回头对爸爸妈妈微笑;见到老师要问好,对待小伙伴要礼貌……”朗朗上口的儿歌在引导孩子们规范自身行为习惯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语言能力。
3 通过艺术活动培养孩子行为习惯
        《纲要》强调:艺术是孩子表达情感以及认知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中,游戏活动一般由幼儿主导[4],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心情更加愉悦,同时接受能力也得到强化,可以掌握与人相处的方法,并形成良好品质。比如,在《好朋友》音乐游戏中,孩子们借助歌曲表演,可以深入理解“朋友”含义,帮助孩子们养成助人为乐的品质。教师设计课堂活动时,应该将幼儿自主性充分发挥出来,使其能够感受到艺术魅力,并且可以充分体验游戏乐趣,积极融合“寓教于乐”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在通过游戏学习,在学习中也可以玩游戏,在所有教学环节中均能够有机融合行为习惯培养。应该在无声无息中培养孩子们行为习惯,比如,艺术课准备环节中,教师应该结合小孩子喜爱模仿特点,将日常生活中一些动作改变为律动,促使孩子们能够充分感受劳动的快乐,“戴上小白帽,拿起小铲刀,穿上小围裙,今天我是小小炊事员。切好蔬菜,擀好面,今天我来做奉献……”。在愉快的音乐中,孩子们体验了炊事员的生活,为父母做一顿饭。将艺术教育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与孩子的年龄特征完全相符,同时能够在轻松氛围中实现教育目标。
        另外,也可以通过美术艺术实现教育目的,可以保证孩子们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例如,为了帮助孩子们养成正确处理习惯,幼儿园教师可以收集孩子们的垃圾,并制作成艺术品,之后在教师中进行展示。通过此种方式使孩子们充分理解到,原来垃圾也可以被制作成精美艺术品,并赞叹“老师好厉害啊,能够将垃圾制作成精美艺术。”教师“想不想学啊?”,孩子“想。”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剪刀、胶水以及废纸、矿泉水瓶等垃圾材料,指导幼儿学习剪纸、贴画等方法,让幼儿了解废物价值,进而使其在以后生活中可以做到垃圾分类。
4 通过实践活动养成良好习惯
        《纲要》强调:社会健康针对幼儿的目标是“保证幼儿可以适应幼儿园学习环境,保证情绪稳定性;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与生活习惯,具备一定生活能力;掌握健康常识与安全常识,懂得自我保护,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健康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比如,开展“大苹果”“小猴爬山”“讲卫生身体棒”“小手帕”等社会实践活动,在游戏活动中融合生活中卫生知识与习惯,使其能够在良好氛围中了解生活常识,进而在生活中做到饭前洗手、便后洗手等进餐习惯与卫生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素质教育实现的关键渠道之一就是教学活动,可以为孩子们发展夯实基础,同时也可以提高幼儿园整体教学教育水平。当前,幼儿园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丰富多彩,同时幼儿素养培养内容在不同方面有着不同体现,因此,教师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过程中,应该积极通过艺术类教学、实践类教学以及语言类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另外,教师应该保证教学活动与幼儿生活实际的关联性,以满足孩子发展需求以及内心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烨.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分析与探究[J]. 中华少年, 2019(18):3-3.
[2]德吉旺姆.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 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6, (05):46-46.
[3]王瑶.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会意识增强幼儿交往能力[J]. 中外交流, 2018, (35):279-279.
[4]白琛. 让幼儿角色游戏在生成活动中升华[J]. 散文选刊:中旬刊, 2019, (0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