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7期   作者:肖业少
[导读] 随着时代发展变化,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肖业少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幼儿园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变化,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改变,由注重课堂为幼儿传授知识,向培养幼儿各个方面能力的趣味性教学方向转变。其原因是幼儿园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并且好奇心较强想,想象力丰富,传统教育模式会阻碍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并且无法使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较好的控制,所以课堂效率低下。将游戏运用到幼儿园教育中能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既能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培养,又在游戏的过程中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教育
        引言:
        由于幼儿学习主动性较差,并且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教师若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为幼儿教授知识,强制幼儿背诵基础古诗词和培养幼儿的计算能力,只会产生相反的作用,使幼儿从小就感觉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从而厌恶学习,不仅达不到培养幼儿学习能力的目的,反而助长幼儿的贪玩和逆反心理。所以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配合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运用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为幼儿传授知识。但是教师在进行游戏与教学融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些教师进行的游戏脱离现实并且形式化严重,并不能将游戏与教学进行良好的融合,所以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融合游戏的元素需要合理并且目的明确。因将本文将探究游戏的元素合理的融合并运用到教学中去。
        一、将生活常识与游戏相结合
        幼儿如同一张白纸,需要教师及家长共同在白纸上进行勾线,最后由幼儿自己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教书先育人”,幼儿园教师要先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拥有一些生活常识,从而在教师教授一些理论知识的时候,幼儿可以联系实际,有助于幼儿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教师在让幼儿了解生活常识的时候,不应当只是让幼儿记住生活常识,而幼儿不理解为何要遵守生活常识。所以教师让幼儿了解生活常识的时候,应当讲解其原理,让幼儿了解不遵守生活常识的后果,从而让幼儿从内心接受生活常识,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幼儿更好的学习生活常识。在让幼儿了解社会常识这一节课中,可以采用游戏与教学相融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设立一个游戏情景,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不遵守生活常识和社会规则的幼儿受到惩罚,遵守生活常识的幼儿进行褒奖,从而使幼儿加深对社会常识的印象,并且对幼儿园学习产生兴趣,有利于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比如,在《绿灯、黄灯、红灯》这节活动中,若教师只是口头教授幼儿“红灯禁止通行,看见黄灯等一等,绿灯可以通行”这些交通规则,幼儿难以理解,并且产生疑惑,从而在后续的学习中遇见问题也不会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从而错失培养幼儿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段。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进行情景教学,让幼儿扮演交警、路人和车辆,教师扮演指示灯,幼儿根据指示灯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通行,由交警来判断扮演路人和车辆的幼儿是否遵守规则,对于遵守规则的幼儿教师进行褒奖,对于不遵守规则的同学进行小游戏惩罚。通过这种手段使幼儿更加理解生活常识,从而养成遵守社会规则的人,并且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二、运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综合能力
        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智力、思维等方面的教育,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要珍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一)游戏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中小班的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一起玩区域游戏时,在玩玩家里总会用圆形的东西当碗,长长的东西当筷子。说明这种替代想象完全是受物的暗示,由物引起的。随着游戏的发展,一种事物可以有多种用途,如圆形的瓶盖等既可以当碗使用,还可以当锅使用,有时还会变成浴盆等,这时物的代替可以随儿童的意愿而变化多端,想象能力日益主动化和有意化。大班幼儿在游戏中还需要角色和情节,这种游戏可以为想象力的发展提供广泛的条件。他们会想象出十分复杂的活动,设想角色此时干什么,下一步干什么。游戏为幼儿的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游戏能发展幼儿的思维力
        游戏是幼儿的兴趣所在,这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活动积极性,在兴趣的引导下的对事物的无意注意,比成人要求下的有意注意更为集中和持久,感知事物的印象也会更深刻。如户外活动玩滑滑梯时,通过走、爬、滑、跳等动作,理解“高、低、上、下、快、慢”等概念,获得知识经验。再如骑自行车这一游戏,身体协调能力强的孩子会很快骑走。有的幼儿没能掌握技巧,没办法骑走,面临问题,他们会开始进行思考,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才会发展。
        (三)游戏能发展幼儿的表达力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为了培养孩子的思维与创造能力,幼儿每天玩桌面玩具时,我们不会先告诉孩子这个玩具该怎样玩,总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玩具的玩法。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总是会用最短的时间拼出不同的图形,发现玩具的不同玩法。这时我会鼓励他们说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在他们表达的不清楚时,我会提醒他们不要着急,慢慢说,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补充,引导他们说完整的句子。这样不经意的引导为哟而创造了语言表达的机会,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并清晰的说出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幼儿园的幼儿自控能力差并且较为贪玩,所以采用强制措施给幼儿“灌入”幼儿园的知识点,往往是不可取的,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所以教师应该采用适当的游戏与教学相融合的方式为幼儿教授幼儿园的基础知识,使幼儿在幼儿戏中轻松学会知识。但是过度的游戏与教学相融合往往也会起到反作用,从而是教师需要把握好游戏进行的程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游戏,使幼儿在幼儿阶段学会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马小娟.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分析[J].孩子天地,2020,000(009):P.1-1,3.
[2]张萍.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读与写(上,下旬),2016,013(015):348-3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