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画活动中色彩运用的指导与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7期   作者:李励
[导读] 色彩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一种形式,它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非常有益
        李励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第一幼儿园   650100
        摘要:色彩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一种形式,它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非常有益。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创造力,孩子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在班上开展以色彩为主题的绘画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大胆构图,运用色彩,进行初步的创造性表达,有效对孩子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幼儿美术创作意识,促进幼儿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本文就幼儿园绘画活动中色彩运用的指导与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绘画活动;色彩运用
        引言:孩子们天生就是色彩的精灵,在色彩的世界里,孩子们没有受到老师的启发,他们会不由自主地与色彩进行亲密接触,他们是绘画界的大师,操练手中的工具,在纸上“大展拳脚”。他们的作品可谓纯净而又存在超现实的抽象,特别是很多幼年时期的作品颇有名家风范。但与大师级作品相比,最大的缺点是色彩的滥用,将教师提供的各种色彩全部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这是幼儿美术创作的最原始表现。另外,由于幼儿综合能力较弱,其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不可预知的情况,从而导致整件作品在颜色上出现脏、乱、灰等现象。因此,培养幼儿园学生绘画活动中色彩运用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1 幼儿园绘画活动中色彩运用的意义
        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色彩的有效应用,帮助学生有效体会美术之美,促进幼儿体会美术创作的价值。实际上,孩子对色彩的认识是在不断学习过程中进行建立的,孩子们从一开始就不太了解颜色,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要求孩子们用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这个时候你高兴,应该用红色;那个时候你难过,应该用黑色。此外,还有部分教育专家就儿童色彩偏好和儿童性格形成关系进行培养,如果儿童色彩偏好能够体现出儿童的情绪、个性,那么,自然也可以更好地为塑造儿童的美术意识服务。
        1.1提高孩子创造能力
        色彩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美术创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色彩的随意搭配,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促进幼儿美术能力发展。比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水果拼盘活动,让学生进行水果切割、摆盘,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颜色搭配,促进幼儿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对色彩形成有效的认知。在这个游戏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加深幼儿对颜色的理解程度,促进幼儿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感、搭配感,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1.2培养孩子感知能力
        幼儿的感知能力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三种感知方式获得的。幼儿能够通过眼、耳和手感受到周围的一切,从而获得生活经验,并激发创造欲望;同时,幼儿的感知能力也有赖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对颜色、大小、形状等有一种主观的感知能力。色彩创作可以使幼儿直接从视觉上感受色彩,通过笔刷使儿童对色彩事物的感觉和想象得到表达,从而提高儿童的感知能力。
        1.3 培养孩子审美能力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审美能力、审美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色彩的合理运用,不断地对学生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幼儿园学生美术能力可持续性发展。比如,在“马蒂斯的蜗牛”这一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直观对蜗牛进行观察,然后让孩子们找出其颜色、形状等特征。最后,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马蒂斯的蜗牛。做完作业后,孩子们相互欣赏,相互评价,幼儿教师基于孩子们学习情况作出最后的总结。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促进了幼儿对色彩的理解和掌控,推动幼儿审美品质的形成。
        2 幼儿园绘画活动中色彩运用的指导方法
        2.1创新教学模式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创新和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合理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色彩运用能力。一旦掌握了基本的色彩理论知识,教师就应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自由作画,充分发挥孩子们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孩子们进行色彩的培养,教师要起到指导作用,正确引导孩子们作画时的色彩规律,切忌过分干预,要让孩子们敢于使用色彩,最大限度地实现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要对孩子们的画给予表扬和肯定,以增强孩子们学习的自信。
        2.2 在观察中认知色彩
        儿童因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老师可以试着利用上午的活动时间来进行艺术教育,因为,在这个时候,无论在空气、灯光还是在孩子们情绪和注意力的最佳状态。认出三原色,可分三次,分别认出红、黄、蓝。准备好多张色卡,让孩子在阳光下观察颜色,告诉他们颜色的名称,然后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说出这个颜色像什么。在这个时候,孩子们会非常踊跃地表达他们的感受。例如,当看到红色时,他们会说:“像太阳。”“像苹果。”“象火一样。”……接着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在我们周围的空间里切实地寻找红色的东西,最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红色的卡片,他们会像得到宝贝一样摆弄着已经属于自己的色卡,找一个地方“藏”起来。在孩子正确掌握三原色之后,教师可以用调色水的动作来让孩子了解橙色,紫色和绿色。这时可以根据幼儿对颜色的认知和操作能力,决定显示几种颜色同时变化。例如:如对三岁的幼儿表演时,老师可每次仅调整一种颜色,使幼儿能感觉清楚、准确。过了一会儿,大多数幼儿都能达到精确地按说明找出颜色,并较准确地说出颜色的名字。
        2.3 基于生活情境感受色彩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造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生动的情境,给幼儿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幼儿在面对陌生而复杂的事物时,缺乏生活经验,很难产生想象,这时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使这些事物形象化、生活化,让幼儿得到直观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色彩作品。比如,我们可以开展“我家的菜园”活动,让每个孩子从家里拿出一份自己喜欢吃的蔬菜,把它们放在一起,让他们观察、判断蔬菜的颜色,然后根据颜色来搭配蔬菜,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家的菜园。这样的教学活动,促使幼儿根据自己对色彩配色的感受,创造性地将作品与色彩进行对比配色,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结语:在儿童绘画活动的展开过程中,作为教学主导者的幼儿教师应该认真关注,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力求儿童绘画在色彩表现,提升儿童绘画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徐黎涛.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色彩运用研究[J].教育:00006-00006.
        [2]葛茂华.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好家长,2015, 000(050):P.6-.
        [3]方兰凤.基于单项深度法的幼儿园色彩美术活动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6.
        [4]王文燕.让色彩飞扬——浅谈如何引导幼儿绘画活动中对色彩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000(017):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