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 宋寿宇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宋寿宇
[导读] 摘要:改革后,由于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水平也不断提升。
        身份证号码:13112619861019xxxx
        摘要:改革后,由于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水平也不断提升。就此而言,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水利单位发展的过程中,怎样满足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如何提升管理水平等这几个问题,应得到重点关注。如今伴随着大数据的出现,新的渠道的得以提供,大大地推动了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建设,促进我国水利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水利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如何创新数据管理模式、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值得每一家水利单位的思考,大数据的产生及应用过程中,大量新的发展机遇应运出现,推动水利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因此,本文旨在分析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从而深入探究大数据技术,探究其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运用。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建设;大数据技术;含义及特点;应用现状;改进建议
        引言
        水利事业作为我国的传统行业,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涉及信息化建设,但是受到传统信息技术的限制,早期信息化管理更多是二维图、信息存储、信息交流等,而发展至今,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制图、传递信息、存储信息,而是借助计算机功能决策、共享、利用,进一步提升了水利工程管理质量、经营水平。信息技术的发展衍生出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这些信息技术发展让网络信息数量爆炸式增长,并形成了海量数据集,也就是大数据,为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1大数据技术的含义及特点
        当前的大数据技术指的是对大量资料进行广泛的搜集及整理,之后对于这些信息进行相应的分类和分析。这种技术与传统的随机分析法不同,由于结合了各种数据,因此获得的问题分析以及趋势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从而有利于对于目标项目决策的制定。当前大数据技术的特点一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是大量性,这是大数据技术的基本特点,指的是大数据技术依靠于大量的数据而生,这也是大数据技术具有优势的根本所在。第二是具备着高速性,虽然大数据技术依靠于海量的数据,同时需要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制定相应的方案,但是这并不需要消耗过多的时间。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先进性,在处理数据时速率较快、效率较高。这也是受到各行业的广泛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是具备的类型较多,大数据技术不仅仅可以是对于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还可以对图像、图片、视频等类别进行分析以及归纳,这使得大数据技术可以应用在各行各业当中。第四是具备较高的价值,由于大数据具有极大的优势以及先进性,它的应用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2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现状
        2.1行业发展的相关需求
        现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相关水利单位也重视了环境的影响评价、水土的保持以及景观的设计。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的是,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水利行业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在一些水利单位里,水土保持等专业依赖性较大,和国家层面的环境息息相关,影响其专业评价信息,同时因为可供参考信息比较有限,相关设计人员通常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相关资料才可以获得。2.2在大数据时代下水利信息化建设准备阶段发生的变化通常情况下,传统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准备阶段需要具备完整的资料,包括一些报表、账簿等,可以说工作量是十分大的,每次水利信息化建设之前的准备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也十分长。很多公司甚至还面临着水利信息化建设人员较为匮乏的问题。但是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引入,各种信息可以在互联网上得到查阅。使得在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准备阶段工作任务较小,这样一来大大节省了人力以及物力成本。不仅仅如此,同时减少了工作量,也避免了由于人为失误而造成的错误。


        2.3相对缺乏顶层设计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投资回报较慢,投入之后不能立刻见到成效,所以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维护阶段要不间断投入。信息化建设由于前期投入大,需要单位领导要对信息化建设有充分的认知,制定符合本单位管理水利工程的顶层设计方案、体系架构,由上到下全面贯通,全面实施落实。水利工程信息化必须要自动采集水库信息、事先判定水利风险、掌握水利工程系统漏洞,顶层设计决定了水利工程自动化性能,即水工设备自动化操作精度,因此必须要做好设计工作。
        3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可行性
        3.1努力提升新时代下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的核心素质
        当前中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人员主要包含两种人群,一种是来源于各大高校的优秀毕业生,还有一种是来源于正在工作中的并且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员工们。由于当前中国很多高校都开设水利建设专业,不少院校的水利建设这一专业甚至处在了较为先进的水平,这为相关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保障,保证了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合理输出。但是在水利建设行业当中,面对快速变化着的、并且相当不稳定的局势,中国的水利事业想要在其中获得一席之地,不仅仅是需要理论上的高科技人才,实际经验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企业要想在技术方面有所保证,还需要具有丰富经验老员工的引导。所以一个企业不仅仅是要广泛地招纳理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还需要具备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老员工用来为整个企业的审计工作保驾护航,而新员工则是为了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注入新的活力。再加上当前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趋向于人工智能化,企业当中的水利信息化建设人才需要进行适当裁减。因此必须要确保新环境下的水利信息化建设人才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具有相应的核心素养。水利信息化建设人员要秉持着公正以及公开的原则,认真踏实完成各项工作。
        3.2智能化数据的建设
        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结合重点项目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从这入手建设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成为不可或缺的工作。三维数字化设计处于发展虽位于初级阶段,但巨大的潜能已经挖掘出来,自动化管理也开始发展为智能化管理。在构建智能化数据库的过程中,融入了专家系统和云计算等方面,可以智能化评定储存信息,从而保证数据的客观性。
        3.3基础与制度建设
        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有制度基础作为支撑。根据水利单位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制度体系,也可以参考行业优秀单位的实施经验,保证制度方案的可实施性。大数据时代下,对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要有强劲的软硬件,以及高速稳定的网络。同时,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也要得到领导支持,对老旧机房设施进行整改,采购高性能服务器,对服务器展开虚拟化配置。对信息化管理平台网络环境安全展开评估,结合评估报告完善软硬件设备。建设综合管理系统,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除了信息存储、查询、传输等基础功能外,还要涉及到信息共享、数据挖掘、云计算等,实现整个管理平台的升级,发挥VPN系统的优势,集成通信工具、电子签章系统,有助于强化系统的安全性、易用性。对于系统所采集的信息数据集展开安全评估,根据数据评估结果建设容灾系统(备份恢复系统),保证数据真实性、不被泄漏。此外,有了制度和基础平台的支持,还要对单位管理人员进行技能提升培训,拓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相关知识面,不断累积新技术的操作经验,为系统持续建设、运行、维护奠定人力基础。
        结语
        以上分析了当前中国大数据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当中的应用现状,并通过对于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四点关于提升中国大数据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应用的建议。希望通过文章能够为中国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事业带来相应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武建,高峰,朱庆利.浅谈大数据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水利发展研究,2015,15(9):63-66.
        [2]刘庆泉.大数据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3):175-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