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分析 于广辉1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于广辉1 李春太2 张养宏3
[导读] 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受社会发展的影响,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能提升,工业结构的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欲望。
        1. 身份证号码:32092219841128xxxx
        2. 身份证号码:13112419810301xxxx
        3. 身份证号码:62282519780122xxxx
        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受社会发展的影响,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能提升,工业结构的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欲望。人们为了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大力建造水利工程,当然,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水利工程无可厚非,它可以对水利水电做出很好的规划,提升我们目前的技术条件,有利于人们使用更好的水利设备。但是,在发展水利工程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破坏的现象,人们无节制的开发水利水电,生态环境严重受到污染,不仅污染了河流,也导致水生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干净的水下环境,更严重的是威胁到我们人类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平衡机制;绿色建设
        引言
        现代化社会发展主要基于水利资源、电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生产与利用,而水利工程更处于重要地位,属于民生工程,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项目建设区域大多都比较特殊,地势高且险峻,生态大多没有被破坏,属于原生态区域,存在大面积植被与河流,而水利工程建设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建设方兼顾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平衡,对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加以保护,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环境损失。对此,本文致力于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探寻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协调机制,在工程方案设计、环境勘查、绿色生态建设等方面融入生态环境保护,制定合理的保护机制,控制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作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对气候条件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工程覆盖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风速、降水、温度、湿度、大气等方面。房屋人口密集地区上空空气的透明度低于水面上空空气的透明度,水面上空空气的紫外线幅度和高于陆地上空空气的紫外线幅度。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当地的大气环流有很大关联性,而水利工程的修建则会改变当地原本的陆地形态,将陆地变为湿地,进而影响到了当地的气候条件。下面进行具体分析。(1)从温度角度来讲,水利工程的修建会将工程所在地区原本的陆地形态变为水面,改变了此空间内强度和能量的交换方式,进而改变了温度,具体表现是水利工程所在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会逐渐升高。(2)从降水角度来讲,水利工程的修建会增加所在地区的水量,水分在阳光的照射下会蒸发,蒸发的水分则会转变为降水,具体表现是水利工程所在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会升高。水库中心的降水量会有所降低,因为受到水库低温效应的影响,导致具体降水表现为距离水库中心一定范围外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会升高。水利工程修建对所在地区降水的影响有:地势较高地区内,迎风面降水量增加,背风面降水量减少;冬季时,由于水面温度较低,水分蒸发量减少,降水量相对较小;夏季时,由于水面温度较高,水分蒸发量减多,降水量相对较大。
        1.2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施工后期会有建筑物出现,影响水流速度。与此同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部分直流截流会提升坝周围的水流速度,直接影响水坝工程的整体稳定性。(2)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河流上游会比下游宽,由于上流速度比较慢,导致河流出现枯竭期,水流量明显减少,直接影响水环境。
        1.3水利工程建设对土地环境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之中,会占用大量的土地,或多或少会对土地环境产生影响。

在水利工程建设之中,必须对占用的土地进行清理,破坏该地区的花草树木、农田等。同时,项目建设将产生大量的污水,而有些地区缺乏完备的污水和废水处理系统。这些有害物质将间接排入周边土地,会造成较小污染。住在这里的居民和动物将受到影响。同时,在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之中,大量土地被水淹没,会改变当地气候和环境特征,进而破坏生物链,给当地环境带来一定威胁。
        2基于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水利工程建设途径
        2.1加强生态环境评估,加强生态保护监控
        针对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项目,要对建成水利工程项目进行生态水平评估,了解已建成水利工程项目生态水平与生态恢复标准的差距,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已建成水利工程的生态改造。同时,按照生态修复标准进行水利工程生态系统改造,正确划分已建成水利工程的无须改造和生态化改造类别,设计针对性修复方案,对生态受损系统进行系统化修复,减缓已建成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破坏。要切实加强生态保护监控,将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生态保护监控中,提高生态保护监控力度,进而促进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修复与恢复。根据生态保护标准和需求,建设水利工程信息平台,优化生态环境信息监控系统,对水电站基站进行综合调度,加强生态调度管理,进而实现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落实。通过这种方式,真正落实生态经济理念,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式,使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和谐相处,减少水利工程的生态资源消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2改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改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是一种有效减少水利工程修建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方式,不会对水利工程建设发展造成影响。首先,建设方需要明确改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含义和价值,该方式本质上是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帮助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发展的条件,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基础上,水利工程修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自然会减小,不会出现经济建设和生态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不会出现自然环境质量下降问题,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还确保了经济建设。其次,合理开展引流或截流工程,这两种常见的水利工程修建方式必然会对原有的河流水文条件造成影响,但是如果当地生态环境较为稳定、河流水流量充足的基础上开展这两项工程,便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多影响,并且还能够解决水利灾害问题,还促进当地的生态环境发展建设,真正做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2.3加强对污水的治理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排出污水,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工程施工产生的污水主要通过消毒、除漂浮物、除磷等方法进行处理。因此,要加强对污水的治理,这样不但可以除去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而且可以改善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将处理后污水进行再次利用。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随意排放的现象,如果废水排放到生态环境中,会不断破坏水资源,同时影响水文状况。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通过清洁技术,减少施工过程中废水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尽量做好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们在建设水利工程、谋求人类幸福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它们两者是共存的。
        参考文献:
        [1]吕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11):180.
        [2]杜效颖,张厚坦,张纯胜.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08):92.
        [3]衣巴达提•瓦衣提.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乡村科技,2017(27):87-88.
        [4]杨帅.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1):286-2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