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张雨豪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张雨豪
[导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 的生活和工作几乎都离不开网络和智能产品,在土木工程 建设中,混凝土结构的建设更是如此。
        身份证号码:41082519930211xxxx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 的生活和工作几乎都离不开网络和智能产品,在土木工程 建设中,混凝土结构的建设更是如此。建筑混凝土施工中首先应把好混凝土运输大 关,确保进场的混凝土质量及状态满足施工要求,然后针对 不同的结构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浇筑,并在浇筑中切实做好 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后根据气温等条件采取有效 的养护措施,为混凝土强度的形成创造良好条件。在土木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最 重要的部分就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因此,如果想要提高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那么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我國城市化进程发展的越来越快,人们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混凝土抗高温能力比较强,但是如果在混凝土施 工前后所遭受的温差较大,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内外出现温 度不同的情况,导致混凝土表面或内里出现不同程度的裂 缝。且在混凝土完成施工之后就会进入硬化的阶段,在这 个阶段混凝土是处于恒温状态的。其内部的水分无法和外 界进行交换,最终会导致混凝土的整体体积不断缩小,从 而致使出现结构裂缝。除此以外,如果选用的水泥质量较 差,在混凝土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热化反应会使得水泥 释放出大量的热,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急剧上升与外部形成 很大的温差,从而出现裂缝。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之中存在的问题
        就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而言,其中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所涉及的因素较多,包括地质勘测、设计、施工操作、养护等等,使得其在施工之中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点,混凝土施工材料问题。混凝土主要是由砂石、泥浆、水泥等材料构成,若在施工之前未能对其进行良好的检验及试验,则一旦存在材料不合格,便会对接下来一系列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影响。第二点,混凝土性能问题。混凝土结构本身存在一定的自缩现象,这主要是混凝土之水分的流失所造成,此时混凝土的脆性会提升,极易产生裂缝问题。第三点,混凝土温度变化问题,其主要是混凝土受温度影响,会产生体积变化,进而出现应力,这一应力一旦超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临界值,便会造成收缩裂缝的产生。第四点,混凝土施工操作问题,在整个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之中,一系列工作的开展都是人工负责,若在包含混凝土的搅拌、混合、浇筑、运输等在内的任意工作出现问题,则都会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第五点,混凝土结构若存在后期养护不当的问题,则也会产生裂缝。
        2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
        2.1混凝土材料选择
        混凝土振捣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材料配比设计、混凝土供应。在该工程转换梁设置过程中,可进行水平施工方案的设置,在混凝土结构施工环节主要为两次浇筑施工,整体浇筑高度为1.1~1.3m[2]。确定施工浇筑方案之后,可选择混凝土配比材料,主要为P.052.5普通硅酸盐水泥、2.7细度模数且含泥量1.8%以下的中砂细骨料、粒径在6~29.8mm且含泥量在0.8%以下的碎石粗骨料,在上述材料准备完毕后,可添加适量的I级粉煤灰、高效低碱微膨胀剂、RW高效减水剂等缓凝试剂,上述材料比例为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水∶粉煤灰∶膨胀剂∶RW-3高效减水剂=398∶684∶996∶198∶78∶62∶16。在混凝土入模时期,为了保证混凝土入模质量,可在混凝土搅拌设备、输送设备放置区域内采取适当的遮光保温措施。由于本次工程主要采用商品混凝土,因此,在实际工程开展前期应采用适当检测设备对混凝土塌落度进行检测,控制混凝土塌落度为17~19cm。若发现混凝土塌落度已下降至15cm以下,可加入整体混凝土总量1.45%的RW-3减水剂,再搅拌60~100s后,可有效改善混凝土塌落度。同时,在施工前期可采取平面十字中线放线的措施,确定整体混凝土结构构件平整度及浇筑轴线控制限度。
        2.2混凝土的拌和
        在进行混凝土的拌和过程中,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切记要严格按照所计算出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取料,严禁自己随意对配比做出调整。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能够达到施工所需,施工人员还需要对原材料的投入顺序以及时间加以注意。投料有一次投料和二次投料两种方式。笔者对这种投料方式进行简要地分析,其中一次投料是指先将粗骨料投入拌和机的构件——上料斗中,然后将水泥和细骨料投入其中,最后全部投入拌和机进行拌和。而两次投料是指将水泥和水进行充分拌和后,再将粗骨料、细骨料一并加入再次拌和。通过验证发现,二次投料对于混凝土的强度有着更好的效果,并且还能够减少水泥的用量。
        2.3温控技术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温度的过高或过低,都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国南北方气候温度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进行施工前对建筑施工地区的环境气候进行科学的观察,进一步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可以对混凝土的配方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或者对混凝土浇筑季节、时间进行调整控制。例如:控制混凝土结构配比率,适量减少水泥在混凝土中的配比率,达到增强混凝土密度,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的目的;建筑工程在冬季施工时,将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调整在一天最高温,并做好保温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将后续模具的拆除时间、拆除顺序进行调整,避免因为温度问题造成的混凝土裂缝现象。
        2.4混凝土振捣
        本次工程主要采用斜面分层布料的方式,即在统一的坡度下,采用分层浇筑一次到顶的。通过插入式振捣设备的均匀振捣,可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为了保证混凝土振捣作业的连续进行,可在每个混凝土泵位置配置4台以上的插入式振捣设备,并分别将其布设在出料位置、跛脚位置、斜面中点,以便混凝土振捣环节可形成自然流畅的运行坡度。需要注意的是,在斜面中点振捣过程中,应由专门的人员负责相应区域的振捣,严格依据预期设计标准控制混凝土振捣移动距离及插入深度。同时在混凝土凝固前期进行重复振捣,从而避免混凝土收缩变化过于剧烈导致的裂缝问题。此外,在混凝土二次浇筑凝固之后,可将构件侧模进行拆除措施,在侧模拆除之后可对模板进行刷油作业,为后续混凝土维护作业做好准备。同时依据混凝土标准控制线路,进行钢筋模具的固定设置。
        2.5混凝土养护技术
        在整个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之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都需同步开展,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之中对温度及湿度加以控制;在施工遭遇到恶劣的天气环境时,可采取停工处理,待天气及环境达标之后再继续施工。此外,对于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应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首先浇筑之后的第七日需展开拆模工作,此时应将拆模后的混凝土用塑料薄膜进行严密包裹,同时注意对湿度方面的观察,若湿度下降过快,则应采取洒水处理,避免裂缝产生。其次,实际洒水工作应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第四日展开洒水工作,此时具体工作的开展应依据混凝土核心温度的下降情况而定。
        3结语
        随着目前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不仅包括建筑的外观还包括它的质量,这就需要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对一些细节予以更多的重视。混凝土作为一种在各种建筑工程中都占据重要地位的基础材料,混凝土施工的技術问题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总的来说,相关人员还要重视建筑工程的成本管控,并且不断地完善相关的制度,让建筑行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守彦.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12):104-105.
        [2]李肖鹏.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8(24):46-48.
        [3]郑晓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18,44(12):235-236.
        [4]刘龙.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49):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