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昌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宝山乡中心校674123
摘要:在小学数学当中,教师也一直在不断地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要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参与式课堂教学的这种方法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它能够让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在课堂上,学习时也会相对比较轻松一些。当然还具有一些其他的优势,该文则会展开更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实践
引言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第一次进行系统性地学习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倡导教师及时转变角色,认清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自己主动进行数学学习,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更加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如果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学习可能会认为数学本身是无聊的,所以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在转变了教学方式,开展参与式教学课堂时,教师也要注重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采用一些合理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对小学数学产生兴趣,才会逐步的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比如说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同时学到知识获得成就感,那么学生就会更加愿意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好。
二、问题引导
问题引导方式就是通过教师提出的多方面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利用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使本节课的重难点得到解决。问题引导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易被察觉,从而促进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的时候,可以询问学生:每天早晨太阳是从哪边升起的?在操场上四个方向,各有什么?等等。可以向学生多提出几个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创设情境
其实创设情境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效果还是不错的,因为他们的性格大多数比较活泼好动,对于教师在讲台上以同样的一种语调说着一些他们不懂的词汇,学生就会非常容易分散注意力,对于教师讲的内容学生也基本不关注。这样的情况之下,让学生主动地开始学习可能会稍有困难,需要一个过渡的阶段。创设情境的方式也比较多,教师可以在课程一开始为学生营造一种情境。比如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教学内容中课前应清楚教学目的,结合班级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营造教学设计,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其营造情境教学。比如,让孩子们举例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实物照片为学生引出关于本节课的知识,利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为其讲解长方形、正方形有关概念,加深对其理解。老师让学生找出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从而加强其记忆。又比如,在学习“24时计时法”时借用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拨出时间引入课题,根据自己最喜爱的动画片人物和具体的播放时间段制定作息时间。以此形式把数学知识以最直接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更好地把抽象转化为容易理解的知识,减少学习难度,激起学习欲望,提高其综合和想象能力。
四、小组合作
在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进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互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例如,在学习《认识分米和毫米》一课时让学生量出15张纸张的厚度,而小学同学一人操办显然不行,那怎么办呢?这时合作就是学生的内在需求。引导同学开展小组学习时需要按照其实际情况进行,小组人数通常是3人,其中包括成绩好和成绩较差的同学,以便他们可以互相帮助。另外,处理好分工,推动小学生间互相协助、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其数学水平。
结束语
小学生确实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逐渐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参与式教学课堂还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实施。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也希望教师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找到最适合学生和教师的方式,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教师也会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商福芝.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构建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30):85-87.
[2]欧艳红.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式”教学的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54.
[3]何元翠.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J].中国农村教育,2018(1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