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清清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高仓中学 653100
摘要:问题导学法是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已经得到认可。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具有针对性的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目标进行推广。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数学;重要性;应用
引言:
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问题导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初中数学教师更快地完成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目标,从而突显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特征。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导学之前,应当立足于教材中的内容,结合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以及年龄特征来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使每个学生能够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思维水平,保证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有序进行。
一、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不强,但是思维引导非常重要。营造良好的气氛对数学教育具有积极作用。问题导学可以将学生从传统教学的枯燥气氛中引导出来,学生处于良好的气氛下,学习兴趣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将得到提高,问题导学法改变了以往单纯的题海战术,降低学生的疲劳感,引导学生的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对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教学始终以教师为核心,未来数学教学应加入更丰富的元素,更多样的教学方法。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问题导学法的策略
(一)利用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去探求知识
数学的本质来源于生活,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没有问题的存在,数学也不会进步,时代也不会发展,所以问题是思考的动力。一堂数学课没有问题存在,那么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意义在哪里?在没有方向中学习,学习是没有动力的,所以从课堂开始提出问题,一节课都是围绕问题展开讨论,问题的导向就明显地变为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这一章中,我先引入一 个问题问一下学生什么是全等图形。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回答 五花八门,但是总结出一条来,就是完全相等的两个物体。接 着,我又引入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学生也回答说,就是两个完 全相等的三角形。接下来,我有问学生,那么你们知道全等三 角形的判据是什么吗?怎么才能确定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 形呢?为此,我展开了这一课堂,学生听的时候很认真,因为 大家都不明白怎样才能确定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教师根据问 题导入法,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地将自身投入于课堂教学中。
(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教师为了使问题导学法能够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发挥其 应有的价值和效果,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应当立足于教材中的 内容来科学合理的设置问题的内容,教师所提出来的问题应当 带有一定的启发性和钻研性,使每个学生可以调用自身的探索 欲望来加深对课堂知识点的印象 。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 讲述“相交线和平行线”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应当从学 生最为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来进行相关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向 学生说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肯定见到过火车吧,请同学们联 想在生活中铁轨是否一直是处于平行状态的?”当教师提出这 一问题之后,每个学生就会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来对教师所提 出来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思考,当学生初步接触到平行线的相关 知识点后,教师要向学生解释铁轨平行的必要性,之后教师再 向学生提问 :“请同学们思考在生活中哪些事物是平行的,哪些 事物是相交的呢?”教师在提出这一问题之后,有的学生会回 答是剪刀,也有的同学会回答是筷子。在无形之中每个学生都 会加深对这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印象,并且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 也能够了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特征,当学生回答完成之后,教 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鼓励,从而不断地增强学 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三)注重教学方法递进性和连续性
数学的特征之一就是系统性和完整性。数学每一章节都是由一个又一个问题组成的。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出发,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规律,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更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递进性和连续性,要循循渐进地教导学生,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渐渐接受数学这门学科。教师要由易到难,给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可以从一个小问题出发,逐渐上升到一个数学层次的问题,并且尽可能让全班同学得到均衡的学习和发展。例如,我们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要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给予一定启发。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知道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后,方程的解是什么是这节课的关键。这就要求学生考虑方程的解法,通过配方的处理,有些学生还是可以通过具体实例解答出问题的,这时教学可以递进问题,再次提问是不是每个方程都有解,此时可以给出三个实例。如,通过配方可以知道分别有两个解,1个解和无解,通过配方解法,教师可以适时深入知识引出求根公式的解法,带出用判别式进行判断一元二次方程解的个数,从而让学生递进接受,便于掌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问题导学法的有效利 用,能够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热情的发展,使学生对所学 内容形成更好的理解与识记效果,对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 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其应 用方法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丁宗波.借助问题导学法优化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51.
[2]赖少峰.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101.
[3]艾玉英.探究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