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动手操作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18期   作者:康利燕
[导读]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义务教育学科教学目标从
        康利燕
        西安市雁塔区教师进修学校   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义务教育学科教学目标从“双基”发展为“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获得的基础,而基本思想的形成和基本经验的获得必须在蕴含丰富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数学活动中实现。尤其是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仅靠“认真听讲”是难以完成的,学生需要在活动中去操作、去观察、去体验、去交流、去感悟。本文将基于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性策略,以期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动手操作
         一、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一个概念,“深度学习”成为了机器学习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近年来,“深度学习”也已广泛运用到教育教学领域。深度学习是一种课堂教学改进的理念,为教学设计提供一个框架,旨在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深度探索学科中的关键问题,使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真正发生。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是指老师在原有的数学理论体系下,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和批判性地学习数学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深度反思后把数学学习的感悟有机地融入自己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中,内化成自己所有物,进而提升数学学习层次,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进而去适应数学新情境、探究数学新问题、生成数学新能力的综合学习。
         二、基于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动手操作的有效性研究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动手操作实践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他就会有探索的欲望,在这样的动力驱使下,才能在学习上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从数学本质出发,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热爱数学并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就必须展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充分挖掘数学的美丽,展现数学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让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的思考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搭配使用当前更加高效便捷的信息化工具进行图文化教学,例如在《认识时间》这一课熟悉钟表的教学内容中,老师可以将小学生喜欢的动画图片引用进钟表设计中,在课上,学生看到熟悉的画面和搭配上的轻快音乐,真实地感受到时针、分针的转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使得学生的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参与度高,有助于促进学生动手操作实践。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促进动手操作实践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将学生身上的多种可能性挖掘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加自主动手操作实践的意愿。
        第一,创设问题导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单一的讲授理论知识往往给学生以抽象、深奥的灰色形象和负面回忆。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当前新课标改革的要求,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先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依据,完成前期的课堂导入环节,然后让学生发散思维自主开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简单的推导。这种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分析归纳的学习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水平,更好的构建完善的逻辑思维框架,保障学生掌握数学转化思想方法的应用技巧,从而在主动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之中实现举一反三和活学活用,利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并且,可以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尽量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比的认识》一课中,让学生观察淘气的图片中哪几张图片与图片A像,教师提出“像与不想与可能和图片的什么有关?”这个真正体现数学思考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积极思考问题,有助于活跃思维,呈现多样性想法。轻松、平等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主动发动思考,畅所欲言,发现问题之后,有表达的想法,进而能够提出问题,满足自我求知的欲望。在探讨和交流的过程,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解决问题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在不断进步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第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良好地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有利于老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构建有效的师生交流互动,需要建立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朋友。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去经历、探索知识产生形成的的过程,真心实意的了解关注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帮助孩子一起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抛开顾虑放下戒备更加愿意说,乐于做,从而产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意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意识
        自主探究推理能力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空间向上的要求更高。为了让学生结合已知条件推测未知的条件,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教师需要以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培养及提升为依据,帮助学生主动整理不同的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的内涵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这门学科学习的技巧和核心要求。比如在学习运算法则的过程之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推理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要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不同的推理过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和引导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自主探究推理能力。老师只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在不同学习环节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重新调整和优化后期的教育教学策略及环节,明确学生的中心地位,了解不同阶段之中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相关要求,以此来做出科学的判断以及分析。其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异较大,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关注自我推理能力培养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性的调整教学策略,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主动主动地与老师进行沟通,说出个人的真实意见和想法,对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实现个人数学学习能力及水平的综合提升。这种自主探究形式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动手操作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奥秘。
        (四)课堂组织动手操作实践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使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的同时形成基本技能。在教学中要尽量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如:在教学生认识“角”时,可以带领学生“动一动”、“折一折”。其次,可以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在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时,可以事先准备一些梯形纸张,教学中将“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拆分、组合拼成已知学过的图形,自己来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自由自在地表达想法。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但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老师也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学生通过触动多媒体屏幕,动态移动图形模块,拼接组合,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印象。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观察数学教学的具体规律,动态给学生展示数学学习模型以及框架,让学生能够加强不同学习模块之间的衔接以及互动,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完善个人的逻辑思维体系,深层体会数学的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背景下,提高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首先要了解分析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以学生为主体,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多种可能性,并且以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培养及提升为依据,促进学生培养深层学习、动手操作的意识,对数学学科有所感悟,内化为自己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黄美珍.基于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动手操作有效性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2):59-60.
        [2]刘洪俊.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昌会场)论文集(五).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55-57.
        [3]杜鹃.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13.
        [4]缪建平.读学 玩学 探学 写学——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16(02):4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