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张文英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张文英
[导读] 摘要:装配式建筑作为其中的新型建筑方式,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
        广东新南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作为其中的新型建筑方式,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但是,对于当前的装配式建筑来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问题以及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研究
        装配式建筑是近些年来新兴的建筑模式,其主要方式是预制建筑所需要的各种部件,在工厂进行装配,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直接进行安装,从而完成整个建筑的施工。装配式建筑因为其工期短、成本低及耗能低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并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时,应注意把握好每个施工环节的施工管理,确保各工序能高效衔接,保证施工任务的正常进行。在施工中,应积累相关的管理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及措施,控制和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
        一、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1.人员因素
        装配式建筑物的建设工作与其他项目一样,施工生产具有一次性,不可能采用类似于工厂的方式进行批量化的生产,不同单体间施工可以采取流水施工,同一单体间往往是不同工序间的衔接,不同工种的工人都是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度陆续进入施工现场当中,在完成本道工序之后就会撤出,因此不同工种之间人员的流动性相对来说比较大。目前国内施工单位所采取的施工管理模式都是除了项目负责人是本企业的固定员工之外,其余的所有施工人员都是来自于劳务分包单位的工人。而劳务分包单位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本企业的成本,在承接到项目的时候就临时雇佣人员,在没有工程的时候就将工人解雇,因此属于一种临时组织性质的,因此即使说是同一个劳务队伍,其内部施工人员的流动性也十分大。施工人员不断地熟悉全新的环境,不断地变化工作岗位,无法形成一个固定的高水平的技能素养,不但给施工管理增加了难度,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的培训往往也具有不连续性,效果不理想,使项目正常的工艺水平难以保障,安全风险也随之升高。
        2.机械设备因素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使用到的相关设备具有数量多、规格大的特点,不但有比较大型的施工机械如塔吊、施工电梯,装配式多层物流园区还用到龙门吊、大型履带吊、汽车吊等起重设备,此外还有一些小型手持电动工具等,因此要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做到及时维护,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设备操作又存在一定的风险,概括为以下几点:①操作人员自身素质不足所可能产生的风险,例如员工技术水平不到位、操作经验不足;②操作人员不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没有取得岗位资格证书;③机械设备操作规程以及规章制度存在着不健全情况;④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存在不合理以及审批不健全,施工现场指挥人员对于施工设备的安排、施工工序衔接不合理。以上这些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就是,设备带病工作、不合格工人违规操作、工作效率低、安全隐患高,设备不能发挥正常效率,整体生产成本相对高。对于操作人员而言,如果其没有经过良好的技术培训或者无证上岗、操作不规范,不但可能导致自身受到伤害,同时还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材料因素
        施工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建筑工程最终的质量,而其也是建筑物后期得以正常使用的重要保证。装配式建筑很多PC构件可以在工厂生产线生产,质量相对容易保障,但是现场还存在许多现浇梁柱以及现浇叠合构件,大跨度装配式结构用到的大跨度预应力梁,也需要在施工现场制作完成后吊装。这样,现场材料质量把控仍然非常重要。虽然有一系列把控措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进场材料仍然存在着质量风险,例如工作疏忽,或是检验批不具代表性,以及复检的真实有效性、试块检验结果的滞后性等,都会导致不合格材料的使用。而一旦将这些质量不满足实际要求的材料应用到工程项目当中,不但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工程质量,同时还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对策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考虑到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必须要对他们的行为加以严格监督和约束,还要激发他们的施工积极性,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含有岗位责任制、奖惩机制、监督机制等等。岗位责任制的建立会让各岗位工作人员更加明确自身职责,将本职工作做好,当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出现事故时也能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避免事故危害的进一步扩大。设置奖惩机制,将工作人员的表现与其工资福利挂钩,他们的工作态度就会更加认真主动,装配式建筑工程进度和质量控制也能有效落实。监督机制的建立会促使施工现场的全体人员相互监督,唤醒他们的危机意识,还要鼓励员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那么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就将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全面迈进。
        2.强化施工技术管理
        ①是装配式建筑工程全体参与方都要强化对图纸的审核力度,这样就能及时发现设计图纸中的缺陷性问题,责令设计人员立即改正,确定无误后才能应用到工程之中。②是施工人员在项目实施之前,要对设计图纸做到认真研究,同时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把握设计意图及装配式建筑施工要求。③是配备优良的施工机械,安排专人负责维护和保养施工设备,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设备能够正常运转,以提高施工效率。④是强化技术资料的档案管理工作,对装配式建筑工程图纸、设计变更图纸以及工程验收资料要做到统一化地登记和管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进行备案,以便日后可快速查询,为同类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积累宝贵资料。
        3.做好管理人才培养
        为了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质量,需要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责任心重的管理人才队伍,将优秀管理人才吸收到队伍之中,还要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知识、能力水平。在培训形式上要力争做到多元化,要让管理人员产生紧迫感和强烈的自我提升意识,激发他们参与培训和学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培训工作才能取得较好成效。比如说与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定期安排管理人员到这些机构中学习最新的管理理论和行业前沿技术,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促进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协同发展。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训练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下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要,灵活使用高新技术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工程管理效力。
        4.构建信息化监管系统
        信息时代下,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不再需要管理人员一直待在施工现场,监督各个工种的施工,管理人员分身乏术的现状得以扭转。通过使用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构建信息化监管系统,能够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动态化的监控,任何问题都将无所遁形,将会清晰呈现出来。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系统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精准把握装配式建筑施工潜在问题,制定的应对之策也会更加有效,对于质量安全事故的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信息化监管系统的构建还能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推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发展进程,借助大数据技术来采集、分析和处理信息,为管理工作的优化提供了可靠依据,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都能得到有力保障,资源利用率也会显著提高。
        结语
        在开展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应的管理人员应该更加注意在这其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装配式工程的施工和设计,要具有目的性的进行有效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对其相关制度的完善,与此同时提高管理水平,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特尼格日.中外企业家.2016 (36)
        [2]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赵佳禄.建材与装饰. 2017(13)
        [3]刍议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J].王晓东.民营科技.2017(07)
        [6]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袁京.居舍.2019(35)
        [7]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汪海霞.江西建材. 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