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鼎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各领域的发展需要,必须重视建设项目的建设,并且此类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以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施工质量,连体结构的施工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建筑物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为了满足建筑质量的严格要求,必须重视连体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通过对技术要素的控制,不断提高连接结构的刚度、强度和抗震性能,做好各项技术参数的测量、混凝土浇筑和换层施工,是提高建筑结构施工质量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建筑连体结构;施工技术;重点
导言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严重。为了缓解居住压力,大量的超高层建筑出现。在城市建设中,各种连体建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连体建筑,它是建筑的核心部分。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掌握建筑物的核心技术,做好建筑物施工和转换层施工的各个环节的测量和浇筑,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质量。
1 建筑连体结构的优势
从形式上看,建筑连体结构包括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骨混凝土结构。上述结构的工艺和材料不同,在工程领域各有特点,适用范围也不同。从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应用来看,最常见的结构形式是钢骨混凝土结构。这种连接结构有几个明显的优点:(1)技术先进。与其他施工技术相比,连体结构施工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但缺点是现场需要焊接作业,影响施工质量;(2)安全性高。连接结构两侧均为钢骨混凝土柱,施工方便,刚度大,变形概率大大降低。因此,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较高;(3)整体性能理想。建筑连体结构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结构的刚度。实践表明,采用上述结构后,楼顶结构的侧向位移将得到明显改善;(4)由于使用面积大,连体结构可降低总高度和梁高,这样既增加了建筑面积,又具有良好的延性,可以大大提高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
建筑连体结构在河套大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也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如北京西站、深圳文锦大厦、郑州国际购物中心、上海凯旋门大厦等。从建筑角度来看,连体建筑结构包括两种类型,即架空接头和凯旋门接头。架空连接器是设置在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连接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连接器的跨距较大,可以超过 10 米或数十米,宽度一般不超过10 米。凯旋门连接件的主体结构中,一般采用平面结构,连接件宽度与主体结构相似。刚性连接是一种强连接。主体上设有固定支撑,弹性连接则相反。
2 建筑连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2.1 施工测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建筑物连体结构的特殊性,在测量工作中需要考虑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连建筑物的问题,因此必须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连体建筑物的施工测量中,必须根据建筑物结构的形状,科学地设置内控点。为了保证视线能从底层直接看到顶层,内部控制点不宜设置在梁下。在施工过程中,应预留相应的内控点孔进行放线测量。测量时,应避免内控点预留的孔洞以及底层和顶层内控点的位置堆放建筑材料或其他物品,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必须准确设置管道工,确保所有内控点在其观测范围内。测量时,在需要投影点的地板投影点上放置一块带十字的有机玻璃。
然后,用激光测量内控点在有机玻璃上的位置,使有机玻璃上十字的中心与激光点对准。用有机玻璃上的十字将内控点位置引至周围楼层的混凝土上,并做好标记。然后拆除有机玻璃,将小模板安装在放线孔的开口处,将内控点位置重新引回到放线孔模板上,并划出标线;内控点位置引至放线层后,经检查后进行放线用全站仪。根据放线口模板上标出的内控点位置作为参考点,利用全站仪放出楼层轴线控制网、墙、柱边线,并在混凝土上进行标记。可作为该层柱、墙模板、上梁的安装依据,每层放线完成后,需及时拆除用放线孔封闭的模板,为上层放样测量做好准备。不需要进行垂直测量时,放线孔应做好防护,并用防护板覆盖;轴线控制网布设时,应采用先设主控制轴线,再加密网格的原则。同时,要控制好建筑整体轮廓轴线和楼梯间电梯井道两侧轴线。最后准确记录建筑物的外轮廓线偏差,并将其记录下来。
2.2 转换层施工
建筑连体结构施工时,需要在高空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塔架连接在一起,悬索的高度和跨度大多较大。如果按常规施工工艺进行连接,将给模板支撑系统带来很大挑战,一般模板无法承受如此大的荷载。由于高空作业,模板本身的稳定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故不宜选用这种常规连接方式。作者认为,连体结构转换层施工是连体结构施工的重中之重,应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加以保证。目前,钢梁被广泛应用于受力连接。钢梁安装前,需要在连接结构两端的楼层安装两个起吊装置,以便将钢梁吊至连接结构楼层。同时,在楼层设置临时滑动平台,卷扬机与滑轮相结合,形成钢梁平移的动力系统。活动滑车安装在钢主梁两端的吊环上,钢丝绳从卷扬机中引出,将两套滑轮连接在一起。钢梁吊装前,必须进行试吊。第一次试吊高度约 0.5m,第二次试吊 0.5m,待所有设备满足吊装要求后,方可正式吊装。吊装时,两端设备同时启动,运行速度必须一致,以保证钢梁吊装过程中的平衡。吊装过程中如发现偏差,应及时调整。吊装至规定位置后,进行定位、校正、焊接,完成钢主梁的安装施工。
3 连体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
为了实现我国连体建筑结构的不断进步,贯彻国家对连体建筑结构的标准要求,主要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断推陈出新,优化和改革连体建筑结构体系。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连体结构的发展。只有不断创新其主体结构和地下结构,发展束状管结构和巨型结构,才能达到换层换钢的效果,使更多的建筑在城市中脱颖而出。(2)重视超级钢结构设计,努力规范安全。在实施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时,国家应充分重视超级钢结构的设计。在施工工艺上,既要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又要保证设计和施工的安全。(3)加强建筑学疑难问题的有效研究。为了保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必要加强对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问题的有效讨论和分析。
结束语
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连体建筑结构将向更高、更远的方向迈进。在建筑结构施工技术上,将从单一用途向多用途发展。为了有效控制连体建筑物的结构垂直度和定位精度,是施工工艺的关键,其次,混凝土浇筑工艺和转换层的掌握是关键工程,尤其是平面造型和立面造型更加多样化的情况下,结合连体建筑的采光效果和建筑面积的优势,将发挥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向华.连体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风,2019,09:150.
[2]张建军,赵占奎.简析建筑连体结构施工的技术要点[J].科技致富向导,2018,20:316+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