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江生态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现如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越来越好,城市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条件,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水土流失,改变了原有生态环境,因此做好市政道路建设水土保持防护对改善城市水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土保持;城市化建设;作用
引言
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突出问题。城市水土流失会对城市地标景观产生极大破坏,并且会导致城市排水管道淤堵,影响城市河流湖泊的水质,并且会严重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因此,在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生态环境保障,才能够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城市化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1.1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大量的地表面积被水泥地或其他硬化所覆盖,城市排水河道普遍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石护坡,使地表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天然降水下渗土壤的几率变小,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储量减小。同时硬化地面在夏季促使地表温度上升加快,城市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加了电力等能源的消耗。
1.2建筑垃圾、余方的不合理处置
城市化建设中的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弃土弃渣渣,包括建筑物基础开挖多余土石方、拆迁和建筑垃圾等。弃土弃渣不合理处置造成的的安全、水土流失等会问题逐渐显现,备受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又如城市化建设中的城市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弃渣量多,建设过程中弃渣处置形成多个渣场,但很多情况下都没经过专业设计单位的专项设计,施工人员缺少水土保持专业知识,不了解水土保持相关法律规定和技术规范标准要求,随意倾倒弃渣现象严重,弃渣体缺少拦挡、截排水、护坡、覆盖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每当遇到大雨、大风等不利气象条件,就会造成水土流失和扬尘污染,有些情况下还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导致弃渣场存在安全风险多且大。
1.3城市内涝灾害普遍频繁发生
自人类聚集形成城市开始,内涝灾害便与城市的发展相伴而行。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现有大中城市中60%以上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灾害,逢雨必涝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的公害之一。大中城市普遍、频繁受淹,除了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还对城市生态系统带来损害,有的甚至造成重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城市内涝灾害有多方面的原因,但除了气候异常、超标准暴雨频发外,水土流失也是内涝灾害的重要成因之一。一是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造成城市硬化面积的大量增加,致使城市建成区径流系数急剧提高,但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标准和资金投入没能跟上城市建设的步伐。现有的城市排水系统仍采用1-3年的重现期标准,早期建设未经有效改造的排水工程标准更低。一旦发生超设计标准的暴雨,内涝灾害便不可避免。二是泥沙淤塞影响城市防洪排涝。在城市化建设中,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场地平整和基础开挖阶段,大量松散土石方在地面堆积而缺少有效防护措施,遇大雨发生强烈水土流失。降雨径流挟带大量泥沙冲入城市市政管网和城区河道,造成泥沙淤塞,降低管网和河道排水行洪能力。三是海绵城市建设严重滞后。海绵城市理念系统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雨水通过河、湖、池塘、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城市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2.1重视城市土地规划工作
在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城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合理规划以及安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要根据水土保持的相关法律法规,坚持水土保持的相关要求以及原则,开展城市各项开发建设活动。除此之外,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如果对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没有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会严重影响原有水系的稳定性。
2.2加大水土保持宣传教育
现阶段,在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人们对水土保持工作不够重视,对水土保持的认识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没有强烈的水土保持意识。这就需要相关的部门充分利用当前新媒体平台以及各种宣传教育平台,加强城市水土流失危害的宣传,同时强化人们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了解,才能够增强人们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意识。
2.3健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在城市水土保持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并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为了保证水土保持工作能够贯彻落实,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健全。这是保证城市水土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我国很多城市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时,都已经根据地方的具体特点制定了水土保持条例或者实施办法,很多地级城市也根据我国相关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制定了与城市发展实际相契合的地方性法律以及规范性文件。这些法律文件都能够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在对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健全的过程中,要重视提高城市水土管理和监督队伍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在对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监督的过程中,要开展严格全面的调查工作,保证能够对城市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有了解和掌握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政策法规,确保政策法规能够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指导。与此同时,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水土保持方针,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严格落实水土保持相关制度,强化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以及验收工作。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控制人为导致的水土流失情况。
2.4合理布置植物景观
在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城市发展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具体特点以及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综合考虑工程措施以及植物措施进行结合的方法,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工程措施的主要特点是速效性以及控制性,而植物措施的主要特点是持续性以及生态性。在对城市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排水、沉沙、土地整治等综合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有效控制。而在建筑材料开采场地需要设置挡渣墙,防止弃渣流失。这些工程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对水土流失进行快速控制。但是并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因此,在利用工程措施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时,要重视对植物景观的合理布置。可以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和草种,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以植物绿地对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进行调节,提高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性以及持续性,有利于恢复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
结语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腾飞带来了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伴随城市化建设进程产生的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进一步统筹协调城市化建设与水土保持。
参考文献:
[1]白志强.城市建设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甘肃农业,2019(19);53-54.
[2]王冬梅.城市水土保持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保障[J].风景园林,2020(05);147-148.
[3]胡利强,詹锐生,程中秋.新时期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思考[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9.(01);34-37.
[4]丛培军.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天地.2020.(1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