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吴兴贵
[导读] 摘要:影响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的因素较多,为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相关建筑单位需要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建筑材料和设备进行充分把控,建立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体系,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良性发展。
        身份证号:53300119920415XXXX
        摘要:影响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的因素较多,为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相关建筑单位需要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建筑材料和设备进行充分把控,建立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体系,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良性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管理;施工技术
        一、我国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
        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时代,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市场主体的根本变化,利益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设计单位的企业化,使得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容易产生设计质量问题。
        (一)设计人员的素质问题
        设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建筑设计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而设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又与他的理论素质、艺术修养、综合能力等密切相关。要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就必须努力提高设计人员的理论素质、艺术修养。而综合能力是设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了处理建筑、结构、设备各工种之间的协调能力。忽视设计人员的综合协调能力,建筑设计就难以达到建筑的预期效果。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和协调能力两者互相依托,共同对建筑设计的质量产生影响,缺一不可。设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也是建筑师素质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设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并对设计人员业务水平能否正常发挥产生影响。
        (二)设计与施工的关系处理问题
        设计与施工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工作重点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两者需要密切的合作,但专业分工毕竟使设计师与工程师彼此的了解程度受到限制,同时也影响到双方了解对方工作的积极性。设计师有关可施工性的经验和知识不是直接来源于工程师,而是来源于设计师在以往项目上有关可施工性问题的经验积累。由于缺乏直接感受,设计师对施工方法不可能细致了解,在设计时只能从大的原则上来考虑施工的需要,缺乏对特定项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加工的能力。此外,设计师对最新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了解往往较工程师滞后,导致从以往项目中,积累的有关可施工性的经验不能及时反映工程师的最新需求,影响了设计管理的效果。
        (三)建筑艺术与建筑结构、设备、材料和施工的技术配套问题
        建筑设计首先是技术。建筑设计的实施必须以技术做依托,通过技术去实现:离开了技术作保证,再好的建筑设计也只能是空谈。建筑设计质量的提高必须依赖于建筑形式与结构、构造、材料、设备、施工等技术条件的互相匹配,协调发展;如果在建筑设计中,片面地追求建筑形式,而不顾建筑结构的科学性、建筑构造的合理性、建筑材料的适应性、建筑施工的可能性、建筑设备的配套性,那么很难达到理想的建筑设计质量。建筑的历史也是技术和艺术结合日臻完善的历史。离开了与建筑形式配套的技术手段,建筑的安全性难以保证,建筑设计的质量更是无从谈起。


        二、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的设计管理
        1.方案审核 方案审核是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审核是工程设计管理的第一个工作。在方案审核进行的时候,主要工作是要针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一个全局的审核。
        2.对设计方案经济需求的分析 设计方案的好坏,不仅体现在施工技术方面,也体现了在经济效益上,只有经济效益高的设计方案才是值得考虑和选择的方案。因为,一个建筑项目的设计方案的经济性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所以,必须要做好经济需求分析工作。
        ①成本问题:设计方案要同时考虑到建筑的外观、实用性和功能效果,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在目标的成本范围内,要注意选择最好的设计方案。比如,建筑外墙的装饰材料,不同价格的建筑外墙装饰材料,不同的玻璃幕墙的成本不一样,它们的外观和性能也是不一样的,要综合考虑。②整体效益:第一点中提到的要考虑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问题,但是如果一味的削减成本,却没有考虑整体的效益,也会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下降。因为如果过度的节省开支,材料的质量和施工的质量都没办法保证。比如,建筑楼层之间的楼板厚度决定楼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果只考虑要节省开支,而减少材料的使用量,或者直接使用低质量的材料,都会对建筑的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建筑安全性。
        3.施工图的审核 施工图审核的前提是设计方和施工方在确定了设计图的相关事宜之后,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方的设计要求,制定出详尽的施工方案图纸,施工方案图纸直接影响后期的施工质量,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和全面的审核,尽量确保施工图纸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对于施工图纸的审核,首先要确保施工图纸符合设计方的要求,避免偏离最初的预期;其次,要审核施工图纸中的各项指标,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的指出,并修正。
        4.4图纸的会审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中,所谓的图纸的会审,主要指的是在具体的施工之前,进行专家会审,会审的参与人员除了一些专业人员,还要组织施工单位人员参加。图纸会审的主要目的和效果是可以通过会审这个模式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集中使用各方的智慧和聪明才智,分析、找出图纸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从而尽量的避免图纸中的问题影响建筑工程后期的施工,例如,针对消防设施,如果发现了设置的位置不符合建筑的整体功能,在会审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集众家之所长,分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修正原图纸的消防建设方案。
        5.设计的变更 建筑设计方案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在工程施工进行的过程中,发现了设计的方案和施工的实际情况有所偏离,就要进行设计变更。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当设计不够科学,或者设计的材料需要变动的时候,都可能会出现设计变更的情况。
        设计变更的进行需要设计部门对其进行分析和审核,综合考虑设计变更之后是否能够达到设计方案经济和实用的要求。设计的变更的前提是要确保设计单位和业主之间的意见一致。双方一般考虑最多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容易出现分歧。因此,要尽量避免设计额的更改,而这就需要在前期有效地加强设计管理的力度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韩飞.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