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在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壮大,建筑工程行业发展势头正盛的今天,社会在进步,而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也逐渐的开始使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这样一来,就能使得项目管理的效率得以提升,在进行设计、施工或者采购方面的工作时,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还能节省更多的人力资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项目;管理原则;实施建议
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加快了我国城乡发展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中,项目业主将工程项目中的各个任务以固定总价的方式承包给其他企业,这些企业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以及造价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管理和调控,最终完成项目合同中规定的项目目标。承包任务的企业还可以将总任务划分为多项小任务,依法承包给其他小型企业,这些小型企业统一受总承包商的管理,总承包商也要承担小型企业的责任。
1 EPC总承包模式概念
EPC是现阶段常见的理论,出现于20世纪末期,具有较强的优势,被现阶段人们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以促使企业发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合理的优化项目,实现对项目的设计、采购及施工承包,改变了传统的形式,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保证项目完整性和整体性,还能够从细节入手,保证施工质量。现如今,企业引入EPC模式,能够有效做到事前防控、事中监督、事后完善,最大限度上规避各类风险因素,从而提高施工项目整体质量。
2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项目管理原则及实施建议
2.1重视设计工作贯穿于项目管理始终
传统的设计工作在工程项目中受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是因为施工占项目建设成本比重大,建设单位更加重视施工板块,而忽视对设计工作可施工性和前瞻性的把控,在后期容易导致施工缺乏可操作性、设计变更和返工频繁等弊端。以联合体模式承接工程总承包项目仍然是设计施工“两张皮”,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很容易产生上述传统设计工作的问题。工程总承包不仅是各个板块工作的简单叠加,更应该强调的是融合和交叉,前期设计必须融入施工经验,严格执行设计三体系,切实落实审查、校核职责,保证设计方案、施工组织、工程量、单价等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切忌审查、校核走过场,导致后期施工障碍。后期施工现场渗透设计指导,设计要懂施工,施工要懂设计,设计工作贯穿项目管理始终。目前,很多大型设计或施工央企通过收购兼并了业务范围内的施工或者设计企业,看似人员齐全,但并未真正做到融合,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机构的整合和总承包体系的建设,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2管理人员组织结构
EPC工程总承包方在项目建设中相当于“小业主”,因为在工程建设中涉及的工作比较多,导致工程管理的工作相对复杂。EPC工程总承包方需要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组建工程项目管理队伍,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通常情况下,工程管理使用矩阵式组织形式,项目经理是整个工程的第一负责人,组织结构主要包含工程设计部门、施工部门、材料采购部门、工程安全质量管理部门等。总公司的领导以及管理人员可以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建立的工程管理队伍可以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建设质量进行全方面的管理,有效控制工程建设的质量,提升经济效益。
2.3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贯穿于项目全过程,包括前期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试运行和竣工验收阶段。
需注重设计、采购、装配施工的衔接管理,EPC总承包项目各阶段的接口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运行顺畅与否,是项目交叉管理的重点。应明确接口管理的具体内容及责任人,根据工作内容及责任人清单,要求相关人员编制专业交叉接口管理方案(包括具体内容及协调管理机制)。施工阶段的交叉管理工作内容复杂、牵涉人员多、利益主体多、协调难度大。应根据实际工作及进度安排,具体描述施工交叉工作内容,明确交叉深度、责任人,制订施工交叉管理方案,确保各指定分包单位的穿插作业正常进行。
2.4构件制造及现场装配施工管理
①建设健全EPC模式的项目组织,以领导机制、部分规划、层次细化、职责分工、规章体制、工作程序及信息管理等为主。以项目组织构架为支撑,梳理工程多个参建方之间的关系、参建方和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后续施工阶段EPC模式顺利实施奠定基础。②施工阶段、总承包方要和设计、分包及构件生产单位间主动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并在早期予以调整。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关键点是安装与衔接构件,总承包方要提出关键节点对应的构件具体安装方法,规避因节点质量不达标而造成停工、返工等问题,延长项目总工期。③落实品质质量管理工作,拟订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计划,加强预制及部品构件供应过程的管理,针对构件生产及装配质量推行全程式的追踪体制,并予以样品及样板管理一定重视。
2.5加强风险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业主可能面临技术风险、项目管理风险、成本控制风险等。通过EPC总承包模式应用,建设单位将各类风险转嫁于总承包单位。项目风险包括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包括宏观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等,内部风险包括合同管理风险、索赔风险等。为了合理规避风险,建设单位在风险管理中重点从几个方面人手:①合同签订中明确总承包单位责任、义务,为避免项目中标而忽视工程技术风险与成本风险,在合同中约定材料、人工价格调整条件与计算方法,包括工程变更计价方式、审批程序与工程结算方式等,切实降低建设单位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风险;②对项目设备、材料价格和品牌加以限定,防止总承包单位以廉价建材冒充,偷工减料;③合同中明确索赔条款内容。索赔是建设单位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保障自身合法权益,项目组遵循必要性原则、赔偿原则、引证原则、时限性原则,针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工程重量问题,应督促总承包单位及时整改;针对工程纠纷进行及时索赔,协调成立索赔小组,组织、策划、制定索赔策略,编写索赔报告,加强索赔进度情况跟踪与控制,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建设单位合法权益。
2.7明确合同履行阶段监督的重要性
在进行管理过程中,通常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同时成立审核小组,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定期的检查,明确合作双方是否根据合同的要求进行施工,以提升施工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受工程项目自身的性质与特点因素影响,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与施工难点,应根据实际交由审核小组进行合理的审核,明确其问题的实质与产生原因,分析其对工程质量产生的影响,在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以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合理制定完善的补救计划,不定期或者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每个施工阶段的质量均符合实际的施工标准要求,明确施工的重点与难点,遵循现阶段的发展质量,实现全面的发展。通常情况下,审核监督的目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分析,考核其施工质量是否与施工的目标相契合,并且保证施工的进度,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需要考虑多种综合的因素,根据实际保证现阶段的工程整体性提升,完成施工。
结语
总而言之,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对于较大工程来说意义重大,能够帮助业主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程施工的有序行以及安全性,最重要的是能提高施工和管理的效率。同时,EPC总承包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远志.S公司EPC总包工程采购管理改善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7.
[2]郑荣田.鼎和大厦EPC总承包项目竞争能力提升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