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码:41270219910504XXXX 2.身份证号码:13050319820819XXXX 3.身份证号码:13028319901205XXXX 4.身份证号码:13028219910322XXXX
摘要:近年来随着房屋建筑体积的增大以及房屋建筑高度的增加,人们对于房屋建筑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作为房屋建筑工程主要材料的混凝土的应用价值也就愈发重大。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
引言
在现代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混凝土属于极为关键的一项基础技术,因为它具备原材料丰富、可塑性良好、强度等级高且可调节、耐久性好、抗压性强、成本低以及易加工等特征,所以被广泛应用在现代房屋建设中。在房屋建设时,我们要在选用混凝土技术的时候,首先清晰界定好有关的技术指标,将提高水平确保技术安全作为前提,达到提高房屋整体使用质量的最终目的。
1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技术所具有的特点
所谓的混凝土,不但结构厚实,混凝土含量较大,而且工程条件复杂,通常皆是地下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施工技术要求高,水泥水化热较大,预计会超过25℃。作为混凝土所具有的特点,对于结构端面的大量混凝土,房屋建筑工程应当注重增多单次混凝土方面的用量,以此来更具成效的提升混凝土所具有成效、品质跟质量。此外,外界较大的温度差异会对混凝土质量构成较大的影响,比如裂缝等现象的产生。这也表明,混凝土的养护的难度会受到其内部结构的变化跟影响,对于温差方面的问题,施工作业人员可以通过运用浇筑冷水等方式来起到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目的,进而达成养护的目的。另外,对于混凝土来讲,其内部通常皆是构造筋作为主要部分,而配筋是作为辅助部分的。
2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
2.1模板施工
在房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技术的好坏可以在确保房屋建设整体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房屋经济效益。在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改良施工管理技术,逐渐提高混凝土施工的管理标准,进而提高房屋整体的安全性能。在具体的房屋建筑环节,混凝土结构依靠模板系统成型,通常模板的板面、龙骨、链接撑拉锁固件和支撑结构等统一称之为模板。模板主要包括通用组合式模板、现场加工拼装模板、大模板、滑动模板、爬升模板、飞模等形式。普遍运用的是现场加工、拼装模板,有序地开展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将模板施工技术运用做好。制作、拼接和拆除模板的工作都要适应于与之对应的工程施工步骤。在应用模板技术的时候,我们要增强勘查现场的工程情况,在对工程整体情况有所了解以后,安装前要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做好支撑基地找平、夯实工作,做好放线定位、标高测量工作,设置模板定位基准点。为确保施工建设合乎施工标准,以免发生形变等问题,安装过程中要注意:①按配板设计循序拼装,以保证模板系统的整体稳定。②配件必须装插牢固,要有足够的受压面积。③基础模板必须支撑牢固,防止变形。④模板下端必须垫平,并校正垂直度。⑤水平撑和剪刀撑必须牢固稳定。模板拆除首先需按混凝土构件跨度区分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再确认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可以通过混凝土试件实验或现场仪器检测确定。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按照制定的专项技术方案组织人员对模板进行拆。在实践中,如果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不高,那么在施工中会特别容易对施工材料主体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局部出现受损情况,这样一来就极其容易从某种程度上对建筑的整体施工安全造成不小的影响,因此在施工建筑中,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展开安装、拆卸工作。
2.2测温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温度应力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等现象。因此要想更好的保障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要重视起测温工作。
测温工作的开展,应在晴朗天气下进行,然后利用测温仪器测量将混凝土施工现场温度,了解掌握施工环境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下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据热工计算,混凝土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差应控制在≤25°左右最为适宜。完成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及时的在表面覆盖塑料膜,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同时要及时的进行蓄水养护,避免内外温差到出现温度裂缝等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现场温度实际测量情况展开工作,温差>25°的情况下,应及时覆盖岩棉被等保温材料,避免出现裂缝。与此同时,要设置专人测量施工现场日温,并及时的将测量数据上报给管理人员,进而制定针对性的下施工方案。在完成对混凝土结构的时候后,也要及时的覆盖塑料薄膜,避免日晒导致混凝土变形以及裂缝的出现。
2.3混凝土在浇注方面的施工技术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而言,混凝土方面的浇注技术,始终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在实施浇筑施工技术的进程之中,应当重点关注浇筑方量及其浇注进程中所产生的各类问题。若想尽可能地减少相关问题的产生,提升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建设的整体质量,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严格遵循浇注方面的操作次序,以建筑核心筒墙作为依据,然后根据柱及梁板等顺序正确的对混凝土进行浇灌。比如,在对建筑墙体进行浇筑时,对于厚度方面应当维持于50mm左右,将高度掌控于450mm左右,并且浇筑间隔时间应将尽可能的控制在2h以内。此外,在实施建筑浇注的整个进程中还应当设置钢丝网片。在对梁板实施混凝土浇注的进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当坡度相同且筏板凝固以后,再进行二次浇筑。这有助于保障混凝土浇注作业的质量。在对混凝土实施浇注的进程中,由于泌水现象是混凝土表面所普遍存在的,因此需要对此现象予以及时到位的清除。如若因清除不到位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将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影响,比如降低混凝土的结构以及影响其浇注品质、质量等。另外,当实施浇注1-6h以后,混凝土表面极有可能产生塑性裂缝等方面的问题,此时可以通过运用二次浇灌或是二次压光等措施来对其实施处理,以便于确保混凝土的质量不受影响。
2.4科学选材控制质量
根据混凝土性能有选择性的掺加添加剂,如将煤灰加入其中,旨在增强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承压性,生产用水需清澈无杂质等,根据房屋建筑工程所在地温度、降水等自然因素合理选材,使构件抗裂能力更强。在生产混凝土构件过程中需控制其温度,规避水化热对结构带来的负面影响。虽然当前商品混凝土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较为常用,但人们仍应明晰混凝土配比及建材选择对构件质量存在的影响,旨在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有效性。
2.5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施工者应做好混凝土降温速度的减缓工作,以便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中的内外温差,保障结构具有一定的抗裂能力,将结构自约束应力充分降低,提升结构的抗压能力。在振捣、浇筑结束后的12h之内,施工者应进行覆盖或喷水等结构养护工作。在模板拆除后进行浸水养护、塑料薄膜法等养护工作,保障结构的湿润。在施工周期较长状态下,如施工环境气温持续在5℃以下时,应采用蓄热法、外加剂添加等方法对混凝土结构的有效养护。
结语
在工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是较为重要的。混凝土结构相关的施工技术也是工程建筑施工内一项常见、重要的施工技术。各项技术的运用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及安全系数,最终影响到工程建筑本身的质量及使用性能。建筑从业者应当将混凝土结构的多类施工技术重视起来,以技术、实际需求为参考,制订合理的施工规范及流程,保障各技术的运用合理,为工程建筑施工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贺伟财.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建材发展导向(下),2020,18(1):283.
[2]余碧霞.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J].四川水泥,2020(1):276.
[3]高尚,李韡.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9(1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