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雄
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小牛管廊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市政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市政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市政规模不断扩大。要想真正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市政工程建设各个环节都应该满足行业相关质量标准,展现出当前我国市政工程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市政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用地正在减少。市政面积的减少推动了市政的向上发展,通过增加楼层数量来扩大市政空间。在提高市政高度的同时,我们认识到开挖施工对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性。因此,在施工中,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结合相关政策和施工技术标准,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这对提高整个施工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1深基坑支护基本要求
深基坑支护施工需要与现场环境充分结合,分析其中存在的各项因素,满足施工标准要求。通常施工现场采用的深基坑支护技术有多种类型,例如悬臂支架技术、混合式支护结构技术、重力式挡土结构技术等。不同技术在应用中需要达到的要求存在差异,例如悬臂支架技术的施工场地要求比较严格,重力式挡土结构技术对结构的平稳性要求比较严格,混合支撑结构技术需要采用锚杆等相关设备,才能够确保支架稳定。另外,深基坑支护的准备阶段,需要全面分析现场与外部环境因素,按照调查结果完善支护方案,选择支护关键技术,从而提高施工效率与项目质量。
2市政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2.1土层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途径
市政基坑施工中,土层锚杆支护技术是最为常见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式之一,在实践运用中具备高效性、科学性。在开展土层锚杆支护技术施工时,需要对市政工程地质环境、水文特点等内容开展调查分析,在把控施工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出科学土层锚杆支护计划。施工人员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开展锚杆尺寸分层,不同层次结构对应不同的成孔工艺。保障杆体质量,适当针对杆体开展防护措施,尤其是针对杆体连接部位,可以适当安装塑料管、钢丝等材料。施工人员在实际开展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针对地质调研报告开展分析,对基层成桩位置和成孔位置开展布局,将两者之间的高度差控制在60.5cm,钻孔宽度应该大于6.5cm。在进行土层锚杆支护水泥注浆施工操作时,需要确保注浆管道的通畅性,并把控注浆速度与注浆质量。
2.2内支撑支护技术
此类支护结构能够通过排桩挡墙承受基坑侧壁土体与水体压力,产生反向支撑力之后,促进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强,同时能够优化支护结构,防止在开挖过程中不超过5米,更好地满足支护要求。在进行桩墙——内支撑支护技术施工的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在基坑周围安设人工挖孔桩,防止周围土壤对内部结构产生压力,同时结合实际的土壤情况和地下水位情况,采取相应的内支撑措施,进一步提高施工的稳定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地下水位高于坑底,则必须及时使用止水帷幕,使水位尽快降到标准水平,防止影响施工的结构,进一步提高支护的稳定性,防止出现渗透的情况,整体上提高该技术的使用性能。
2.3锚杆支护专业技术管理
目前,在各种市政工程中,最常用到桩锚支护。这种施工技术通常适用于现场土质十分理想,且没有软土地基存在的场所。在施工过程中,用到深基坑桩锚支护技术时,需要施工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控制工程建设技术,确保深基坑支护中的锚杆与水平面之间具有15.0°-49.0°的夹角,并选用长度短于35.0m的锚杆,来完成锚杆施工。此外,还应控制锚杆支护,具有不到600.0kN的轴向抗拔力。基于此,为了控制深基坑支护具有最低的结构位移水平,还需要施工专业技术人员在内部没有支撑的条件下,通过3、4根钢绞线来制造锚筋。同时,保障桩锚深基坑具有13.0-20.0m的支护深度,以此来控制地下结构足够稳定。
另外,在市政工程中,针对深基坑施工四周存在的临时性市政或材料堆放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施工专业技术人员注意控制好机械设备移动和挖方边缘之间的距离(超过0.80m),并且避免往深基坑边上进行材料堆放。此外,还需要施工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计算出在工程建设中,深基坑四周存在的临时市政、材料堆放等引起的临时性荷载大小。同时,安排专门的施工人员,通过施工基础模块,来严密观测现场内建设临时市政的全过程,以此来及时发现因临时性市政等而引起的过大沉降、变形裂缝等问题。然后基于此,经由施工专业技术人员积极与甲方联合,实施加固或者拆除措施。
2.4混凝土灌注桩技术
深基坑支护中混凝土灌注桩技术比较常用,需要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巧。目前市政工程深基坑支护作业有既定流程,混凝土灌注桩技术也是如此,操作流程如下:第一,保护基坑壁。施工的准备阶段需要对市政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勘察,重点保护基坑壁,以此提高基坑壁稳定性。第二,基坑壁的加固施工。建议采用混凝土材料,当基坑壁的坚固性能达到一定要求之后,可以开始灌注孔施工。第三,灌注孔施工。根据施工设计方案设计柱列间隔,并且严格检查孔道,确定孔道内没有堵塞物就可以进行后续环节的施工。
2.5四周土体止水技术管理
在深基坑四周边,通过管理土体止水技术,旨在处理深基坑施工现场区域出现较高地下水位的问题。作为施工专业技术人员,可降低地下水位一直到基坑底以下1.0m,并专门指派工作人员,通过轻型井点这样的抽水手段,全天候进行值班抽水,并认真记录抽水情况。如果有必要,施工专业技术人员还可通过明沟排水法,在施工期间连续展开排水作业,一直到构筑物不具备抗浮条件位置。此外,为了有效减小深基坑施工带给地下水的影响,需要施工专业技术人员基于对地质部门中资料的分析,从施工现场四周的环境出发,追踪四周边形成地下水的原因,再合理选用施工方法。目前,针对较高深基坑地下水位的位置,还可通过止水帷幕等,来避免地下水影响到深基坑的实际支护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制作止水帷幕的过程中,如果深层搅拌、高压喷射、压力注浆等影响到搅拌桩质量,尤其是深基坑内发生渗水现象,作为施工专业技术人员,则可以考虑立刻停工且改变混凝土掺加量等措施,来控制止搭接的水帷幕足够密实。另外,在多雨季节进行施工时,作为施工专业技术人员还要在深基坑四周采取排水措施,并在深基坑基坑自身的标高上,预留约25.0cm的泥土,以防地面水或雨水流入坑内而影响工程效果。
2.6创新监测技术
施工监测管理是深基坑支护工程的重中之重,减少施工误差才能提升工程质量。施工人员应该认真、准确的测量整个施工过程的重要参数,不仅要测量设备的精度,确保机械设备的最佳工作状态;也要监测地下土体质量、地下水位和地层结构等相关信息,以便为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提供实用准确的施工数据。施工材料、工艺和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都需要利用科学的技术加以创新,才能促使市政工程施工工作更加有秩序、有规律开展。当施工设计方案与现场实际施工不同步时,施工人员要加大技术研究和创新力度,加强对施工总体情况的控制和管理,充分利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积极作用,才能提高整个施工队伍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结语
总之,随着市政行业的发展,深基坑支护已成为许多施工技术企业的关键技术,对深基坑支护技术进行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项目的现实,并选择最好的方法来保存深基坑,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确保配套技术充分开发,保证市政质量,提供有力的市政质量保证,并最终提高中国市政业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仝广霞.市政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3):8-9.
[2]柏挺,王凯椿.城际轨道深基坑支护优化及实测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40(5):714-719.
[3]王培先.市政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2):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