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夏光辉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中心医院 161441
【摘要】 目的 进一步研究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优势, 为未来进一步提高结核病检出率奠定基础。方法 138例患者, 分别接受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与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不同结核病患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准确率。结果 138例患者, 病理确诊结核病42例, 非结核病96例。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85.71%(36/42)、特异度为90.63%(87/96), 均高于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的66.67%(28/42)、80.21%(77/9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27例, 肺外结核患者15例。肺外结核患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准确率为100.00%, 高于肺结核患者的77.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方法满足结核病临床诊断的需求, 该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 并且还具有操作步骤简单、结果精准等优点, 能够减少误诊、漏诊等情况发生, 为结核病的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奠定基础, 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结核病;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
[Abstract] objective to further study the advantages of in vitro release of interfero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in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detection rate of tuberculosis in the future. Methods 138 patients were tested by tuberculin skin allergy test and interferon relea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LISA for ifn-ifn-release in vitro in different tuberculosis patients was compared. Results of the 138 patients, 42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y and 96 were non tuberculosi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ELISA were 85.71% (36 / 42) and 90.63% (87 / 96)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66.67% (28 / 42) and 80.21% (77 / 96) of tuberculin skin allergy test. There were 27 cases of tuberculosis and 15 cases of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LISA was 100.00%, higher than that of 77.78% (P < 0.05). Conclusion the ELISA method of interferon releasing in vitro can meet the needs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This method has higher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simple operation steps and accurate results, which can reduce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ear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in vitro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interferon release; tuberculosis; tuberculin skin allergy test
现阶段, 结核病作为临床常见病, 已经成为全世界不容忽视的医疗卫生问题, 该疾病具有多样临床表现, 随着疾病发展往往会累及全身, 威胁生命, 因此为了保证预后, 需要及早诊断, 并根据结核病发展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手段[1, 2]。本中心通过长期实践发现,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是一种科学的诊断方法, 在结核病等疾病诊断中的意义重大, 因此本文为进一步评价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 现选取本中心收治的1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中心于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1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83例, 女45例;平均年龄(46.9±5.3)岁。
1. 2 方法 患者分别接受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诊断、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诊断。其中在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中, 采用Moutax方法, 取0.25 ml
吐温80的结核菌素注入到患者前臂掌侧面, 在注射后的2~3 d时间内测量直径, 若测量结果显示面积>10 mm
则认为是阳性。之后对两组患者实施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诊断, 采集5 ml静脉血后, 通过肝素抗凝管, 选择Qiagen公司提供的试剂盒, 根据试剂盒的内容对患者血液样本进行分析。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不同结核病患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准确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
138例患者, 病理确诊结核病42例, 非结核病96例。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85.71%(36/42)、特异度为90.63%(87/96), 均高于結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的66.67%(28/42)、80.21%(77/9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不同结核病患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准确率比较 肺结核患者27例, 肺外结核患者15例。肺外结核患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准确率为100.00%, 高于肺结核患者的77.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我国非结核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对居民生命安全构成研究威胁, 同时我国现阶段结核病的发现率较低, 导致结核病传染的几率增加, 因此在当前临床上, 快速诊断与治疗是结核病防控的关键。根据当前临床经验可知, 各地区均以实验室细菌学检验作为临床诊断结核病的金标准, 且通过各类实验室检查也可以发现结核病病菌, 而传统诊断方法中的抗酸染色图片敏感度仅为50%左右, 分枝杆菌培养则需要近
1个月的时间, 存在培养耗时长、效率低、阳性检出率不满意等问题[3-5]。所以为了进一步改善结核病患者
预后, 寻找一种科学的诊断方法已经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重点内容。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85.71%(36/42)、特异度为90.63%(87/96), 均高于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的66.67%(28/42)、80.21%(77/9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是在酶联免疫检测法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新方法, 通过对抗原或抗体进行检测, 在获得患者血清后, 对酶复合物做常规稀释, 并结合说明书内容识别诊断检验中的阴性或阳性结果对患者疾病情况进行判断。而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则在原有技术体系上进行了优化, 通过试剂盒避免了传统实验室检验中复杂的步骤, 医师可以按照说明书的步骤合理安排各个试验步骤, 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血清中的部分物质进行判断, 因此与传统诊断检测技术相比,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无论是在效率还是在准确性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6-8]。现代研究认为, 结核病感染T细胞检测的主要刺激源为特异性抗原, 因此在临床诊断期间, 通过酶联免疫的方法确诊结核病感染具有可行性[2]。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技术, 最初在被英国学者建立后, 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欧美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 成为结核感染诊断的常见方法。在本次研究中, 本文通过γ-干扰素检测试剂盒即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能够精准检测结核分歧杆菌感染情况, 其整体特异度与灵敏度较高, 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相比之下, 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虽然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诊断结核病中, 但是受卡介苗影响, 导致在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中会出现较高的假阳性率, 整个诊断技术对于免疫抑制患者缺乏足够的灵敏度, 造成检出准确率下降[9], 例如本次研究结果证明, 结核病患者接受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诊断存在不足。
相比之下, 近几年以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为代表的新型免疫学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代研究均证明,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对于结核杆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在获得疑似结核病患者血液样本之后, 能够对受检者进行全血检测, 通过识别γ干扰素水平变化, 进而对患者身体状况作出详细判断, 判断是否发生结核杆菌感染等情况。在本次研究中, 本文在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诊断期间, 通过Qiagen公司的试剂盒进行检测, 该试剂盒的主要通过利用CFP-10、ESAT-6, 并将其作为诊断结核杆菌的抗原, 通过对患者血液样本中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进行刺激, 避免患者发生免疫应答, 最终为疾病临床诊断提供一种科学有有效方法。在结核病诊断期间, 上述整个诊断过程的抗原编码主要来源于RD-1, 该物质作为结核分歧杆菌基因中所包含的一种基因片段, 可以反映患者身体情况, 包含了卡介苗在内的所有分歧杆菌, 而相对应的肺结核分歧杆菌是不存在的, 这就决定了在结核病诊断中可以保持较高的灵敏度, 因此在临床上可以通过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有效区分卡介苗与结核分歧杆菌, 保证了诊断质量[10]。所以在疾病临床诊断期间,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可以帮助医师快速确诊结核病, 尤其是在肺外结核病诊断中的效果更显著, 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肺外结核患者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诊断准确率为100.00%, 高于肺结核患者的77.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肺外结核病患者, 诊断期间可以根据肺部以外脏器中发生结核病病变之后判断疾病发展情况。而临床上针对这种情况, 多数学者针对肺外结核病的临床诊断问题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影像学检查技术(如X线胸片)难以正确评估患者疾病发展, 大部分检查结果提示胸部正常;而相比之下,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能够快速识别患者体内γ干扰素反应水平, 通过对T细胞介导情况作出判断, 并以其中关键生化指标变化来判断患者疾病发展, 保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3]。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 通过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方法可以取得满意的诊断结果, 与传统方法相比, 该技术在临床诊断结核病期间的检出率更高, 对相关病原体的敏感度更强, 因此检出率满意, 符合临床干预的需求。
也有学者通过详细研究发现, 临床上针对结核潜伏感染或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患者, 通过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阳性检出率, 并且从相关地区的应用情况可知, 该技术已经有替代传统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诊断的趋势, 进一步论证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
从相关人员的研究情况来看, 也有学者针对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先进性展开分析, 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文献[5]在相关问题研究中, 以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在根据患者疾病类型进行分组之后, 分别对患者采取了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检验与结核抗体试验, 研究结果证明, 肺外结核病组的20例患者, 在经过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检测后, 其阳性率为85.0%;而在经过结核抗体试验后, 其检出率仅为55.0%, 因此认为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具有理想的应用价值, 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是相同的。
综上所述,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方法满足结核病临床诊断的需求, 该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 并且还具有操作步骤简单、结果精准等优点, 能够减少误诊、漏诊等情况发生, 为结核病的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奠定基础, 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洪, 徐明芝, 陈汝满, 等. 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酶联免疫试管法和结核菌素皮试试验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结核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36):57-63.
[2] 孙超, 李磊, 王颖, 等. ELISPOT(酶联免疫斑点技术)对肺结核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口岸卫生控制, 2018, 23(5):37-44.
[3] 刘涛, 冯晓梅. 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现代医药卫生, 2018, 34(3):32-34.
[4] 段月庭, 毕科研, 解金磊, 等. 酶联免疫斑点法联合肺泡灌洗液结核菌Xpert检测在涂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8, 39(12):58-60, 64.
[5] 吕永强. 体外释放酶免疫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23):162-163.
[6] 李娜, 邱珊, 李惠玲, 等.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7, 27(12):108-110.
[7] 张艳, 夏强, 岳永宁, 等.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4, 24(9):91-93.
[8] 彭春仙, 劉小香, 卢伟力, 等. 不同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试剂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6, 26(12):1699-1701.
[9] 陈芳, 魏毅, 陈彬, 等.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法在痰涂片和痰培养均阴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4, 24(7):949-950, 953.
[10] 朱丹梅, 王欣. 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酶联免疫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的比较.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4, 14(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