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4期   作者:李晓东
[导读]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同交流学习。下面我将谈谈新课程理念
        李晓东
        天津市海河中学    300000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同交流学习。下面我将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一、新课程理念
        1.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在新课程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已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从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平面的知识立体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能使课堂教学达到“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的效果,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多重交流、合作学习和资源共享的平台,也为教师铺设了科学、高效、丰富的教学途径。
    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语文教学信息的处理具有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搭建了多媒体运作和网络信息的平台。现代教育不仅仅要求语文教师善于制作多媒体课件,更要求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过去划一、同步的教学为多元、异步的教学;变过去的单向信息传递为多向信息传递。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语文教学形式新颖、图文并貌、形象生动,既能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又能获取传统教学中难以交流的大量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三、(课例展示)发挥信息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发挥信息优势,音乐、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情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联想和想象,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语文课注入活力。
例如,教学《现实与理想的精神家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因此我展示优美清新的画面,让习惯了现代都市生活的学生,感受《归园田居》中田园风光的安闲静谧。同时截取了电视剧《三国演义》曹操横槊赋诗的片段,再现历史画卷,让学生的思维空间穿越时空隧道,身临其境感受一代枭雄曹操的豪迈气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为学生领悟诗歌的内容做下铺垫。
(二)整体感知,吟咏研读
        《新课标》指出:“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获得情感体验和精神的陶冶”。

通过这两首诗的配乐配图朗诵,使学生投入到诗歌营造的意境中,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诗情画意中增强了阅读的美感,为学生自主学习铺路架桥。
(三)合作对话,探究鉴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登录我课前制作的网页,学生可以查看两首诗的资料,自主学习,质疑问难,在师生和生生合作对话中共同解决重点问题,变传统的划一、同步教学为信息技术下的多元、异步教学。
(四) 比较探究,品味领悟
        在解决了教学重点的基础上提出探究问题:如何理解陶渊明高蹈出世的生活态度和曹操积极入世的人生理想。学生可以直接登陆百度或google等网站自主查找、搜集资料,在班级的BBS上交流,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和小结。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和人机交互的平台。学生在比较探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水到渠成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五) 延伸拓展,个性创作
        为了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进行了《理想与现实间的精神家园》古诗词专题鉴赏。学生自由组合,协作学习,把课外查找的资料制作成PPT文件,进行汇报交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学生创作展示   小组合作学习,形成最有效的团队,激发浓厚兴趣,鼓励学生有个性小组阐述,发表意见   做正确的事比做更重要
        对于选修教材《中国古典诗歌和散文阅读》,内容多,课时少,灵活的处理教材。如上学期要求学生课下查找搜集资料,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不用面对面地讨论,在家中利用网络进行沟通,打破了空间的束缚,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制作课件,在课上展示,这不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减轻了学习负担,提高了学习成绩。
        总之,合理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但是将先进科技引入课堂教学,并不代表我们就要抛弃传统教学。我们应该明白这两者互有优缺点,在使用过程中应是相辅相承,取长补短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其实是不必要进入课件的,比如说教学目标、生字词及相关解释等教学任务,完全可以在熟悉文本的同时完成;有些需要补充介绍与讲解的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则应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做笔记。切不可一味将大容量的文字资料尽数搬上屏幕,以致于看上去密密麻麻,而当教师讲课时由于课时安排的限制,往往一读而过,学生仍在费劲地辨认并判断所需攫取的有效信息,也就来不及做笔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声色俱佳的论述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才能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因课制宜、因需所取、因势利导,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努力使新语文课堂这朵鲜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姿,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谢谢聆听,希望各位同仁指正。
结束语
        以上是我的几点体会,欢迎各位老师指正。  谢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