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静
北京师范大学广安实验学校 638300
摘 要:翻转课堂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具有时间翻转、空间翻转、主体翻转特点。从教学时间来说,课堂上侧重师生互动,课下侧重学生学习;从教学空间上说,知识空间由黑板转向荧屏;教学活动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翻转课堂是在信息技术及以学生为主体背景下发挥作用,因而,在探究外研通点读笔及互动教学系统与翻转课堂结合问题上,同样可以从信息技术、学生主体两方面入手思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外研通;信息技术;学生主体
一、外研通互动系统与翻转课堂结合方向及其作用
(一)网络素材收集及课件制作
外研通互动系统配套大量课件模板及课件资源,另外,在开放式的网络中,也存在大量教学理论、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时,可以灵活运用此类资源,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形式、语言,制作课件时,也可以结合自身需要、学生实际、授课内容,对课件内容、模板进行调整,一般能较好改善课堂教学效力。
(二)助力学生个性分析
外研通互动系统使得学生水平测试效能大幅度上升,极大提高翻转课堂师生互动效率,教师应当善于从水平测试成绩中,分析学生实际表现,结合学生历史成绩、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知识认知、知识储备、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个性差异学生因材施教。
(三)助力重视教学趣味性
课堂教学趣味性是翻转课堂人本理念的重要突出表现之一,也是教师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外在表现之一,另外,课堂教学趣味性对学生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英语兴趣及课堂学习氛围均存在积极的影响,教师在运用外研通互动系统时,应当重视教学趣味性。
(四)助力改善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保障教学效能的关键,对于教师来说,应当以翻转课堂为基本构架,融合外研通互动系统优势,探究相适宜的教学手段,以此从客观上保障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二、外研通互动系统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方法及其措施
(一)网络素材的收集及课件制作模板的应用
网络素材及课件制作是外研通互动系统技术运用的重要方式。
从网络素材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从网络环境中收集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同时,依托网络交流工具,教师还可以在教师交流群中交换教学心得,在课堂中遭遇教学困境时,也可以在网络交流过程中,探究解决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方向及具体的教学措施。
从课件制作来看,外研通互动系统中内置大量课件模板,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以课件模板为依托,结合授课内容、学生学习能力、教学流程,填充具体的教学内容,另外,教师可以在特殊背景下,穿插英语电影片段、英语音乐等的超链接,丰富课件内容,活跃课堂氛围[1]。
(二)学生个性分析应用的基本方法
学生个性分析是根据学生水平测试结果,对学生知识掌握概况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学生个性分析包括即时分析、统筹分析。
从即时分析来看,借助外研通互动系统,教师可以在翻转课堂上,对学生水平进行即时测试,依托外延通互动系统,教师可以较为直观的观察数据特征,教师应当灵活运用此类数据特征,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提炼错误最多、知识点较重要的题目,进行侧重补充教学,其他错误点,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加强训练。
从统筹分析来看,教师应当根据历史水平测试成绩、考试成绩、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学习能力、考试心理素质、进步或退步幅度、学习倦怠水平,以此作为奖惩、调整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等的依据,可以增强课堂与学生个性的适宜性,保障课堂教学效果[2]。
(三)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开发应用
教学内容趣味性是教学内容、形式、氛围与学生本能、性格、知识水平互动时,最能引起学生情绪反馈的关键点。因而,为增加听说课翻转课堂中学生学习趣味性,教师应当重视学生个性评估及教学方案调整,初中生因性格、生活环境差异,个性的外在表现往往也会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作为教学方案调整依据,增强课堂与学生适宜性,可以根据每日不同时间段、学生个人爱好、学生认知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及形式的活跃性、简易度,或添加特定的要素,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3]。
(四)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探索与实施
教学方法有效性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发挥效果,从翻转课堂来看,教师应当重视课下导学、课堂检验、目标驱动、兴趣小组等方法的应用;从课下导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授课时间有限,教师无法一对一的保障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依托导学案,自主锻炼听说素养,在外研通点读笔的辅助下,学生听说误差可以被及时纠正;从课堂检验来看,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检验,统筹分析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效果,以此作为作业布置的参考依据;从目标驱动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设置英语学习目标,以此作为约束及学生行为的“质点”;从兴趣小组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成英语学习兴趣小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展课下学习活动,团队之间互勉互助,也可以消解学习倦怠感。
结 论
外研通互动系统与翻转课堂结合方向主要包括网络素材及课件制作、学生个性分析、课堂教学趣味性、教学方法有效性,具体应用时,可以考量学生实际、 授课内容等进行素材收集及课件制作,依托即时分析及统筹分析,评估学生个性特征,依托学生行为特征,改善教学方案,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依托课下导学、课堂检验、目标驱动、兴趣小组,增强教学方法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敬晶. 翻转课堂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 考试与评价, 2016, 000(003):96-97.
[2]胡小强, 苏瑞, 吴林军. 基于点读技术的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探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 000(016):38-41.
[3]邓兴涛. 点读技术下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 读天下(综合), 2018(15):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