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媒体时代下提升辽河流域沈阳段文化影响力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4期   作者:李睿琛 董静 徐雪 廉瑛
[导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媒体的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睿琛 董静 徐雪 廉瑛
        沈阳城市学院语言文化学院 110112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媒体的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为人们所熟知的纸媒(报刊、杂志、书籍等等),到后来的收音机乃至电视成为主要的媒介,再发展为现在的全媒体时代。个人力量在信息化时代得到了大力的提升,所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视。借助全媒体形式,充分传递辽河流域所孕育的文化真谛,并且大力提升辽河流域沈阳段的文化品牌效应,对于沈阳乃至辽宁的文商旅发展都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全媒体;辽河文化;沈阳段
        

一、全媒体时代特征
        全媒体的概念来源于传媒的应用层。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传播的内容以及渠道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针对这样一种将信息元素高度融合的状态,业界将其称为“全媒体”。全媒体不仅具备传统媒介的优势,更是为年龄、性别、职业、喜好、获取信息时间等不同差异的人们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快节奏的便利,因此,如果能够充分借助全媒体促进辽河文化发展,必将使其如虎添翼。
二、辽河流域沈阳段文化内涵及现状分析
1.历史文化
        辽河流域汇集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据现有资料统计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其他历史文物遗迹224处。其中较为被人们普遍知晓的包括新乐遗址、老渡口等历史遗迹在逐渐消失,辽河流域悠久的文化精髓正在被快节奏的发展所逐渐吞噬。
2.地域文化
        辽河流域分为西辽河流域、东辽河流域、遗迹下辽河流域三大区域。其中,西辽河以红山文化为代表,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红山玉雕龙是中国最早的“龙文化”,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沈阳位于辽河流域干流中游,素有辽河明珠之称。以满族崛起为开端的“清前文化”以及作为最后一代封建王朝“大清”的发祥地,属于辽河文化独有的地域性特色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地域极具特色的习俗却被逐渐遗忘,隆重程度也大不如以往,因此,重新拾起辽河流域的文化精髓对于提升辽河流域人们的自豪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非物质文化
        辽河流域汇集了众多民族,其中包括汉族、蒙古族、锡伯族、朝鲜族等。多民族融合的地域承载着各民族的文化精髓,而辽河流域的非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民族文化、民俗艺术、土特产与传统工艺、“都市文化”群。
        沈阳锡伯族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长时期的文化更迭中,形成了具有较多丰富内容、多姿多彩的人文资源,其中刺绣、剪纸等都传递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内涵。然而,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文创产品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在文创产品的研发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创意。

锡伯族的刺绣和剪纸等民间艺术不仅在传承方面受到了制约,在创新方面更是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打造具有以辽河文化为题材的文创产品势在必行,只有设计出辨识度高的文创产品才能更有利于辽河文化的传播。因此,招贤纳士设计与辽河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意义非凡。
三、提升辽河文化影响力的举措
1.借助直播形式,增加群众的参与感。
        辽河文化相关的工作人员或者对辽河文化感兴趣的群众,可以在探索辽河文化的同时,以网络直播的形式与观众朋友们互动,不仅让观众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增强了趣味性,会极大地激发人们前去一探究竟的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辽河文化的知名度。以宣扬锡伯族剪纸工艺为例,在直播过程中,不仅向观众朋友们展示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同时通过民间艺人的讲解和展示,会造成很强的代入感,使得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通过移动端平台,打破空间和时间界限。
        热衷于探索辽河文化的人们,通过移动端平台,不再只能依靠文献资料查阅与辽河文化相关的史料记载,也不必在规定时间亲自前往某地参加与辽河文化相关的学术会议,而是凭借移动端平台不仅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辽河文化内容,同时也省去了奔波于路途所造成的精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损耗。政府和机构共同研发辽河文化移动端平台,将对辽河文化的传播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3.以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微博等为依托,保持持久的网络影响力。
        当代年轻人刷朋微信友圈、运营公众号、撰写博客都是及其常见的行为,在快节奏的信息化时代,网络内容不仅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持久性。试想一下,如果想查阅以前的文献资料,不仅需要亲自前往相关部门逐一查阅,劳神劳力是次要,更重要的是所获取的信息也是片面的或者缺乏相关性。然而,依托于强大的网络数据库,人们能够比较快捷地获取深层次、多角度的信息,如此一来,辽河文化神秘的面纱将被掀开,从而使得辽河文化为更多人所熟知。
4.凭借短视频,提供多角度的感官体验。
        即便能够亲历感受辽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或者由于个人的局限性而无法了解更多与辽河文化相关的信息,但是随着短视频在全媒体时代的应运而生,对于辽河文化感兴趣的人们完全可以借助他人的视角来了解全新的辽河文化内涵。如此一来,专家学者的很多学术观点能够被更多人所熟知,同时,对于辽河文化感兴趣的人们也拥有了发表自己建树的平台,更加有利于辽河文化的推广。
结语:
        辽河文化对于辽河流域的人们具有着非凡的意义,其孕育了一个庞大的文化领域。随着科技在各行各业的广泛使用,辽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应该依托全媒体时代得到前所有未有的发展,让辽河文化走向世界。


重点基金项目:2020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立项课题“关于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大力推进文商旅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以辽河文化为切入点造福于沈城人民”(课题编号:SYSK2020-17-01)




参考文献:
[1]花建.互联互通背景下的文化产业新业态[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24-30.
[2]林声,彭定安.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辽宁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3.12.
[3]曾芸.新科技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6):56-61.
[4]钟超,互联网对市民社会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