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林 周斌
玉林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发展,更引领了各教学阶段、各学科的教学改革,衍生出各种新型、优质的教学模式或手段。那么,在大数据这一时代背景下,对于中职教师来说,提升自身信息化的教学能力显得更为必要且重要。故而,本文以大数据为时代背景,针对于中职教师提升信息化的教学能力实施策略开展综合分析,期望可以为更多中职教师持续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或者参考。
关键词:中职;大数据;教师;信息化;提升;教学能力
前言:
伴随着教育领域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对各个教育阶段及学科领域的教学要求逐渐提升。在大数据这一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教学模式上更加倾向于信息化。对此,以大数据为时代背景,深入探究中职教师提升信息化的教学能力实施策略,对今后中职院校教学品质及效果的提升,有着重大的意义及价值。
1 信息化的教学优越性
1.1 转变教学观念
中职院校原有传统课堂教学,在观念上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老套且陈旧,难以跟上新时期教改步伐,也难以与大数据这一时代背景相契合,无法实现高品质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相对匮乏。而通过提升中职教师们自身信息化的教学能力,采用能够颠覆传统教学观念信息化全新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使中职教师们转变教学观念,还能够扭转当前不利的课堂教学局面,让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角色逐渐从被动变为主动,参与中职院校相关专业知识学习、交流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无疑是激活了数学课堂,为学生们营造最具高品质、高效率化的自主学习与交流的课堂教学氛围[1]。
1.2 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
信息化的教学课堂,不仅注重调动学生们对专业知识学习的自主性,还能够引导学生们借助各项信息化的科学技术检索更多知识,达到巩固已学知识、探索更多新知识的目的,大大增加了广大学生们对于各个专业学科知识的储备量,信息化的教学课堂各项优势不但能够被充分发挥出来,且课堂的教学品质还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1.3 强化师生互动交流
师生互动交流,是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一大亮点,通过发挥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优势,不但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被充分活跃起来,且还能够增进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关系,达到课堂教学最佳实施效果。
2 中职教师信息化的教学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
2.1 能力现状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中职教师在信息化的教学能力上均处于参差不齐状态,但总体上来说能力不强,集中表现在:一是,信息意识薄弱,不愿意自主参与到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实践学习培训活动当中,以至于自身信息化的教学能力停滞不前,难以提升;二是,信息化的教学技能掌握不足,甚至不够了解,部分教师不具备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及应用能力。
2.2 存在问题
通过以上对中职教师信息化的教学能力现状总结分析可了解到,中职教师自身信息化的能力欠缺根本性问题就在于,大部分教师均是在毕业之后就从事了中职教学工作,他们虽然基础知识扎实,也具备一定教学能力,但也只是具备本专业的教学能力、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不曾深入了解与掌握信息化技术方面知识,并不具备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方面的能力;同时,中职教师日常的课程安排较为繁重,且还需在课余时间学习、掌握更多本专业全新知识和技能,以至于没有过多时间和经历去学习、掌握信息化技术,以至于他们信息化的教学能力薄弱。
3 有效提升策略
3.1 注重信息观念强化
高效培养中职教师们自身信息化的教学观念,只有从思想观念上就认可信息化的这种教学手段,才可更好地提升他们信息化的教学能力。培训期间,应对持续强调信息观念强化必要性和重要性,让教师们均能够认识到信息化的教学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提升整体教学水准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3.2 自主学习信息知识
中职教师们倘若想要具备优良信息化的教学实践能力,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掌握更多信息知识,增加信息知识储备。但对于中职教师们来说,建立有效性信息知识综合体系过程较为漫长,并非一蹴而就便可形成。
故而,在中职院校信息化的培训机制中,应当持续鼓励广大教师自主开展信息知识学习活动。同时,聘请专业人员负责对教师实施专业性的强化培训指导,如教师所需学习具体范畴和内容等等[2]。中职教师积累信息知识关键还是自主学习,只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才可更加易于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还应当利用业余时间,分析与掌握所有信息知识,还有信息工具区别和共性特征等,以便于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信息知识与工具,便于更好地提升信息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3.3 善于运用多种提升手段
在大数据这一时代背景之下,中职教师需要掌握和具备良好的信息技能。如数据信息检索挖掘及真伪辨识分析等中职教师所需掌握基本的信息能力。该部分信息技术实操能力均可以制作成为统一培训学习内容、培训学习方法和流程。中职院校应当为广大教师合理安排专业信息化的教学培训班,为教师提升自身信息化的教学能力提供良好的培训学习条件;在培训学习手段上,则需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帮助教师持续提升自身信息化的教学实践能力,可实行线上+线下双向模式,在线上应当建立信息化的教学培训学习专属微信公众平台,每日推送一些关于信息化的教学专业知识和方式方法应用技巧,如让教师能够善于运用大数据科学技术采集及检索教学所需的一些教学信息资源,自主完成资源整合,明确相关知识点,能够在相应的公众账号内设计相关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掌握该部分知识点[3];同时,可建立微信群,以便于教师相互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吸纳更多信息化的教学知识,以便于提升自身信息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线下则中职院校可定期举办一些信息化的教学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员负责开展知识讲座及培训,让更多教师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信息化的教学专业知识,确保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4 完善智慧校园建设
以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为契机,借助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各项现代化科技手段,在学校内部建设智慧校园,从建设信息环境、信息化的资源及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教学具体实施及教学评价着手,落实信息化的管理工作,创设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培训指导,落实教学能力培训指导信息化改革、优化。一是,借助信息技术,将教师们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综合水准提升。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综合系统建设,确保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实训管理更具信息化、智能化特点,让管理更具规范性及时效性;二是,注重现代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建设,建设混合式的教学平台,逐步开发出校企共建高标准和高规格专业课程的资源及项目化的教学案例各项资源,确保数字化专业教学的资源库能够形成。借助线上线下这一混合教学形式,指导教师们能够确立缝隙对接教学实践环节,帮助教师们在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前期,能够提前预设案例和实验项目当中需要工具、系统、配置文件和环境相关前置内容给学生,通过线下形式,将部分课程的设计及项目的课堂教学完成。借助在线课程的学习资源,针对于课堂上教学内容实施线上的补充学习,以满足于学生实现个性化及自主化学习的现实需求;此外,还可通过组织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各种职校教学能力比拼大赛等,确保中职教师能够具备较强信息化的教学能力。
3.5 注重信息化的教学能力综合考核机制完善化
中职院校倘若想更好地将教师们信息化的教学方面能力提升,就务必要注重信息化的教学能力综合考核机制逐步完善化,督促教师们能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长期学习信息知识和专业技能,让自身信息化的教学能力能够随着大数据的时代进步发展步伐不断提升,真正具备信息化优良教学能力。信息化的教学能力综合考核,中职院校可设定每个学年或者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具体考核内容应当包含着教师们信息知识和技能具体掌握、应用情况,还有学生们的学习反馈,两个考核结果相结合构成信息化的教学能力综合考核最终结果,再结合考核结果,去分析教师们信息化的教学方面能力提升效果,了解不足之处后加以优化或者改进,以确保后续培训学习方面工作能够更具有效性,让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综合能力能够持续提升。
4 结语
从总体上来说,对于中职教学,信息化的教学优越性集中表现在转变教学观念、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强化师生互动交流。那么,只有注重信息观念强化、自主学习信息知识、善于运用多种提升手段、巧用数据处理技术、注重信息化的教学能力综合考核机制完善化,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中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中职院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水准得以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甄洁. 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 信息周刊, 2019,152(008):0328-0329.
[2]邵贵生. 大数据时代下的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25(014):400-401.
[3]沈长进. 浅谈职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与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3(049):237-23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课题《突破中职师资瓶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最终成果论文,课题批准号:桂教职成[2014]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