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
延安王家坪革命旧址管理处 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延安时期的党群关系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群关系的主要时期。这一时期,党群关系理论初步形成,群众路线逐步确立,群众工作方法长足发展,党与群众的关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巩固。回顾和总结这段时期的党群关系,对新时期的党群关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对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党群关系;历史经验;启示
引言: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和党群关系史上取得巨大成功的黄金时代,是党的历史上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完全成熟的辉煌时期。延安时期党群关系的历史经验是与中国的现实国情相联系的,为新时期党群关系的构建与发展提供了现实的样本。因此,以延安时期为切入点,考察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党群关系的形成,仍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我们应置身于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深入探寻、汲取经验和教训,以史为鉴,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处理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一、延安时期党群关系建设的历史经验
1.推进经济建设,为党群关系建设打牢物质基础
陕甘宁边区因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原因,土地贫瘠、经济落后,群众生活十分贫困。在这种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毛泽东深刻领会“给”与“要”的关系。他曾经指出:“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基于毛泽东同志这一思想的影响与指导,我党在到达陕北站稳脚跟后,首先通过土地改革的方式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给人民以看的见得物质福利。其次,陕甘宁边区除了要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外,还要应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在经历了1941年两次挨骂事件后,毛泽东在1942年年底时明确指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共产党人带头,开展起来声势浩大,后来又享誉世界的“大生产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军民,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最终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因为只有丰衣足食,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才会提高,生产才能得到发展。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群众才会更加拥护共产党,党群关系才能更加融洽、和谐。
2.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人民民主始终是党高扬的光辉旗帜。延安时期,在局部执政的条件下和艰险困苦的环境中,党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突出成就,就是建立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第一,建立了“三三制”的民主政权。“三三制”政权核心是民主,要求共产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发扬民主作风,遇事同党外人士商量,不得独断专行。 “三三制”原则一经提出便在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得到了大力的推行,使边区各级政权具有广泛代表性,对于提高边区政府的号召力,调动各个爱国阶级和阶层,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抗战斗争起到积极作用。第二,保障人民的选举权利。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进民主选举,按照普遍、平等、无记名的选举原则选出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与此同时,这样的选举制度可以反映最广大人民的真实意愿,这样选举产生各级参议会和各级政府更具人民性,这样的政府更能够代替人民行使权力。第三,重视保障群众的人权。施政纲领和条例明确规定:一切抗日人民,不分种族、阶级、党派,在政治法律上一律平等;一切抗日人民都有人身不受侵犯之权利。对于人民群众人权的保障,提高了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人权观念,对加强抗日阶层的团结起了积极作用。
3.加强自身建设, 完善自我,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保障
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和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不断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先,树立正确的党群观念。延安时期,共产党员没有俸禄,不谋私利;不摆当官架子,到田间地头和人民群众拉家常,深入了解群众的疾苦,为老百姓办实事。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 其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腐败现象。延安时期,广大干部和共产党员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赢得了群众的信任。《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厉行廉洁政治,严惩贪污人员之贪污行为。”严厉查处了一些干部的违法行为。用制度约束和规范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对共产党员和政务人员的犯法行为,坚决严厉查处。对广大干部有很大的警示作用。最后,开展整风运动,保持党的纯洁性。延安整风运动,大大提高了全体党员干部的马列主义水平,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使广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党员转到无产阶级立场上,增强了党性;解决和消除了党内矛盾,使党在思想、政治、组织上达到一致。
二、延安时期党群关系的历史启示
1.保障群众民主权利,打牢群众基础
加强党群关系,必须不断加快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维护人民民主权益。以党内民主推动全社会的民主,这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党群关系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人民群众的自主观念和民主意识逐步增强,因此,要求在政治上更加充分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这就给处理党群关系的方式和途径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加强政治体制改革力度,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加快推进选举制度和干部任用制度改革,切实保障人民的各种民主自由权利;调动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拓宽人民群众政治诉求的渠道。
2.加强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利益
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调整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关系,这是得到群众拥护的根本途径,也是党扩大执政基础和执政资源的重要保障。对于执政党来说,要坚持科学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加快经济发展;同时,要妥善协调各阶层利益关系,着力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和差距过大以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切实为人民办实事,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各种实际困难。
3.做好党内廉洁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实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严守党的群众纪律,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首先,只有廉洁自律才可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腐败问题将会削弱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损害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乃至产生影响政权巩同的严重后果,所以,廉洁自律是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需要。其次,只有廉洁自律,才能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党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唯一宗旨。再次,只有廉洁自律,才能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党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成为执政党的,要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继续信任和支持。以身作则,廉洁自津,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信任和支持的首要条件,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
4.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政治参与机制
通过建立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政治参与机制,在现有条件下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增进党群关系的和谐。一是要建立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在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中,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打造不同利益诉求公平博弈平台;在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落实的过程中,要着力引导利益群体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的利益摩擦,增进党群之间理解和互信。二是建立规范有序的政治参与机制。进一步完善社情民情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申诉控告检举制度、信访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行政公开制度等,畅通公民政治参与渠道。
三、结语
总之,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赋写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光辉篇章,使密切联系群众成为中共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延安时期无论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理论成就还是实践经验,都是历史留给中共的一笔宝贵财富,其价值对于中共而言无疑具有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 [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
[3]朱彩 萍.谈谈延安时期的党群关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9).
[4]陈燕楠.延安时期党群关系及其历史经验[N].组织人事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