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时代口语与书面语的表达不明晰对汉语言教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4期   作者:陈进
[导读] 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人才邻域的变革,
         陈进
        安徽安庆技师学院
        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人才邻域的变革,并改变了人类的 工作、生活、与思维方式,网络语言的出现使汉语的表达准确呈倒退之痛.我们要全面反思网络语言给人类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的语言表达成为汉语文化的首任。
        关键词: 口语;书面语;网络语言     
1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
        汉语在世界语言(5000多种)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汉语纷繁复杂的方言,
        但说各种方言的人都使用相同的文字和书面语。汉字都是方块形状,而且可以拆解成一个小的部件,每个汉字(独体字除外)都是由特定的部件拼装而成的,构成的部件都合理地安排在方框内,相互平衡,使得每个字从视觉上看都疏密得当,重心平稳,结构对称,肥瘦适中。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也拥有历史悠久的书面语记载。口语是语言的最基本形式,从语言的起源和发展来看,口语是第一位的,书面语源于口语是第二位的,两者之间彼此之间的距离在日渐缩短,口语推动书面语的发展。语言也是有涵养的表现。
        汉字中有声音和意义都相同而几种写法的字,‘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到书同文’异体字换个角度看也就是繁简字关系。汉字字形的演变就伴随着大量汉字简化的结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地域广大,方言众多但汉字作为一种单一的语言也没有分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汉语有统一的效果。汉字书写进行规范化,不写繁体字,不用异体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
        语言的词义是带有感情、形象色彩的及语体色彩的,口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日常交谈也用于一般文学作品的对话描写而书面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庄重、正式的交际场合。如:妈妈--母亲  爸爸--父亲  溜跶--徜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出春雨的灵动与可爱。正确使用书面语词语,能起到见字如面的效果。
        语言的表达方式有口语与书面语两种。口语有着形象感知差异,行业规范差异,时代变迁差异,地域方言差异,文化背景差异,而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口语有传承性也有创新,但书面语有更强的继承性,同时也很保守严密。所以书面语比口语更精确、更严谨、更规范。
        文字既能代表语言的声音又能体现语言的意义,这就突破了口头语言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把语言信息保存下来,传承更长远。语言是植根于与之同生共长的民族文化之中,民族文化的一切因子无不像血液一样渗透到民族语言的每一个方面。                      
        2 网络语言更趋于口语形式,但却用书面语表达。
        如今的网络语言使得语言的字、词表达不清晰,是汉语言的表达准确性呈倒退之痛。很多古老的文字都起源于图画,这种用图画记事和交流,以事物的形象代表事物的办法,启发诱导古人慢慢琢磨着造出真正的文字,字之初本为画。而现代网络语言也用图画、数字来代替现有文字,这是文明社会文字的返祖现象。我们要全面反思网络语言给人类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社会发展越来越迅猛,语言就会不断地被丰富、被更新但网络语言作为新事物,自身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这已经影响到现代汉语(口语、书面语)的规范与纯洁,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数字等随意链接和镶嵌如:9494(就是、就是)、杯具(悲剧)、洗具(喜剧)、餐具(惨剧)、绳命(生命),在追求新奇的过程中,陷入了字词积累的“模糊区”。


        有些“网语”语言使语言的字词变化,词汇变异。很多词语离开了特定的网络环境就会产生歧义。如:TTF(面对面)、GG(哥哥)、BF(男朋友)、GF(女朋友)、高速(告诉)等,网络语言对汉语的冲击力很强,有新的构造作用。
        在汉字中词义的深化、词义的扩大、词义缩小和词义转移等现象,而网络语言中词义的转移更多存在学生的短信、微信。如盆友(朋友)、蟹蟹(谢谢)、7456(气死我了)、768(去溜达)、蓝瘦香菇(难受想哭)或用图画表示,显得不伦不类,已面目全非,令人惊叹不已。乱造简化字,滥用数字代替文字,在汉语中夹杂使用外文字母或单词都是违法行为。若汉字表达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会造成语言文字应用的混乱,影响正常的交际和交流。
        词语的畸形变异、曲解增加了人们的理解难度也造成了交际困难。如:天才(天生的蠢材)、贤惠(闲着什么都不会)、早恋(早晨锻炼)、黄昏恋(傍晚锻炼)语言文字被“污染”的现象,写错别字也违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经常听到老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说话不好好说,写作不好好写,已经听不懂、看不懂他们要表达的是什么,非正式的语言处于不稳定状态。“网语”在丰富汉语的同时也给汉语的前途和规范带来挑战。互联网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渐渐意识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破坏,复兴本土文化的需求也在各国人民心中应运而生。
3 网络语言的起源与规范化及汉语言的传承本土文化   
        网络语言就是网民以现代汉语为基础,在网络环境中通过文字形成进行交际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语言功能变体,在表现形式上,网络语言以汉字为基础运用汉字、阿拉伯数字、汉语拼音甚至英文字母等要素,同过创新变异来构造词语,从而形成大量与现代汉语语意义相同的同义词,网络语言是当代伴随着互联网而新生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常典型独特的社会方言,其形成原因网民希望从时间和经济上考虑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多的信息。
        网络语言的特点:1)兼容性:对其他民族语言和汉语各处方言的吸收和接纳。如:直接引进、音译、意译的英语词语。2)依赖性:离开了特定的网络语境就会让人无法理解。3)变异性:这是网络语言最重要的特点 ,其形式是‘三多’即缩略词语多、类推词语多、字母词语多,其特点是让人过目不忘。
        网络语言语体属于口头语体,但网络语言又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有特异性不同于一般的口头语体,它是口头语体下的一种功能变体。如:想8通(词形变异);(基金)鸡精Y(为什么)语码转换,将315该为365,能做到吗?这是言语表达的简略性。构成网络词语(1)谐音;(2)形变(3)讹变。语言简洁,句子短小,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
        语言自我调节功能随着网络语言交际一直进行,随着“过滤”阶段的进行,汉字具有音、形、义一体的优势,网络语言将逐渐向规范方向发展。
4 在教学中要如何应对网络语言
        教师的语言鉴别与取舍会影响学生对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作为教育的引导者的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疏通和引导,通过对正常表达语言和网络语言的分析与比较,让学生能够有理性认识,领悟到事物都存在两面性,要科学的对待网络语言,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从而使学生自觉的不盲目使用网络语言。学生要清晰的认识到汉语言文字是国家最重要的基础,因此要在教学中上必须增强汉语言理论知识的教学。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对网络语言要理性认识、客观分析、积极引导、健康使用、灌输政策、强化理论。以宽容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应对。
        现在若干网络词语已经向现实生活扩散,长此下去,我国的学生将如何传承汉语言的色彩文化,如何去去理解诗词歌赋,去欣赏小说、散文?在教学中应倡导准确使用汉语言书面语,不用网络语言的口语化替代书面语。
        随着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而产生的新词语,汉语言就在吐故纳新中不断发展,汉语言文化自强不息又开放兼容,其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  《语言文字应用》  袁行霈
        [2]  《现代汉语专题》  张  斌  胡吉成
         [3] 《  网络效应  》  熊  炎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