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5期   作者:陈艳
[导读]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诸多后续科目学习的基础。
        陈艳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敖溪小学    564403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诸多后续科目学习的基础。而“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学习模式,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中,既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又能有效的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因此可以说“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及教学策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诸多后续科目学习的基础。而“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学习模式,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中,既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又能有效的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因此可以说“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意义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已有数学知识、技能及能力,以积极探索的态度,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来自新知识教学过程中、实际生活、生产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对已有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面对问题,教师不会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思考,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解决问题,势必要运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会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或者小组合作探究思考,这种方式能有效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学科,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解决的问题,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学生日常生活之中的。因此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能将教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强化学生问题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问题意识是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起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情境的生活化和趣味化、挑战性和思考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这有这种的问题情境才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
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使学生顺利完成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应注重“以生为本”,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其中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更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使问题得到高效的解决。
3.注重问题的生活化。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内容都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将自己的生活积累与经验带入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如在教学“观察与测量”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物体的长度,并进行实地测量,如铅笔、笔记本、桌子等。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将问题与日常生活进行了结合,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4.通过学生实践性活动的组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式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性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会问题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如,在讲解“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钟表都有哪些特点”的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钟表的模型,在学生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就得出了答案,使问题得到了顺利的解决。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解决问题” 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问题的引领下,指导学生对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在问题的引领下,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并注重具有生活化问题的提出和实践性活动的组织,这些方法都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冬菊.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的培养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9(34)
[2]茅静.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建模意识[J].江西教育.?2020(06)
[3]常纪青.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教学通讯.?20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