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民族基础教育,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5期   作者:李彦龙
[导读] 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要立足于民族基础教育,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进行紧密地结合
        李彦龙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汉王中心小学    746041
        摘要: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要立足于民族基础教育,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工作进行紧密地结合,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及进步。本文在对语文教学问题研究过程中,注重把握民族基础教育,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及进步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民族基础;语文教学;文化传承

前言: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内涵来看,语文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中华文化传承及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立足于民族基础教育,挖掘优秀民族文化内涵,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全面发展及进步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新的时代发展形势下,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要立足于民族基础教育,引导学生感受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进一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挖掘语文民族文化内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民族文化内涵的把握,是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改革背景环境下,对语文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注重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地研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点进行深入地探究及思考。民族文化是民族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内涵,也是支撑一个民族发展的关键和重要文化底蕴[1]。在开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新课标内容,对语文教学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有效地把握,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语文课堂多一些文化气息。例如,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圣贤君子,对他们的人格品质进行把握,将其与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结合,从而对传统文化典籍中突出的仁、义、礼、智、信等先进的文化思想内涵进行把握,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岳飞的精忠报国;如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通过对语文民族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引导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使学生对古代优秀文化内涵进行有效地感知,以实现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及进步目标。
二、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育人作用,突出语文人文素养内涵
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立足于民族基础教育开展语文教学工作,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做好把握,发挥传统文化育人作用,使语文教学工作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进行深度结合,为初中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来看,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育人作用,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引导学生进行精心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内涵进行更好地把握,并通过语文学科中传统文化育人作用的发挥,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2]。这一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刻的学习及思考,把握民族基础教育,使学生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有效地感知。

例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握阅读教学的重要功能及作用,借助于阅读教学指导,使初中生做好语文知识的积累,并在语文学习中,使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内涵、思想内涵、志趣品味进行有效地感知,使学生真正地陶醉于语文阅读学习中。在把握民族教育教育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挖掘,使学生更好地受到传统文化熏陶,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
三、有效利用节日文化,突出教学综合性
在语文教学中对民族基础教育的把握,要求教师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民族传统进行深刻的感知,使语文教学突出综合性的特点,为学生学习及理解语文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研学或是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注重对语文知识进行有效地渗透及应用,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体验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及进步打下坚实基础[3]。例如,在把握民族文化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传统节日进行语文教学。如联系端午节名人——屈原,结合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引导学生对屈原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解,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有效地感知。又如结合传统节日——重阳节,思考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通过将节日文化与语文知识教学进行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地学习及思考,并借助于传统节日,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地渗透,进一步培养学生语文人文素养,为学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做好民俗传承,突出民族教育实践
       民族基础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的结合,要注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地结合,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实现民族基础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及应用。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内容来看,教材中涉及了几千年的文化沧桑,蕴含了灿烂的中华文化[4]。在教学中,对民族基础教育的把握,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关联,在感知传统文化的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学习及思考,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学生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更加有效地感知。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创“弘扬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传统文明的魅力。通过这一方式,突出民族教育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深刻感知,实现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及培育,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及进步。

     结束语:总之,在开展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素质教育改革及新课程改革发展形势,注重把握民族基础教育,丰富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感知,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同时,立足于民族基础教育,充分体现语文人文教育特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及进步的教学目标。通过立足民族基础教育,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内涵,更加有效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孙雁北.以语文教学培育高职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路径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2):27-31.
[2]田亚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的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31.
[3]杨凤.让传统节日文化扎根小学语文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110.
[4]吴瑶.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