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13022419870820XXXX
摘要:最近的几年中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各种工程建设项目随着基础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机械设备维修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工程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与运行。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对策
1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1.1 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由于多数施工的机械设备都采用租赁或外包的形式,产权单位较为混乱,工程项目部无法直接管理机械设备,制度很难落实到位。分包公司为节约成本经常出现不按照规范保养设备、不按要求聘请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超负荷使用设备等现象,为安全生产和施工计划的落实埋下隐患。
1.2 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多数施工单位对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缺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意识,无法保证施工过程中设备的低故障率。另外,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的进步需要技术人员与时俱进,但由于施工单位的急功近利,很少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教育。
1.3 机械更新较慢,施工效率低下
施工单位仅关注眼前利益,为节约成本使用濒临淘汰的设备,机械更新较慢,施工效率不高,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影响施工的整体进度和安排,甚至导致人员伤亡,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1.4 机械设备费用核算不准确
在施工之前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的工程需要准确地配置和安排所需要的机械设备,但由于没有充分了解施工需求和特点,经常出现和实际要求的设备不匹配的情况,所需费用和实际发生费用出入较大,造成资源的浪费。
1.5 环境方面
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满足相应的环境要求,如合适的温度、湿度等,如果无法满足这些要求,会直接对机械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性的保证,才能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反之则会对运作造成影响,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与管理时,需要不断加强力度,这样才能提升机械设备运行的效率。
2 设备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应首先建立健全组织制度,制度应该符合“7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施工、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施工水平、发挥设备的效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
2.1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1)做好组织工作。项目部在施工前,应该认真勘察施工现场,分析招标文件中对设备的技术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和机械设备的技术和数量需求,明确主导和配套机械设备的规格、数量和型号。有必要对机械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查,严禁老旧、低效的设备进场施工。
2)做好进场前的培训工作。在施工队伍进场前或者施工淡季,应该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及管理方面的培训,培训的重点放在安全生产、施工工艺、设备维护保养、新技术的应用、节能、施工质量标准等方面,全面提升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培养团队的凝聚力。
3)设备进场前的准备工作。设备进场前需要针对不同的设备类型,制定不一样的工作内容。
4)建立完善的维护管理系统。在机械设备出现的故障中,一部分故障的原因是维护与管理方式落后,导致无法对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与管理,进而导致机械设备频繁出现故障,这就需要建立相关维护与管理系统,并且在工作中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
一套完善的维护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改善传统工作方式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维护管理工作质量,为该工作的开展创造稳定、安全的环境。在维护管理系统中,需要将机械设备运行的实时状况融入其中,通过对运行指标进行对比,判断这些机械设备是否需要进行维护和管理。系统中还需要包括维护与管理的相应方案,针对设备的不同故障应有其相对应的维护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和管理,保证的稳定运行。
2.2 施工过程中的工作
1)合理使用机械设备。使用和调度机械设备时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其考虑的因素有:水文、天气、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冬季施工带来的成本增加、环境污染天气带来的政策停工、施工的总体计划等。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各个分项工程的差异,合理地调遣同类机械设备,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2)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施工的强度对设备进行保养,施工强度较高时,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保养,不能因为赶工期对设备造成更大的磨损,给施工带来更大的损失。如果同类的施工项目较多,可以根据经验购买一些总成件备用,例如,装卸机前后差速器总成、离合器和变速器总成等。在每一个工序结束后,应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和保养,对存在问题的机械设备及时修理,若设备状况较差、维修难度大,交由专门的修配厂进行修理。
3)建立机械设备动态台账和单机核算账目。为更科学地管理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根据使用过程中的数据管理机械设备。
4)建立点检制和巡检制。点检制是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在设备运行前后对设备进行监护,可以发现设备的异常,及时采取措施,主动将故障缩小在最小的范围以内。施工过程中设备80%的故障都是在日常的检查中发现的。巡检制是对点检制的深化,主要由经验丰富的维修和管理人员参与,在对设备的巡检后对设备进行重点的监控和检查。
5)引进信息化技术。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广泛应用了信息化技术,在信息化技术的引领下,各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在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中,也可以引入信息化技术,保证相关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例如,数据库科技、条形码科技等,利用这些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相应的编码和入库,能够有效弥补人工操作方式存在的不足,并且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而提高机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有效性。利用信息化技术还能加强工作人员对机械设备具体情况的掌握,避免出现工作漏洞而导致维护管理不完善的情况发生。对机械设备编进行码入库,可以将其具体信息储存到相应的数据库中,为后续对这些数据信息的查询和利用提供了便利。在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下,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能够在降低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消除长期反复工作给工作人员带来的不稳定心态,从而降低了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
2.3 施工结束后的工作
施工结束后,需要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全面的检查,同时对照原有的施工计划,分析项目延误和提前的原因,全面核算机械的使用成本,归纳主要的支出成本、超支项目、节约项目,针对该项目提出可以改进的策略。
3 结语
机械设备的管理是以项目部为组织核心,多部门参与的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为了达到高效、低成本、科学的使用机械设备,需要在建立基本的管理和使用制度的情况下,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针对每一个项目的特点编制管理计划,并做好项目的总结。
参考文献
[1]张钟钦.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与应对策略研究[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8, (006):37-38.
[2]李薇.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 南方农机, 2019, 050(003):128,143.
[3]孙丽平.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 (006):250.
[4]张洋. 浅谈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 四川建材, 2018, 044(002):225-226.
[5]代绍军.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 建筑机械化, 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