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汽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与汽车维护保养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朱松涛
[导读] 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具备汽车驾驶证的人员越来越多。
        鄢陵县中小学普通教研室  河南许昌  461200
        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具备汽车驾驶证的人员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必须要注重规范汽车驾驶员的行车行为,这是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所在。作为汽车驾驶员不仅仅要具备熟练的驾驶技巧,在平时驾驶的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能够对各种突发情况及时冷静的对待,避免交通事故的出现。本文主要基于汽车保养与维护的必要性,从而分析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影响因素,探讨汽车驾驶员安全行车的规范措施。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汽车维护保养
        引言
        汽车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具有高速、灵活的特点,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汽车保有量越大意味着对汽车驾驶员的要求越高,通过对近些年的安全交通事故调查发现,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主要就是驾驶员自身问题,由于驾驶员心理和生理状态的不平衡造成安全事故产生的比率很大。在这当中,驾驶员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以及判断方面对驾驶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就对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1汽车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必要性
        汽车作为家家户户的出行代步工具之一,是为了改善家庭生活和提高精神享受而出现的。那么,对一个家庭来说,汽车驾驶员安全行车是对一个家庭的幸福和长久生存的根本保障。一旦汽车驾驶员行车不安全,若造成行车事故必然会对驾驶员所在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除此之外,就驾驶员自身的工作而言,驾驶员行车不规范而导致的交通事故,也必然会影响到自身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一些汽车驾驶员的职位是出租车司机、滴滴车司机、大货车司机、客运汽车的司机等,一旦这些驾驶员行车不规范,不仅会对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也必然会影响到搭乘者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所以,汽车驾驶员安全行车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是为了自身着想,也是为了他人着想,更是为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2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影响因素
        2.1驾驶员心理状态变化的常见原因
        第一,疲劳驾驶。在长时间的驾驶过程中,由于汽车驾驶员要始终保持精神力的高度紧绷,所以极易出现疲劳驾驶现象,而这种疲劳情绪往往在驾驶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疏解,容易给汽车驾驶员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引发行车事故。
        第二,外界因素。汽车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往往会遭遇许多复杂变化的情况,如降雨、降雪、强风等自然因素,会导致道路能见度相对偏低,进而使驾驶员出现低落情绪。在行车过程中道路过于颠簸、车内环境过于嘈杂、发生争吵等都会加剧驾驶员焦虑、紧张心理的产生,这些多变的外界因素会引发汽车驾驶员的心理波动,从而造成行车事故。
        第三,个人因素。部分汽车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为了追求所谓的刺激,常常会做出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一旦遭遇交通管制,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做出一些不够理智的行为,引发行车事故。
        2.2驾驶员生理因素分析
        (1)反应能力。具有关专家分析,人在18至29岁的年龄段里,对外界各类复杂情况反应是最快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反应会逐渐的减弱。在行车过程中,人的反应能力越快,对各类应急突发情况处理的就越及时,反之,如果反应越慢则往往会错失最佳处理的时机。这是因为在告诉行驶过程中往往险情处理就在几秒中的过程中,也许早1秒打方向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但也常常发生因为反应迟钝而导致车祸发生的悲剧。因此我们国家规定了65岁以上老人不允许考驾照,就是充分考虑了随着年龄的增大反应能力减弱,驾驶风险增大的原因而进行的制度设计。
        (2)驾驶员的视觉。眼睛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最重要的器官。

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只有获得了准确的信息,驾驶员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一是驾驶员要有一个良好的视力。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学习压力逐渐加大,年轻人的近视率逐年升高,在驾驶过程中如果不佩戴眼镜进行视力矫正,看车窗外的东西就会很模糊,影响行车过程中的良好判断力。二是要保持合理的车速。据有关科学统计,随着车速的加快,驾驶员视觉会逐渐变差,对外界的信息获取会越来越差,车速达到80km/h时,驾驶员的视力会降低到0.7左右,由于视觉能力的降低,所以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与前方车辆的距离,留足留好反应时间。
        3汽车驾驶员安全行车的规范措施
        3.1增强驾驶员身体素质
        汽车驾驶作为一项连续且独立的工作,对汽车驾驶员的体力、精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部分汽车驾驶员在常年的汽车行驶过程中,会出现血压、心率异常等过度疲劳的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昏厥现象,影响行车安全。同时,在行车过程中面对各种未知情况时,往往需要驾驶员迅速作出正确反应,此时若驾驶员的听力、视力以及心理状态达不到标准要求,则极易引发行车事故。因此,要想提高行车安全,就应该培养驾驶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从而在行车过程中能够保持充沛的精力,从容不迫地面对各种异常情况与心理压力。
        3.2提高安全行车素质,掌握驾驶技巧
        汽车驾驶员安全行车的规范,应提高自身安全行车的素质,积极地掌握驾驶技巧。确切来说,汽车驾驶员安全行车过程中,应自觉地避免疲劳驾驶和醉酒驾驶,自觉抵制一切不规范的行车价值,以高度文明意识与安全意识驾驶汽车。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应积极地掌握驾驶技巧。所以,汽车驾驶员应了解汽车的任一结构,合理掌握汽车的自动技巧。如在道路交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驾驶中,应依据可能会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行相应的操作,时刻保持行车安全的警惕心,并熟练掌握一切可能会出现的驾驶技巧。如转向不足时,应稍微降低速度,结合行驶中的速度关闭油门,在车身重量下减速,增加轮胎与地面的侧向摩擦力,避免车辆出现侧滑。
        3.3提高安全行车意识,定期维护与保养汽车
        在汽车驾驶员行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意识到安全行车是汽车驾驶员的基本保障,因此汽车驾驶员在日常行车的过程中也要坚持出车前、行驶中和收车后的检测,确保安全部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并加强对汽车部件的清洁紧固螺栓等。除此之外,汽车驾驶员也必须要定期的对汽车进行保养和维修检测汽车重要部位是否出现问题,并针对汽车的制动系统及转向系统等重点检查,也要对系统的螺栓固定性等进行保养,从而总结驾驶中的经验,在汽车零件出现问题时及时更换,避免对驾驶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杜绝汽车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安全行车做好保障。同时汽车年审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关键,汽车驾驶员要坚持年审,避免因为个人原因不参加年审,必须要做到对自己、对他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负责。
        结语
        综上所述,汽车驾驶员必须意识到安全行车的关键性,既要做到对个人生命和财产安全负责,同时也要做到对他人生命及财产安全负责。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要追纪守法,按照交通规则规范操作,避免受到个人生理心理的因素的影响。调整好驾驶过程中的个人情绪,提高安全行车的素质,在掌握驾驶技巧的前提下具备安全行车意识,定期的对汽车进行保养和维修,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车祸的出现,从而为幸福家庭做出自身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一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于红湖.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J].时代汽车,2018(10):38~39.
        [2]顾冠军.分析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影响因素[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8(06):77.
        [3]贠晓,韩文涛.浅谈汽车驾驶员生理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9(3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