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周执强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周执强
[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地质勘测技术有了很大进展,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保障当前工程的安全性。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地质勘测技术有了很大进展,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保障当前工程的安全性。在本文中,将对水工环地质进行简单的概述,并分析其与自然地质灾害治理的关系,从而探讨其在具体应用中的实际效果,以此实现对自然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应用措施
        引言
        对水工环地质中的物质进行有效检测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对自然灾害的发生条件及其演变发展的趋势进行了解,此技术被运用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依据,拓宽了灾害的可控范围,有效地降低自然地质灾害对社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为我国社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常见的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别以及特征介绍
        1.1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此种类型的地质灾害所发生的核心因素为相关环境的整体地质结构的演变对于本地区地质应力分布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通过结合大量此类事件的发生背景来解析,相关工程施工的不规范以及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是造成此类问题发生的主要人为因素。
        1.2地震灾害
        在所有的地质灾害中,地震灾害是我们了解和接触最广的地质灾害,地震的产生是因为地壳的不规则移动,它是自然因素的一部分,根据地震发生现场环境来看,地震的产生往往造成巨大的破坏,无论是对自然风景还是人为建筑,其影响范围较广。基于水工环地质的特点,可以利用其特点预测地震产生的时间节点和大概方位,通过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一个有效的可视化分析,调动宏观信息和微观信号的调配作用。
        1.3地面塌陷
        这类地址灾害的发生其实主要原因就是人类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质量不过关或者建设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人类建造的不合理工程会对地面以及地质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这种破坏在长时间工程结构的作用力下就会发展成为地面塌陷。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这种地面塌陷显著出现于矿产资源开采、道路建设、地铁建设中。因此对于这些工程,需要进行良好且严谨的建设,比如地铁,在混凝土的选择上需要十分严谨。这种情况在北方较为少见,多见于南方的多雨地带,潮湿松软的土壤会加剧这种情况的发展。
        1.4地裂缝
        地裂缝也是地质灾害中最常见的状况,其核心展现为地区性的断裂问题,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极有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破坏性影响。往往相关区域的地下水的利用没有开展科学的规划,过度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地下水资源,大概率会造成此区域的地质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削弱,从而极易发生区域性的地裂缝灾害。
        2水工环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2.1工程地质环境的勘探
        在水利设计、矿产开采、隧道发掘以及管道设立等工作的展开时,其工程环境往往是需要在山野等环境中进行展开的,而在此过程中,相关技术单位需要加强其对应水文范围内的勘探效果,并注重当前工程的开工位置,对其所涉及到的地理地质环境进行深入的探究,实现对动工范围的准确分化,而且要在多个地域环境中,确保地质环境勘察工程的精准性,根据工程的具体策划内容,实现对地理环境的精准勘察,从而对工程中出现的地质灾难进行实质探究,最终通过结合工程中的具体内容,完成当前地区的地质环境勘察危害估量笔记。

例如,在某一通道开掘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其工程质量,相关测量人员就要对当前工程所经过的山岳环境进行精准的勘察,并对其当前工程中的岩石、土体等材料进行记录,对山体中是否有地下水系,其硬度差异的土质的形成,能够承受的振动范围进行调查,将其具体的环境状况以及基本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在工程地质的震动范围内进行工程的策划,降低灾害以及相应漏洞的出现概率,并且确保地质灾难危险性评测笔记的精准构成。
        2.2增强水工环地质勘测结果的深度使用
        为了全面保障地质灾害防控的高效性,目前需要进一步增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调查和勘测结果的深度使用,同时全面扩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数据及信息的应用范畴。所以,有关的专业部门应当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创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勘测数据和地质灾害信息的整理系统,进一步增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信息解析技术和数据转换技术。
        2.3提高人员的技术能力
        为了实现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展开,就要对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进行强化与提升。同时也要根据工程展开的特点,对其所涉及到的安全问题进行优化与解决,避免施工问题的发生。并且,在水工环地质勘测基础工程的展开过程中,也要对当前工作的管理力度进行提高,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控制,使工作的安全程度得到提高,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性。而且在过程中,对其所涉及到的勘察与督促工作进行优化,也可以保障水环境勘测以及地质灾害活力勘测的精准性。并且,为了提高地域地质灾难调查控制的精确性,也要注意对团队建设活动的加强,培养出具备有高能力、高素质的水工环地质勘测检查人员,实现其能力与技术的双重提升,提高水环境地质学勘测检查技术的应用效果。
        2.4提高技术的应用
        (1)GPS技术。该技术是负责全球的一个定位系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工环地质勘测过程中,取得的效果也较为理想,同时也减少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的投入,这样勘测的数据更加具有时效性。GPS利用卫星的定位功能实现对地质区域的精准勘探,在勘测的区域要建立一个信号接收装置,基准站安置一个GPS接收机,接收到的数据就可以一起同步到勘测仪器的前端,然后通过该计算机技术进行可视化显示。(2)地质雷达技术。GPS技术能够达到远距离全面查看,而对于一些短距离的勘测,地质雷达能够有效的帮助进行测量。在短距离中,地质雷达技术能够有效的保证测量的精准度,进而也能有效的帮助水工环地质技术的使用。地质雷达一项技术的使用,不仅仅能够有效的帮助水工环地质技术实现地址情况的勘探,更为重要的是,这项技术是可以进行自动化探测的。不仅仅能够有效的保证对于地质情况探查的准确性,更能极大程度的降低地质人员的工作困难。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更为繁琐的工作参与,通过这种工作的进行,获取的相关信息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获取的数据准确性。(3)TEM技术。该技术也被称瞬变电磁法,它最早出现与航空领域的勘测外太空物质,因为其特殊性,还没有在我国广泛推行,在水工环地质中,可以用来勘测金属矿石,基于此基础,可以对其相关勘测技术进行一个性能优化,提高其勘测效率。TEM技术更多的是一种引导技术,它将电磁设备作为信号接收源,通过回线导流作用将电磁波以脉冲的形式进行接收,电磁波的感应点比较不稳定,如果在地质勘测过程中遇到电性不稳定的物质,很容易产生二次涡流场,所以要对地质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能直接进行勘测。
        结语
        综上所述,水工环地质既是自然灾害治理的基础,也是进行地质灾害分析的基础条件。而其在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需要通过其在工程地质环境勘探、现场勘查与调查的加强、提高人员及时能力、保障地质环境勘察的质量、提高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调控,实现对自然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董斌.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19(10):188-189.
        [2]熊伟.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7):228-229.
        [3]燕强珍.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9(5):290,2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