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地质勘探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31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更好平衡如今城市化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性,充分做到在提升城市化建设效率的同时保持优异的生活条件。文章针对水工环地质灾害问题展开周密的解析,同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举措,进而削减地质灾害对于人们生活环境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地质灾害;水工环;保护举措
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地质灾害问题(地震、地面塌陷等)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近年来,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也有了很大提升,越来越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地质灾害防护技术也获得了很大发展,而且在水工环地质灾害认识层面也在日渐深入,对其发生原因以及发展现象等基本掌握,同时为预防和治理这些地质灾害提供了重要依据。
1水工环地质概述
水工环地质指的是通过对当前地区水文、工程、环境等地质情况的调查与勘察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并结合与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对其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随着地质技术的发展,水工环地质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过程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自身也是对地质构造以及地质构造运动变化进行研究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在进行自然地质灾害防治的过程中,水工环地质主要应用在地质调查、勘察以及检测等方面,具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水工环地质是防治自然地质灾害以及降低自然地质损失的主要措施,可以通过调查、监测以及预测等方式,来实现对自然地质灾害的预防。
2水工环地质灾害常见类型介绍
2.1地震灾害
地震自然灾害的产生通常极为的突然,现阶段还不可以明晰地提前预测到地震产生的周期以及区域,最现代化的检测系统往往也只能在地震即将要发生时刻才可以检测而出,实际作用相对有限。地震灾害所带来的破坏力往往极大,等级相对较高的地震会令建筑产生不同程度的晃动,甚至会对于建筑架构产生极大损坏,可以说地震灾害带来的危害性往往是非常强的。
2.2崩塌滑坡泥石流
这种灾害的发生和山体地形地貌有着密切联系,一般在一些陡峭斜坡部位,由于山体结构发生变动,导致土壤疏松,引发山体滑坡问题出现。再加上降雨因素影响,会加重泥石流的发生,地下水系统活跃时,会加剧土壤间的黏合力,孔隙不断增大,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由于岩石重力因素影响,改变了土壤结构稳定性,使其发生位移问题,加剧了水土流失,伴随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对身体造成的破坏越发严重,极易导致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对此类灾害进行防治显得越发重要起来。
2.3地面塌陷
这类地址灾害的发生其实主要原因就是人类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质量不过关或者建设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人类建造的不合理工程会对地面以及地质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这种破坏在长时间工程结构的作用力下就会发展成为地面塌陷。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这种地面塌陷显著出现于矿产资源开采、道路建设、地铁建设中。因此对于这些工程,需要进行良好且严谨的建设,比如地铁,在混凝土的选择上需要十分严谨。这种情况在北方较为少见,多见于南方的多雨地带,潮湿松软的土壤会加剧这种情况的发展。
2.4地裂缝
地裂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观察到,地裂缝主要体现在区域上,在部分区域发生断裂。这种灾害的发生破坏力虽然不如前三种的影响大,但也是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因为地裂缝造成的损失也不早少数。地裂缝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地下的开采工作不合理施工造成的,导致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发生了严重的破坏。
3水工环地质灾害的防治
3.1地震灾害防治
地震等级相对较高的地震灾害往往会对于本来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改变,甚至会引发诸如火宅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极大危害。目前的科技方式还无法对地震展开精准超强的预测,不过往往在地震发生前期,会产生一些反正常的自然现象,特别是某些动物会产生异常的活动,可以多注意这些问题的发生,提升警觉性,从而削减地震所产的危害。
3.2水工环地质在地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治理中的应用
地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我国是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危害程度较大,通常在地震灾害发生之后会发生此类灾害。由于此类灾害通常是由于人为原因产生的,因此,针对地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必须做好预防和治理工作,使灾害能够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降低灾害的发生率和受损率。在进行自然资源的开采时要做好规划,避免对地质产生不利影响,避免其地质稳定性遭到破坏。水工环地质在地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治理中应将重点放在预警监测上,构建全面深入的监管体制,对灾害的发生能够起到预警作用,保证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时间进行规避。
3.3地面塌陷
在发生地面塌陷问题时,会对房屋建筑造成巨大影响,同时还会破坏公路设施建设,对于此类灾害,防治过程当中,应当充分遵循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在发现地面开裂或者地面变形之后,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避免地裂缝问题进一步发展,引发更加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在发生地面坍塌之前,开采企业必须要科学,合理地做好布局,河流改道引流,设置防洪堤,对地下水突水涌水情况科学控制,构建完善的监测网,发生地面塌陷之后,应当及时的进行回填,对河流进行改造,并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保证河槽不会出现下渗问题,科学的控水对工程进行加固,并对塌陷灾害采用非工程措施进行治理。对灾害发生区域加强勘察研究,充分根据勘察的数据对预防对策合理制定,对灾害发生区域的建筑物进行搬迁,避免在灾害发生区域开发建设,如果灾害不是非常严重的,应当首先进行治理,环境恶化区域要加强勘察,对于开采区域展开全面的安全评估工作,进一步强化地质调查,保证合理的开采与治理。
3.4水工环地质在地裂缝治理中的应用
在地裂缝治理过程中,水工环地质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的帮助相关人员对于地裂缝治理进行深一步的检查。在以往的地裂缝灾害背后,往往都是由于对于地下水的开采控制不良。因此不仅仅需要要求人们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还应该让人们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对于地下水的开采进行控制。一旦对于地下水进行过度开采,就会导致这片地区的稳定性下降。而使用水工环地质后,能够对于这片地区的地下水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从地下水资源的情况来对地裂缝的情况进行了解。防止出现地裂缝,进而导致对于地面上的建筑物造成危害。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水工环地质相关技术的应用时,要充分分析各种灾害的发生的原因,从根源进行治理。其次要充分掌握水工环地质技术,了解水工环地质的工作原理,将水工环地质技术的相关要素充分发挥,控制灾害发生的每一个因素,从而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最后,要充分发挥水工环地质的监管作用,对地质灾害进行及时的预警,并做出风险评估,同时还要保证预警的有效性,避免资源的浪费,从而能够在灾害不可避免发生时,充分降低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这样才能充分让水工环技术在地质灾害的防治中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治民.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活动中的应用策略[J].世界有色金属,2019(03):254+258.
[2]李彦杰.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18(08):153-154.
[3]宋宝业.水工环地质勘察及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实践[J].世界有色金属,2018(04):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