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实践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曾国亮
[导读] 摘要:由于时代的发展,城市交通运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空间,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造成部分,节约了大量的地上空间,为城市交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由于时代的发展,城市交通运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空间,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造成部分,节约了大量的地上空间,为城市交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地铁运营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极大的降低了地铁运行的安全性,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所以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因素,然后提出了地铁安全运营管理的相关措施,希望可以提高贴地运行时的安全性,保障人们的安全。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性;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得到了发展空间,地铁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截止到2018年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个城市建设地铁交通共91条线路,总长度在2380.1km,极大了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与此同时地铁运行中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因为地铁在运行时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安全隐患。所以要对影响地铁安全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措施,提高地铁运行的安全性。
        一、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
        1.设备因素
        设备的安稳运行是地铁安全运营的基础和前提,地铁运营的系统主要有车辆系统、轨道系统、报警系统,这些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威胁到地铁运行时的安全,如果地铁运行时出现故障问题,报警系统无法及时的显示,通讯设备无法将最新情况传输到运营中心,可能会造成地铁运营中断,甚至会产生撞车、车辆脱轨等严重的安全性问题。
        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地铁在运营时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引起了地铁运行异常的情况。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维护意识,没有对地铁设备定期维护,导致设备出现故障后无法及时发现,设备的零件老化未能及时更换造成地铁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乘客的不安全行为也会对地铁的安全运营造成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地铁运营过时的安全管理问题,地铁安全运营管理中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职责不清晰都会影响地铁的安全运营,部分工作重复做、部分工作并没有相应的负责人,造成了管理效率低下,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
        3.环境因素
        地铁运营时是在地下进行的,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例如地质灾害发生时将严重影响地铁运营的安全。地下运行时,地下水的变化、空气的潮湿程度等都会给地铁设备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如果没有及时检查,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二、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实践措施
        1.加强设备整体性能
        地铁运行时要加强地铁运营整体设备的质量,避免因设备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例如,在车辆系统购置时,需要对列车控制与管理系统(TCMS)进行检查与优化,在投入使用前要对其进行实验,完善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并且进行优化,提高系统运行时的稳定性。不同设备的维修与检查工作要配置不同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与检查,保障设备的质量,避免安全性事故的产生。


        2.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地铁运营管理时要以国家生产法和国际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标准(ohsas18000)为基础制定地铁安全管理制度,在思想意识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第一,对工作人员的每一步操作进行标准化的衡量,确保工作人员在运营时能够按安全的操作地铁系统。例如,道岔跳线安装时要选择横截面大于95mm2的铜芯线,长度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一般长度在3500mm左右,距离轨道底部距离要大于30mm,在安装后要对安装部分使用抽查的方式检查,抽查需要大于总工程的10%。每一项施工都要有明确的标准,工作人员才能按照规范的标准操作。
        第二,落实责任制。每一项工作都要都专业的工作人员,如果出现违规操作,需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问责,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规范操作的意识。
        第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在监督过程中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对地铁运营设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操作等进行检查,筛选出地铁运营时的安全隐患,督促工作人员能够按照既定的制度与标准进行工作。
        第四,构建安全事故预警机制。地铁在运营的过程中会出现突发性的意外故障,只靠设备的平稳运行与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不够的,对此需要建立地铁安全事故预警机制,预警机制的内容包括:地铁的抢修、系统的故障处理、人群的疏散、设备的调整等多方面内容。针对这些内容构建事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要以之前发生过的事故以及相同类型地铁运营时的故障处理方式作为基础,增加预警机制的科学性,以便发生故障后能够及时解决。
        第五,构建风险评估制度。地铁新系统和新设备在投入使用前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了解系统和设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并预测在运营时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和故障问题,针对风险较大的环节提前制定风险预案,运营薄弱的环节加以优化改进,减少故障带来的安全性事故。此外,自然环境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影响也需要加入风险评估中。例如自然灾害引起的安全性问题,也要提前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紧急预案,降低地铁运营时出现的故障。
        3.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离不开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所以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意识到安全操作与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加强自身的职业修养。另一方面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培训工作人员对各种系统、设备的使用程度,熟记故障应急预案,可以使用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了解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设备的安装、操作标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有利于地铁运营的安全性提高。
        总结:综上所述,地铁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地铁。但地铁在运营过程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安全性的问题,主要是受到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两个方面的影响。对此地铁在运行的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安全预警机制、问责机制、制定操作标准等,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而提高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朱卿, 王焕澄. 浅谈无锡市地铁运营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 22(06):60-61.
        [2]李钢, 刘萍.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实践研究[J]. 农家科技旬刊, 2018, 000(009):217.
        [3]王韬.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实践分析[J]. 数码设计(上), 2018, 000(011):240.
        作者简介:
        曾国亮(1993年6月11日),男,汉族,福建泉州,值班站长,全日制本科,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地铁运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