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站
摘要:地质灾害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地质灾害形成因素主要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自然因素是地质构造条件断裂活动、地震基本烈度,区域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人为因素主要指人类对地面活动工程产生的影响。例如:开挖坡脚过度开采,滥砍滥伐挖高填低的地质灾害发生,很容易影响边坡稳定性。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滑坡治理能够使地面改造工程顺利进行,有效解决边坡施工存在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边坡稳定;滑坡治理
引言
地质灾害产生绝大多数原因都是由于岩土层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造成边坡结构受到巨大冲击力和破坏力,导致边坡失稳。在地面工程扩建项目施工时必须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边坡滑坡治理方案,通过这样方式才能够确保整体的工程施工质量得到增强。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滑坡问题和边坡稳定性问题进行妥善处理,提高施工的整体质量,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影响因素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就是在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之前,根据相关的经验和规律提前认识到其应有的危害,采取一定的对策对滑坡进行及时处理,从而有效降低经济损失。由于滑坡是因为滑移面上的减应力超过了抗剪强度,所以很容易造成毁灭性的损伤,为此必须要积极加强对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
1.1岩体土体的自身物理性质
岩体土体含有物理性质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岩体和土体物理性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非常关键,在力学作用下会使得岩体和土体产生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掩体,合体的物理性质能够得到弱化。如果缺乏制衡能力就会引起边坡不稳定而引起滑坡现象,当岩土经过风化作用或者长时间的被水浸泡,也会造成沿途稳定性受到影响而出现滑坡。
1.2外部理化因素对边坡的影响
外部理化岩土长期受到外部因素而导致自身物理性质逐渐弱化,其中风化水浸,地震都属于外部因素,如果发生这类自然灾害,必然会造成边坡不稳定的情况加重,而引起滑坡问题。
1.3人为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水平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很多施工项目对,边坡稳定性会造成直接影响。例如:在人工边坡施工时,往往会运用大型机械设备,而导致岩体和土体发生明显的震动会引发边坡震动幅度受到影响,加大滑坡的风险。
2边坡支护施工支护方案
2.1边坡支护
边坡支护施工必须要根据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且要加强对施工开挖方法,施工效果,施工经济因素和实效性进行妥善处理,在施工支护方案设计的同时,还要充分遵循安全稳定,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确保边坡岩土的各项施工参数符合施工要求。
2.2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边坡支护设计时,必须按照相应的技术规范,确保边坡安全等级符合要求。而且要选用动态设计的方法,确保边坡设计达到安全可靠的目的,保证整个工程经济合理,同时还要根据地质条件,施工状况,监测信息等多种因素对边坡支护施工方案进行妥善的尖叫,补充与修改,提高边坡支护设计的整体水平。
2.3材料配置
材料质量对边坡支护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而目前边坡支护施工涉及到的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钢筋、水泥、砂浆等,其中边坡的抗滑桩面板与冠梁必须要使用高强度的混凝土,而且施工所使用的混凝土还应该符合验收规范。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所选用的钢筋,必须满足相应标准,在砂浆配比完后应该及时进行验收,灌浆施工所选用的水泥砂浆应该为普通砂浆,而且可以选用常规硅酸盐。在实际施工中可以按照具体情况,选用氧化氯化物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对锚杆结构造成影响。
3滑坡治理施工方案
3.1桩间板
在滑坡治理施工时。最常用的处理方式就是边坡支护,在施工时必须结合已有的技术能力,从多个层面合理运用施工技术,双肩版。需要设置300mm的挡土板,而且本身中间应该设置在桩基础中央,粉底需要进入土层下方20cm处,整体的高度应该符合具体的施工情况,桩间板水平方向使用主筋,螺纹钢,间距保持在250mm左右,垂直方向主筋分布类型与水平方向主筋相同,而本身则应该选用强度为C30级的混凝土。
3.2连续梁
在连续梁施工时,最主要的就是保证连续梁能够承接上层压力,梁欢。的设计值应该为2.0m,厚度为1.0m,整体的混凝土强度达到C30标准,冠梁顶面和边坡挡土墙应该保持连接,还需要对毛面进行妥善处理,钢筋施工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保证模板安装的平滑度,光滑度牢固性,有所提升,混凝土浇筑施工必须严格按照浇筑内容进行分析,做好施工养护工作,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3.3挡土墙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抗滑力。例如可以通过人工加固的方式修筑挡土墙或者护墙等,保证岩体结构更加稳定,还可以利用钢筋混凝土装,组成支撑结构,有效避免岩土下滑的可能。可以直接利用固结灌浆技术和电化学加固技术,提高岩土的整体强度,采取削坡减债的方式。降低坡高度也能够有效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在边坡削减时应该最大程度上削减不稳定岩土的高度,而不应该削减主导滑坡部分,因为这一方法非常的经济高效,所以非常适合推广。在地质工程灾害治理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按照根治变形的原则,避免土体的抗剪强度继续下降,有效提高坡体的稳定性。在挡土墙施工时,一定要保证开挖的基础范围符合施工要求,在砌筑挡土墙修建时还应采取分层错缝的方式,保证每一个横缝厚度,大体均匀,在基地和台阶转角位置应该对地基。进行妥善处理,而不能直接形成垂直通风,砂浆水灰比,要按照技术标准进行判断,同时进行填塞,对于没有凝固的气层要避免震动。
3.4锚杆工程
在锚杆施工时应该按照坡面彻底修整,初次喷浆,毛孔固定成孔清孔,锚杆制作与安装,灌浆的施工方案严格施工,不能够随意调整施工流程,毛孔的位置,偏差不应超过20mm偏斜角不能超过5%,如果发生明显误差则必须及时处理,利用风洞干钻的方式,而不能采用切削的方式,否则很容易造成孔壁粗糙。在滑坡边界处修建节水沟,能够减少大量的流水冲刷,还可以利用砌片石或人造植被的方式固定地下水,减少滑坡的几率。还可以通过垂直孔排水、竖井抽水等多种方式快速排除地下水。
结语
本文通过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边坡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提出滑坡治理的方案。从能够有效提高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在新时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必须要引起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一定要确保边坡稳定性,还要加强滑坡治理施工,利用桩间板、连续梁、挡土墙、锚杆工程等措施确保工程稳定运行,最大限度上减少施工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田小伟,田俊花,田双静.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对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5):32.
[2]霍力,张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对策[J].低碳世界,2018(02):44-45.
[3]刘宏伟.边坡稳定和滑坡分析问题算法比较[J].安徽建筑,2017,24(04):207-208.
[4]刘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的边坡稳定问题分析[J].江西建材,2016(24):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