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外科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7期   作者:严英
[导读] 分析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分析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则运用持续质量改进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33%,对照组为85.33%,P<0.05;持续质量改进后外科护理中在病区管理、护理文书、消毒隔离、操作规范、分级管理等维度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通过在外科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升外科护理质量并改善护患间关系。
        【关键词】外科护理;质量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效果

        外科属于各医院中的重点科室,收治患者疾病类型繁杂,同时护理工作量较大,因此加强外科护理质量管理非常重要,这也是提升外科医护工作效率和质量并确保安全性的重要环节[1]。持续质量改进为先进的管理方法,近年来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具有广泛应用。以下将分析外科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通过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7年10月~2020年5月本院外科150例患者,依据持续质量改进的开展时间分组,观察组(持续质量改进后,2018年9月~2020年5月):75例,男45例/女30例:年龄28~86岁,均值为(52.4±0.5)岁。对照组(持续质量改进前,2017年10月~2018年8月):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龄14~85岁,均值为(51.9±0.6)岁。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即加强护士监督,严格依据科室护理工作流程和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护理作业,通过定期开展科室会议并加强培训等提升护士的服务意识;观察组则运用持续质量改进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如下:(1)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外科护理工作中的操作规范、病区管理、文书管理以及消毒隔离等方面的质控及管理,确定护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和相关任务完成时间;(2)建立完善的分级质控管理机制,当值护理人员为一级质控,重点对班次内的护理工作开展检查,明确护理中的缺陷与隐患,并尽快查明原因拟定对策。责任组长主要进行二级质控,例如严格依据护理质量管理的相关标准完成交叉检查,对于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上报给科室护士长。由护士长作为三级质控,通过不定期抽查等方式了解护理质量情况以及任务目标的完成状况;(3)明确在护理质量管理中需要改进的相关问题,对于三级质控管理中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长查房记录以及患者投诉反馈意见等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明确问题所在并分析原因;(4)明确目前迫切需解决的相关护理问题,并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策略,明确预期目标并开展责任制的监管,强化对外科护士的专业化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外科专科护理知识以及临床操作技能,从而提升护士的服务意识水平;(5)定期对于护理工作进行总结,从而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化改进。完善护理质量的评估机制,使管理人员、临床护士以及患者等共同参与,从而获得护理质量的综合全面评估结果,并和预期管理目标进行对比,对于未达成的目标还应限期整改。
1.3评价标准
        (1)利用问卷法对于2组患者的外科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主要内容包括护士的责任意识、病房管理、护理操作、健康知识宣教以及基础护理等,问卷满分为100分,并分为非常满意(>90分)、比较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2)对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外科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分和对比,包括病区管理、护理文书、消毒隔离、操作规范以及分级管理,各项满分均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为(±s),组间数据行t/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33%,对照组为85.33%,P<0.05。
表1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持续质量改进后外科护理中在病区管理、护理文书、消毒隔离、操作规范、分级管理等维度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管理前P<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