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后路内固定,观察组应用前路内固定,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椎伤高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及追椎伤高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前路内固定治疗有利于改善其运动功能及椎伤高度,且能有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后路;内固定;运动功能;椎伤高度;并发症
近年来交通事故的发生导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越来越多,其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其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若治疗不及时很可能导致出现瘫痪从而增加家庭负担,临床中主要采用前路内固定及后路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其最终的目的为了能改善其脊柱功能从而恢复正常的生活,有资料显示前路内固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能有较降低其疼痛[1]。本次研究主要对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应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后路内固定)和观察组(前路内固定),每组各42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3.5±8.9)岁,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37-59岁,平均年龄(44.3±8.2)岁,经过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后路内固定,操作如下:指导患者呈侧卧位,给予全身麻醉后开始手术,手术切口选择在患者的椎体椎弓根中,彻底将其骨折组织及关节突暴露后清除血肿,选择合适的螺钉钉入与患者骨折部位距离较近的椎弓根处,对其骨折部位在椎板的作用下进行复位,准上顶杆后进行固定,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等到其椎体高度恢复后进行缝合。
1.2.2观察组
观察组应用前路内固定,操作如下:指导患者呈侧卧位并在其胸骨部位垫一枕垫,对其实施全身麻醉后实施手术,手术切口选择在骨折椎体处,将其椎体全切开后暴露骨折部位,清除碎片后根据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螺钉或钢板,对其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压缩后采用螺钉进行固定,然后对其切口进行缝合。
1.3评价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椎伤高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1)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对其运动功能进行评估,该量表主要包括平衡、肢体运动、感觉、关节活动度和疼痛、平衡五项内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其运动功能越好。(2)对两组患者椎伤高度进行测量并对比,其高度越高患者恢复越好。(3)并发症包括腰背疼痛、脊柱侧弯、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23.0,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n,%),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及椎体高度对比
两组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及椎体高度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及椎体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ng)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png)
3、讨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所致,如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它会对患者的周围的神经造成压迫进而形成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会出现腰背疼痛的症状会对其生活及学习造成影响,上肢会导致下肢瘫痪的发生。临床中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其目的是为了能降低其神经压迫促使脊椎能恢复正常功能的同时缓解患者疼痛[2]。
以往采用的手术方法为后路内固定,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手术过程中清除其血肿可以避免其术后感染的发生,但根据临床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来看,患者脊柱的稳定性较差,这是因为手术时将其部分脊柱结构及组织进行切除所致,同时患者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对其胸椎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反而不利于患者后期的恢复。前路内固定治疗过程中视野更广,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患者骨折部位并清除其碎片,对其椎弓根定进行固定时其准确性较高,同时该种手术更有利于患者脊柱功能的恢复,且通过加压可以使其承受能力被分散,有效加强了患者脊椎的稳定性进而缓解其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3]。但是前路内固定治疗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所以其应根据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同时便对其神经根造成损伤,进而有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4]。冯瑞林[5]研究结果显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前路内固定治疗并发症较少,其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50%)低于对照组(22.50%),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裴治满[6]研究结果显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应用前路内固定治疗有利于其运动功能的恢复,其观察组运动功能分值(70.6±4.8)分高于对照组(53.2±2.5)分,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椎伤高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看来与后路内固定治疗对比,前路内固定对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前路内固定治疗有利于改善其运动功能及椎伤高度,且能有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再峰,林林,杨旭,等.前后路联合及单纯后路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2019,25(12):2054-2057.
[2]苏盛辉,李孛,林泉,等.对比分析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7):124-125.
[3]冯瑞林.分析比较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8):56.
[4]闫东阳,阿里木江·阿布都热合曼.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1):27-29.
[5]曹远飞.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09):101-102.
[6]裴治满.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5):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