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公众疾病认知、应对方式及锻炼行为调查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7期   作者:黄晓波
[导读] 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公众疾病认知、应对方式及锻炼行为
        【摘要】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公众疾病认知、应对方式及锻炼行为调查结果。方法:采用微信问卷调查方式,在疫情期间,随机抽取1600位居民,展开新冠肺炎疫情疾病知识调查,了解居民应对方式及锻炼情况。结果:本次回收的有效问卷1534份,民众对疾病传播途径得分(24.13±1.60)分,危险因素(23.82±1.71)分,预防手段(36.34±2.50)分,民众积极应对率57.76%,明显高于消极应对者,主动锻炼率56.52%,其中52.36%的居民在家中锻炼,59.98%的居民1周锻炼2次以内,每次锻炼时长,49.60%为0.5h以内。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对疾病知识有一定认知,多数应对方式积极,锻炼相对较少。在疫情进展下,公众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全方位、针对性防控知识指导,以此提高公众的疾病预防能力。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公众疾病认知;应对方式;锻炼行为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席卷全国,在2020年2~3月,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得到广泛应用,确诊人数逐渐增多[1]。新冠肺炎具有极强传染性,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且症状容易和感冒混淆,而个体对于疾病的认知情况、应对方式及自我管理情况,均可能影响疫情防控效果[2]。本研究随机抽取居民,对公众疾病认知、应对方式及锻炼行为进行调查,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20年3月1日至15日,随机抽取1600位居民参与调查,通过微信朋友圈、朋友圈通讯录,来选取自愿参与研究的居民,由调查人员,统一发放调查问卷,要求在48h内将问卷填写完毕后返回。参与调查者男865例,女735例,年龄21~58岁,平均(52.34±6.47)岁。
1.2 方法
        科室自制《新冠肺炎疫情知识调查问卷》,其依据是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与预防指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展和风险评估》,本调查问卷总共分为三大内容,分别是疾病传播途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手段,各项分值分别为30分、30分、40分,分值越高,表明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知识掌握情况更好。
        对公众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分为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两大类,其中积极应对的选项为:出门积极佩戴口罩、认为新冠肺炎可防可控、勤洗手、不去人员密集处等;消极应对包括:对疫情的发生持消极态度、听天由命、不能承受患病的后果等。
        统计公众在近1周的运动情况,包括运动频率、运动时长、运动地点。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分别实施t检验与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疾病知识掌握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600份,回收1586份,其中有效问卷1534份,有效问卷数95.88%。


        1534份问卷得分情况:疾病传播途径得分(24.13±1.60)分,危险因素(23.82±1.71)分,预防手段(36.34±2.50)分。
2.2应对方式
        1534例居民中,应对方式为:积极应对886例,占比57.76%;消极应对648例,占比42.24%;积极应对人数占比明显高于消极应对者(Χ2=73.851,P=0.000)。
2.3锻炼行为
        在参与调查前的1周内,1534例居民中,主动进行锻炼的人数共867例,占比56.52%。对867例居民进一步调查,锻炼地点为:户外空地215例(24.80%),体育中心86例(9.92%),健身房112例(12.92%),家中锻炼454例(52.36%)。锻炼频率为:2次以内520例(59.98%),3~4次208例(23.99%),5次以上139例(16.03%)。每次锻炼时长:0.5h以内430例(49.60%),0.5h~1h共193例(22.26%),1~2h共158例(18.22%),2h以上86例(9.92%)。
3 讨论
        本次研究通过对民众的新冠肺炎疾病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民众对疾病传播途径有一定掌握,但在预防手段、危险因素上,还有一些知识点,需要加强,尤其是在“接触传播”“各年龄段易感”方面上,未能掌握的人数较多。这可能是因为,在疫情不断发展下,医疗机构对疾病特征及时总结,疾病治疗指南也在不断更新,而部分居民未及时更新相关知识点[3,4]。这体现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相关部门应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帮助公众及时更新疾病相关知识,增强民众对防控疫情传播的相关知识储备。
        通过调查民众应对方式,笔者发现,多数民众能保持积极的心态,但仍有部分应对方式消极,这提示我们,公众对疫情的应对方式需要改善,而恐慌及防御反应是影响其应对方式的关键。疫情期间,民众主动锻炼率虽然高于50%,但仍有部分民众未曾运动,这可能是因为民众担心疫情传播、缺少安全、安心的运动环境造成的[5]。这提示我们,在疫情防控的相关宣传中,相关部门应增加关于锻炼活动的建议,包括锻炼强度、频率及地点,同时经多种途径(如微信公众平台、媒体宣传、网站宣传等)指导民众科学锻炼,增强公众机体免疫力。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对疾病知识有一定认知,多数应对方式积极,锻炼相对较少。在疫情进展下,公众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全方位、针对性防控知识指导,以此提高疾病预防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敏佳, 杨攀, 黄茵.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看国民心理建设的意义[J]. 现代医药卫生, 2020, 36(19):34-36.
[2]李奕, 张可可, 章钰,等. 新冠肺炎疫情下公立医院面临的网络舆情特征与应对策略分析[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0, 36(04):349-352.
[3]岳春梅, 谢英, 程凤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预防之科普[J]. 医药界, 2020,3(5):0067-0067.
[4]刘萍萍. 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几点思考[J]. 价值工程, 2020,2(9):1-2.
[5]聂胜楠, 曹俊, 庹安写,等. 公众新冠肺炎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20, 32(04):011-E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