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7期   作者:邱中建
[导读] 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
        摘要:目的 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内科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间收治的昏迷患者共5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清醒时间、治疗效果及血气指标。结果 观察组清醒时间较对照组短,观察组诊治后的血气指标较对照组优,且观察组以96.00%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76.00%高,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内科受到昏迷患者后,需及时实施CT扫描检查、实验室化验检查,排除脑血管病变,当明确病灶后给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可促使患者尽快清醒并提高治疗总体效果。
        关键词:急诊;内科;昏迷;血气指标;清醒时间
        昏迷是急诊内科的常见病症,患者多因严重外伤、急性心脑血管及中毒所致,入院后,往往以意识障碍为典型表现。绝大多数患者入院后,无法向医护人员提供相关病史,因此,这就增加了临床诊治难度,且多数患者的病因涉及多个学科[1]。实验选取我院急诊内科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间收治的50例昏迷患者,对其实施有效的诊断检查后,给予不同治疗措施,旨在探讨促进患者尽快清醒的有效诊治方案,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内科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间收治的50例昏迷患者,均进行统一诊断检查,随后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25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该组中女性和男性患者分别占:11例,14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82岁,平均(56.29±0.31)岁,对照组25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该组中女性和男性患者分别住哪:10例、1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0岁,平均(56.11±0.29)岁,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基本资料可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诊断方法:急诊内科医护人员接到患者后,对其昏迷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随后详细询问送诊人员并掌握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病史等,为诊断工作提供参考。询问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详细记录相关数据,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CT检查、血气分析、电解质检查、血液检查等,尽快为患者实施抢救方案。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心电监护,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结合病情变化情况实施相关实验室检查,对照结果进行抗感染治疗、颅内降压治疗、洗胃治疗等[2]。治疗期间,发现患者有呼吸衰竭现象发生,要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对于心跳骤停者,快速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确保患者尽快脱离生命危险期。
   观察组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每天用药剂量在1.0~2.0mg。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清醒时间、血气指标(PaO2、PaCO2)。
   治疗效果评判标准:显效:抢救治疗后,患者1h内意识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有效:抢救治疗后,患者2h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无效:抢救治疗后,患者6h内意识模糊,生命体征不稳定,甚至出现心跳骤停现象或呼吸衰竭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3.1双人录入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导入SPSS22.0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如血气指标(PaO2、PaCO2)、清醒时间用±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如治疗效果用%表示,数据组间分别用t、x2检验,统计学意义判断标准: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血气指标
        见下表1:由表可知:抢救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PaCO2均较对照组优,数据差异较大,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清醒时间
         观察组昏迷患者的清醒时间为(31.02±0.23)min、对照组昏迷患者的清醒时间为(64.03±0.18)min,观察组昏迷清醒时间明显较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见下表2:由表可知:抢救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数据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调查统计发现,昏迷患者占急诊内科患者的3%~4%,一旦昏迷,患者意识出现障碍,导致脑干网状结构的透射功能异常,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大脑皮层无法处于兴奋状态,容易损害大脑皮质[3]。目前,急诊内科对于昏迷患者的抢救,主要结合诊断依据进行。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昏迷的原因,掌握病史及基础病存在情况,结合生命体征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脑血管病变或其他病变,这样才能准确开展抢救方案,促使患者尽快苏醒。
        昏迷患者中,急性中毒属于全身性疾病的主要类型,情况紧急可能造成患者机体代谢功能紊乱。此外,了解送诊人员,患者是否存在脑血管疾病史,以便快速为其实施头颅CT检查等,注意诊断与抢救需同时进行,避免患者生命体征突然异常,引发其他危险[4]。抢救时,要保证患者气道通畅,尽可能结合病因对症进行,还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情变化特征抢救,这样才能降低死亡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纳洛酮属于高效阿片受体拮抗剂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是增加患者脑补缺血缺氧区域的血供,降低并改善神经组织的损伤程度,加快患者意识的苏醒[5]。结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清醒时间(31.02±0.23)min较对照组(64.03±0.18)min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较对照组76.00%高,且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抢救治疗后的PaO2、PaCO2均较优,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急诊内科医护人员对昏迷患者进行抢救时,首先要从多角度、多学科进行诊断,从而结合其具体结果,快速开展科学的治疗方案,这样才能降低疾病死亡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6]。
        综上所述,急诊内科受到昏迷患者后,需及时实施CT扫描检查、实验室化验检查,排除脑血管病变,当明确病灶后给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可促使患者尽快清醒并提高治疗总体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水伟.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及临床诊治研究[J].智慧健康,2019,5(18):122-123.
[2]姚国库.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体会[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6):831-832.
[3]鄢莉,王红梅.内科患者昏迷原因及临床诊治回顾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3):56-57.
[4]范迎宾.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7):62-63.
[5]邱立娟.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2):31-32.
[6]祁盛青.急诊内科治疗昏迷患者的临床分析与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0):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