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防控下医院如何发挥“哨点”作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   作者:杨旺春
[导读] 今天所面对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病毒学界称之为SARS冠状病毒2(SARS CoV-2)。

         今天所面对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病毒学界称之为SARS冠状病毒2(SARS CoV-2)。初步看,相形于SARS冠状病毒1的“鲁莽”,这是一个极为“聪明”,乃至“智慧”的病毒,已经看出它具有一系列适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特性。有病毒学家称之为“完美级”病毒。目前新冠病毒仍然在全球大流行,单纯核酸阳性的感染者1千万以上,预估实际感染者在3-5倍以上。我国经历了年初武汉的大流行和各地疫情发生,经过举国齐心抗疫,在2月内,就把疫情控制下来;现在,我国绝大部分属于低风险区域,为有效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防疫要求,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中的“哨点”作用,实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联防联控机制。
         作为定点医院的防控,怎样去及时发现感染者,及时隔离救治和防止疫情蔓延?我院作为新冠肺定点救治医院,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规范医院发热门诊监测工作
         对于所有到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必须扫“健康码”,“行程卡”,完善相关常规检查和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对于待排除和疑似病例要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医学观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发热门诊不得拒绝接收发热患者就诊。医院要全面落实预检分诊制的三级分诊(在进入医院大门第一次分诊,各个楼层就诊的第二次分诊,各个医生诊室第三次分诊),对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的患者,在做好防护条件下由专人陪同按规定路径前往发热门诊就医。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发热门诊医务人员要做好“守门人”,发现发热等可疑病例,要详细登记相关信息,并按相关程序及时报告、收治和转运。同时,加强与基层卫生院发热门诊的联系,他们发现不能明确的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及时通过专用救护车接到我院发热门诊就诊,尽可能减少多处就诊救治,引发疫情蔓延。


         二、加强住院各个科室检测,特别是重点科室监测
         虽然目前患者入院前检查了核酸,但是医院易于收到“新冠病毒感染”的呼吸科、老年科、感染科、消化科、ICU以及儿科等重点科室,需要在住院后监测每位患者体温和呼吸道症状,如果有发热的病人,必要时复查核酸和新冠抗体检测,以及肺部CT复查,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有无既往诊断疾病不可以解释的,及时邀请专科医生会诊协助,这也是新冠肺在医院被发现的重要途径。要求责任医生和护士每天对于患者病情变化有翔实了解,发生情况及时报告。住院后患者不得擅自离院和不得在病区内聚集。各个病区必须预留1-2个隔离病房,发现可疑患者及时送到隔离病房进一步排查。
         三、住院患者的陪护不可忽视
         患者住院后,大多数都有陪护,有的还不是固定陪护。他们不是病人,流动性大,易于与外界接触更多的可疑人员。所以,加强陪护管理,监测陪护体温和呼吸道症状的登记,以及要求陪护检测核酸和执行“一患一陪”的措施,陪护固定,换陪护必须检查核酸,出入科室要求登记去向,不得为防控留下漏洞。
         四、医院内工作人员也是监测哨口
         医院内各个临床科室的医生、护士、护工、收费员和保洁员均是天天接触患者的工作人员,他们存在感染风险,其次,是行政、后勤以及物管和食堂工作人员,他们不可忽视,均有与外界人员接触情况,特别是食堂人员,天天进入农贸市场采购,是不可小视的风险点。每个科室设有1-2个感控专员,要求院内人人要有体温监测表。
         医院只要坚持按照各“哨点”落实检测、登记、报告及会诊等措施。我们面对疫情的不可猜测、不要揣测、不能硬测、不敢妄测、不搞押宝式的预测。我们能做的是,绝不要低估疫情的复杂性,也不要为疫情所吓到,依靠对传染病的共性医学知识,基于我们对这个病毒和疾病新的发现及新研发出的科学可靠的技术方法,积极应对。脚踏实地把好每个关口,及时发现,严格管控,新冠疫情是可以防控和有效管理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