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变化与护理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   作者:朱和平
[导读] 探究住院精神病患者心理变化特征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

         【摘要】 目的:探究住院精神病患者心理变化特征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2019年10月接受治疗的住院精神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变化特征以及心理状态进行调查评估。结果: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高于护理干预后(P<0.05),患者的心理问题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 针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支持性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助于恢复病情,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护理措施;支持性心理护理;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患者的病程较长,患者容易在心理上出现焦虑及抑郁的症状,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病情的恢复[1-2],因此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次研究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0月接受治疗的住院精神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5例,女性45例,年龄为:33~63岁,平均年纪为50.16±4.68岁,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疾病类型有:情感性精神病26例,精神分裂27例,酒精中毒性精神病16例,癫痫11例。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住院精神病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我院理论委员会对研究完全知晓,并批准此次研究。
1.2 方法
         在对所有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支持性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和谐关系。护理人员需在患者初入院时,就给予患者和蔼的态度,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有利于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得日后交流更顺畅,鼓励患者,在患者遇到的问题时及时解决。
         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可为患者进行知识宣导以及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让患者形成正确的治疗观念,对患者所产生的鼓励以及疑问进行耐心地讲解,鼓励精神患者适当地情绪宣泄,告知患者良好的情绪才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3.行为干预。对每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从而作出适当且合理的支持和鼓励,让患者情绪呈放松状态。让患者多进行走动,提高自身价值,可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如:打球、下棋、跳舞等,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转移其注意力。
         4.树立希望。定期或不定期的向患者传达康复信息,通过患者感兴趣的渠道满足患者对了解疾病的需求,从而提高治疗信心。
1.3 疗效标准与判断
(1)患者心理问题:通过调查记录患者担心他人歧视、担心疾病复发、担心工作问题以及情绪悲观的心理问题。
(2)心理状态评分:采用SCL-90量表评分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及恐惧状态,分值越高心理状态越好,反之亦然。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心理问题情况对比
         患者通过护理后,护理干预前患者的心理问题(35.25%)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后(18.75%)(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的心理问题情况对比[n(%)]

2.2 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通过护理干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均有所提高,并且高于护理干预前心理状态评分(P<0.05)。详见表2:
表2  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分]

3.讨论
         精神病患者早期症状持续时间长,表现为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生活懒散、活动减少、情感淡漠、行为退缩,日益脱离现实生活,早期不易被注意,往往病情发展较为严重时才被发现。精神病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显著,其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尽早到医院接受系统的治疗,或能及时观察到患者与以往不同的行为,识别出患者的异常表现[3-4]。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心理压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支持性心理护理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患者的不安情绪,结合患者的兴趣以及病情情况,安排适宜的娱乐活动,促使其合群,引导患者参加集体活动,给予患者适当的精神鼓励,提高兴趣,引导患者改善思维心境。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少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认同,感受到自身的价值,逐渐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对于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帮助,对患者的疑问进行一系列耐心的解答、指导,融洽护患关系,缓解患者不良负面情绪,增加其自信心,减轻其心理压力。本次研究中显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高于护理干预后(P<0.05),患者的心理问题均有所改善(P<0.05)。说明通过对患者实施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对住院精神病采用支持性心理护理,其焦虑抑郁情绪显著减少,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倪俭,朱翠芳,吕钦谕.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研究%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rehabilitation process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based o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ory[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9,34(1):148-151.
[2]严顺琴.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患者康复期的干预效果研究[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37(3):983-988.
[3]任燕霞,杨昆,薛莲,等.重性精神病患者封闭式住院治疗期间心理需求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1):1425-1428.
[4]刘英.舒适护理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1):198-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