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方法。方法:选择时间位于2019年1月到2019年6月期间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20名,该阶段未实施自我防护,将其设为对照组,选择时间位于2019年7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20名,该阶段实施自我防护,将其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职业危害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因为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引起的职业伤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实施自我防护之后,职业伤害事件发生的概率显著降低,可有效控制不良事件,提升管理质量。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危害;自我防护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科室,负责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可保证医疗和护理工作的正常运作,也是医院控制感染非常关键的部门。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师人员属于医院的特殊群体,日常的工作包括医疗器械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存储以及发放,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还负责器械包的检查等,因此工作人员每日与各种污染物品接触,工作中可能出现因为处理不当而造成的感染以及刺伤,对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同时也会造成消毒工作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充分分析职业危害的引发因素,结合出现问题的原因制定适宜的干预措施,强化自我防护,消除职业危害发生的几率,保证科室的正常运营[1]。本文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时间位于2019年1月到2019年6月期间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20名,该阶段未实施自我防护,将其设为对照组,选择时间位于2019年7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20名,该阶段实施自我防护,将其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护理人员组成:2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位于20-48之间,平均年龄为(42.11±13.76)岁,其中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7人,中专学历9人。观察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位于23-48之间,平均年龄为(41.65±13.54)岁,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6人,中专学历11人,两组护理人员各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自我防护措施,按照科室日常操作流程进行器械消毒、清洗以及灭菌工作。
观察组则对职业危害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以下干预措施:
(1)供应区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明确去污区域、清洁区域以及灭菌区域,离开去污区需要将护具去除,再次回到污染区需要重新穿戴未污染的护具。护理人员在接收物品时需注意自身防护,对尖利器械进行标注,一旦被刺伤需立即处理伤口,并进行登记,实施追踪调查。
(2)对工作环境进行改进,保持工作间的宽敞和通风,准备合适的防护器具,包括防水衣物、胶鞋、塑胶手套、护目镜、皮肤消毒液等,工作服需每日1次进行更换;对于高温灭菌需进行培训,了解各项操作流程,防止出现烫伤等问题。
(3)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接触大量消毒剂,因此使用环氧乙烷消毒剂时需要由专人负责,带好护具,尽量减少接触时间,尽量在操作中减少整理和翻动的次数。使用消毒液时需严格按照比例进行稀释,防止浓度过高造成的机体损伤。同时注意通风,降低空气中消毒液的浓度[2]。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职业危害发生率:包括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表示,P检验,P<0.05。
2结果
观察组因为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引起的职业伤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分析两组职业危害发生率[n(%)]
.png)
3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的发生主要与以下结合因素有关:生物因素。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污染物处理和清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接触到一些微生物病原,而且一些临床医生对于器械处理不当,可能出现一些带有针头、刀片等尖利的器械,存在被刺伤的风险,引起感染[3];物理因素。供应中心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接触压力蒸汽器械、清洗消毒器、烘干器等,导致长时间处于一种高温的工作环境中,引起健康问题。同时在进行清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会接触冰水和热水,反对皮肤产生刺激。并且器械包产生棉尘,对视力产生影响[4];化学因素。器械消毒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使用环氧乙烷,这种物质可能产生一定的毒性,一旦浓度超过2mg/m3会引起头痛、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肺水肿,进入血液中会造成溶血。而消毒剂则对皮肤等造成一定刺激,均会引起身体损伤。因此科学的自我防护非常关键[5]。
上文数据分析,观察组因为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引起的职业伤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通过对上述引起职业危害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科学的防护措施可以将职业危险发生的风险降低,实施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实施自我防护之后,职业伤害事件发生的概率显著降低,可有效控制不良事件,提升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世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分析与防护策略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7):157-158.
[2]杨丁,马玲玉.探究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危害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57):10-11.
[3]刘艳英.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4):3347-3349.
[4]张彩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措施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5):249-250.
[5]余艺英,黄少娉,赵莲杏, 等.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职业危害认知调查及自我防护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5,(10):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