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桥梁上部结构结构施工工艺桥梁上部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除具有熟练的工程技术与组织管理人员外,还应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本文主要对桥梁上部结构的几种施工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桥梁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方法
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在桥梁工程中选择合适合理的施工工艺,关乎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与施工进度,并能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桥梁上部结构作为整个工程中较为关键的部分,在对其进行施工时更应提高重视,需要从细节入以及整体上对其施工质量加以把握。从施工方法这一基本层面进行优化,可以使桥梁工程的发展得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1悬臂施工方法
1.1制备安装
安装操作过程必须严格依据工程计划和工程图纸进行操作,以满足工程同挂篮的制备要求相符。在工程进行中,需要对安装制作的要求进行反复检查,避免小问题的发生,使掛篮的安装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特别控制挂篮制备安装过程中的尺寸误差,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切割下料,保证各构件尺寸要求,制备完成后进行试拼检验挂篮加工质量。其次安装时控制挂篮轨道水平,保证轨道高差在5mm以内,且各主桁架间保证平行,吊带等竖向受力杆件保证位置准确、垂直均匀受力。
1.2混凝土浇筑施工
混凝土浇筑施工主要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技术性控制。首先,对于混凝土泵送施工,泵送的流速必须采用由慢至快的方法,并对泵送区域表面实施清洁与湿润,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其次,是对于悬臂平衡性的调研环节,必须针对于平衡负荷的最大承受值进行计划性探讨和科学化的分析,使平衡负荷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且满足计划误差范围。进行平衡性调研环节后需要谨守合理的浇筑工程计划并对底板、腹板的浇筑环节进行工程控制。最后,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混凝土工程本身采用合理的养护方法,即通过建设塑料薄膜的保养方式进行工程建材的养护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工程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对于工程环境,工程操作温度,工程实际计划根据计划的操作方案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在工程的操作中保证灌注整体的匀称且平滑,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实时质量检测,尽可能避免挂篮施工在浇筑过程可能发生的质量变形与平面裂缝等问题,杜绝在浇筑过程中漏振而导致混凝土表面蜂窝和麻面等现象,混凝土施工也是工程合龙操作的基础。
1.3合龙施工
合龙施工技术的操作必须针对工程进行过程控制,并运用标准化、科学化的施工方法对连续梁进行规范性的合龙操作。合龙操作中必须满足施工过程处于科学的受力状态,使合龙体系转化过程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另外,合龙前制定相应的平衡重方案,并根据设计计划进行专业化的处理,具体操作方法是通过单边挂篮后退,并同步增加相应配重的方式,保证桥梁两端处于平衡状态,进而逐步完成由边跨合龙承接至对中跨合龙的操作。其次,是对于合龙温度的控制,通过监测合龙时段的温度状况,选择最佳施工时机,进而避免由于温度的转化过程不当导致合龙工程出现安全隐患。
1.4挂篮行走与拆除
挂篮行走与拆除是挂篮悬浇施工中安全风险最集中的部位。挂篮的行走环节监测是针对反压轮和悬吊系统的实时变化情况的安全监督环节,使挂篮行走在安全操作的环节中满足对风险承受的质量要求。另外,在合龙过程完毕后,需要对挂篮进行拆除。对于挂篮拆除的工程必须本着严格的工程安全防护措施进行,特别是保障高空坠物对行人砸伤的危害性探讨,并根据相应的问题改善操作质量,使工程进行中尽量不掉落物品。其次,相关施工人员还要对拆除过程进行探讨,使工程本着严格的顺序进行拆除。
2固定支架方法
固定支架方法适用于中小型桥梁工程中,这种方法需要将支架及模板实现固定在方案中设计的位置上,然后按照施工流程逐步进行施工。这一施工方法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包括支架安装、绑扎钢筋以及混凝土现场浇筑等,由于有支架的结构支撑作用,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大量机械设备进行辅助。
在施工中支架需要承受梁体的自身重量,所以需要重视支架的承重能力,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对支架进行特殊的加固,从而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固定支架需要占用大量的施工场地,所以对现场的面积要求较高,对于不能满足这一条件的工程则不适合选用这种施工方法。具有较好的完整性与整体性是这一施工方法的优点,所以对于工程质量来说较为可靠。
3架桥机架设方法
在桥梁工程预制梁施工中,架桥机架设的方法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当前从种类上对架桥机进行划分,专用完整架桥机以及构件拼装型架桥机都较为常见。根据施工的实际需要以及运输条件是否便捷,来选择适当的架桥机。从孔跨内导梁的数量以及位置等进行划分,还可进一步分为单导梁架设机、双导梁架设机以及悬吊式架设机等。使用架设机的主要优点就是施工速度较快、安全性相对较高,对于现阶段规模较大长度较长的桥梁工程来说,这种施工方法较为适用。
4顶推施工法
顶推施工是在沿桥纵轴方向的台后设置预制场地,分节段预制,并用纵向预应力筋将预制节段与施工完成的梁体连成整体,然后通过水平千斤顶施力,将梁体向前顶推出预制场地。之后继续在预制场地进行下一节段梁的预制,循环操作直至施工完成。
主梁分段预制,连续作业,结构整体性好;由于不需要大型起重设备,所以施工节段的长度一般可取用10m-20m;桥梁节段固定在一个场地预制,便于施工管理改善施工条件,避免高空作业。同时,模板、设备可多次周转使用,在正常情况下,节段的预制周期7d-10d.
??顶推施工时,梁的受力状态变化很大,施工阶段的梁的受力状态与运营时期的受力状态差别较大,因此在梁截面设计和布索时要同时满足施工与运营的要求,由此而造成的用钢量较高;在施工时也可采取加设临时墩,设置前导梁和其他措施,用以减少施工内力;顶推法宜在等截面梁上使用,当桥梁跨径较大时,选用等截面梁会造成材料用量的不经济,也增加施工难度,因此以中等跨径的桥梁为宜,桥梁的总长也以500m-600m为宜。
5逐孔施工法
逐孔施工是中等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中的一种施工方法,它使用一套设备从桥梁的一端逐孔施工,直到对岸。有用临时支承组拼预制节段的逐孔施工法、移动支架逐孔现浇施工法、以及整孔吊装或分段节段施工法等。采用逐孔施工的主要特点:
1、不需要设置地面支架,不影响通航和桥下交通,施工安全、可靠;
2、有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施工质量,一套模架可多次周转使用,具有在预制场生产的优点;
3、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节省劳力,降低劳动强度,上下部结构可以平行作业,缩短工期;
4、通常每一施工梁段的的长度取用一孔梁长,接头位置一般可选在桥梁受力较小的部位;
5、移动模架设备投资大,施工准备和操作都较复杂;
6、宜在桥梁跨径小于50m的多跨长桥上使用。
6横移施工法
横移施工是在拟待安置结构的位置旁预制该结构,并横向移运该结构物,将它安置在规定的位置上。横移施工的主要特点是在整个操作期间与该结构有关的支座位置保持不变,即没有改变梁的结构体系。在横向移动期间,临时支座需要支承该结构的施工重量。
7提升与浮运施工法
提升施工是在未来安置结构物以下的地面上预制该结构并把它提升就位。浮运施工将桥梁在岸上预制,通过大型浮运至桥位,利用船的上下起落安装就位的方法。
结束语
在现代桥梁施工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方法与工艺也愈加先进,在桥梁工程中,上部结构施工是整个工程的中心环节,所以加强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质量不容忽视。由于工程的条件差异以及相关要求不同,所以根据各工程情况选择使用具体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