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防水和防渗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9期   作者:李超
[导读] 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中易产生渗漏的位置进行总结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中易产生渗漏的位置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处理原则对易渗漏位置的防水和防渗施工技术进行质量控制,最终确保建筑结构安全的投入使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防水;防渗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建的建筑工程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占有率逐年增加。在建筑工程中,除主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外,建筑的使用功能也同样重要,其中防水和防渗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角色。若主体结构的防渗性较差,则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分会通过混凝土的缝隙进入混凝土内部,从而腐蚀混凝土内的钢筋,使钢筋锈蚀、混凝土膨胀,影响结构的安全。因此为避免出现后续麻烦,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对建筑的防水和防渗施工进行控制,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将每个分项工程均当做“鲁班”工程进行施工,不仅可以提高施工质量,相对还可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
         1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易产生渗漏的位置
         1.1 屋面
         屋面是建筑与外界接触面积最大的水平构件,屋面板是建筑结构中最易产生渗漏的部位之一。屋面渗水产生的原因较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未依据相关规范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部分施工不到位,或使用的防水材料质量较差所致。屋面板混凝土浇筑、拆模过早、养护等过程中,施工不当导致混凝土因收缩、变形较大而产生变形裂缝,自然降水通过裂缝进入混凝土内部,若裂缝为上下贯通型裂缝,则会沿裂缝深入室内,导致屋面板防渗性能基本失效。
         1.2 外墙
         目前的新建建筑工程,多数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设计时,部分外墙也为砌块砌筑的填充墙。在进行砌筑施工时,砌块间灰缝较大或不饱满等施工质量控制不严的情况,会使该部位成为易渗水的薄弱部位。随着灰缝间砂浆层的硬化,砂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收缩,当收缩不同步时会形成贯通或非贯通的缝隙,当缝隙内受水后,缝隙内的砂浆不断剥蚀,非贯通的缝隙也最终成为了贯通的缝隙,从而形成渗水通道。除此之外,混凝土剪力墙构件上也存在较多的穿墙螺栓孔,主体完工后施工单位一般不会对其进行封堵,最终外界自然降水通过穿墙螺栓孔进入室内。
         1.3 厨房和卫生间
         在建筑工程中,厨房和卫生间内存在较多的给水管和排水管,尤其是卫生间还存在明水,且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卫生间也是发生漏水或渗水较为严重的部位之一。厨房和卫生间存在漏水或渗水的原因主要是楼板中预留孔洞较多,安装完管道后,管道与楼板间间隙较大或两者间密封性较差,在使用过程中若楼上出现明水,则明水通过两者交界处渗流至楼下,最终形成漏水事实。
         2 处理原则
         在进行防渗施工时,主要的处理原则有三方面,第一为封堵原则,第二为注浆和封堵结合,第三为刚柔结合原则。
         封堵原则是最为直接的防渗施工方法,在对渗漏处进行封堵时,应根据渗漏原因和渗漏部位进行确定,不要盲目的直接进行封堵,而是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施工。避免因盲目施工,而导致后续其他部位继而出现渗漏,降低封堵安全隐患,提高封堵施工质量。
         注浆和封堵结合的原则是首先对渗漏部位,如裂缝、缝隙或孔洞等进行注浆施工,将此类薄弱部位进行加强处理,提高渗漏部位的密实度。注浆完成后再将渗漏部位外侧进行封堵,进行二次保障,确保该部位的密封效果。
         刚柔结合的原则是使用柔性防水材料,将柔性防水材料与主体结构的刚性建筑材料结合,当混凝土发生收缩变形时,柔性防水材料也与其产生相同的变形量。刚柔结合的原则不仅适用于防渗施工中,还可以应用至顶层的屋面伸缩缝中,均具有良好的施工效果。


         3 防水和防渗施工技术
         本文主要对建筑屋面、外墙、厨房卫生间的防水和防渗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3.1 屋面防水和防渗施工技术
         为避免屋面存在渗漏情况,在进行屋面板和防水层施工时,应对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进行相应控制。
         (1)铺设屋面板钢筋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铺设,对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进行控制,避免钢筋间距较大或保护层厚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导致屋面板发生较大的挠曲变形而开裂,从而产生渗漏因素。
         (2)找坡施工时,应按照建筑设计要求进行找坡,避免出现坡度值小于设计值的要求,确保屋面具有良好的排水性,避免屋面出现积水。
         (3)铺设屋面防水层时,每道防水层之间的搭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且防水层每个部位均应加热均匀,使得防水层与基层具有良好的黏结性能,降低漏水概率。
         3.2 外墙防水和防渗施工技术
         为避免建筑外墙出现渗漏情况,在进行施工时应进行如下施工质量控制:
         (1)浇筑混凝土剪力墙构件时,应加强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如在振捣施工时,应按照规范要求振捣到位,养护施工时按照规范要求加强对墙体的养护,控制墙体内外两侧的温度,避免阳光长期直射某侧墙体,而使该侧墙体失水较快而出现较多的收缩裂缝,尽可能减少裂缝出现的数量,从而降低外墙渗漏的概率。
         (2)二次结构砌筑完成后,墙体外侧抹灰施工前,应首先在外墙上粘贴抗裂聚丙烯纤维材料,提高抹灰的抗裂性能。粘贴完成后,再进行外侧抹灰施工,当墙体外侧抹灰不存在裂缝时,仅抹灰层整体也存在一定的防水和防渗性能。当施工完成后,抹灰不可避免的沿混凝土构件与填充墙交接处开裂时,应使用防水密封膏将裂缝进行填实,提高外墙的整体性。对于剪力墙中的穿墙螺杆孔,也可使用防水密封膏进行填补,填补后再进行外侧抹灰施工。
         3.3 厨房卫生间的防水和防渗施工技术
         厨房和卫生间中布置的管线较多,且卫生间的用水量相对较大,若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将厨房和卫生间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则后续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渗漏。因此在对厨房和卫生间施工过程中,防水和防渗施工是施工中的重中之重。在对厨房和卫生间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和相关施工操作:
         (1) 在对厨房和卫生间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经验对给排水施工图进行检查和确认,若发现问题应及时与设计院进行沟通,避免后期出现排水不畅的现象。采购厨房和卫生间的管道时,施工单位不能只考虑管道材料的经济性,还应从安全性和实用性角度进行考虑。如在排水管材料的采购中,若一味追求经济,管道的承压能力不足,则极易发生爆管的问题,从而引发管道跑水事故。
         (2) 在对厨房和卫生间施工过程中,还应当确保管道接缝的密封性。如在管道周围应当使用水泥砂浆将接缝处的缝隙完全填充,对于竖向管道和楼板之间的缝隙,还应当使用防水砂浆进行填充处理。
         (3) 在厨房和卫生间防水和防渗施工完成后,应当对其防水防渗性能进行全面检测,及时发现防水防渗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的部分制定适宜的措施进行弥补加以改进。
         4 结论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防水防渗施工是建筑结构所有施工工序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房屋渗漏也是建筑工程后续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问题。因此,在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应当认识到防水防渗施工的重要性,要对建筑工程渗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由于对于极易发生渗漏的部位,更应加强相应的防水防渗施工工作,最终确保建筑工程的防水防渗性能满足设计和相关国家现行规范标准的要求,为建筑工程的安全使用和使用功能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廖州超.成都东城映像安置房二期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1):54-56.
[2]漆勤.德阳万达广场大商业项目落地式脚手架安装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1):56-57.
作者简介:李超;男(1991年02月);助理工程师;本科;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雅安市名山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