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教学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效结合,并且更偏向于艺术性.教学艺术是以教师的教学天赋、技能技巧、个性经验、兴趣、体悟、想象力、心向等要素的融合与平衡为基础,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分享其他数学教师的教学精华而发生的。 因此,好的数学教学的产生是一个领悟、反思与实践相结合并相互作用的过程.数学教学的这种艺术性展开所聚焦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启发学生思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启发式;艺术性
一 启发式数学教学的目标及其手段分析
数学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实践活动.通过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寻获学生接纳新知
时的一系列心理线索,从而设置教学目标,进而设计一系列与心理线索一一对应的数学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除此以外,教师还要通过烘托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发现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当然,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好,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和思维参与度也自然都高涨起来,那么课堂便活了起来,知识也就自然生长了.这种目标与手段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以促进学生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王策三先生说:“知识好比一个百宝箱,里面
藏了大量的珍宝,不仅含有关于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规律,而且含有人的主观能力、思想、情感、价值
观等精神力量、品质与态度。
这些都是组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元素.但是,学生自己很难将知识中的这些价值移植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需要教师通过教材分析,将这些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提取出来,通过合乎学生心理认识的途径,投射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
其二,以教学目标为大方向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在进行
教学设计时,要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根据具体目标设计具体的数学问题,由问题生成教学设计预案中的“问题串”,进而整合出课堂教学活动.“问题串”要体现思维的逻辑性、问题的深入性和启发的渐近性,以实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其三,以“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作为课堂实施的核心.数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
学教学和数学学习的心脏.数学教师要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数学教师要以“问题”为载体,以问题背景的创设为出发点,以教学
内容提出的具体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探究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其四,注重思想渗透,帮助学生汲取数学思想方法的丰富营 养.数学思想方法是从具体数学认
知过程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具有可迁移和可推广的价值.在启发式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同时,教师应当把学生的思维探究引向深处,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体验和理解数学内容的本质.
由此可见,启发式数学教学的落脚点在于通过数学提问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而数学学习心智活动的核心就是数学思维活动,教师正是要围绕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活动的这一核心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此说来,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是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最为关键的要素,而数学问题是启发学生数学思考的有效工具.
二 使用问题驱动启发学生数学思考
一切科学研究毫无例外地都要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科学研究是由问题驱动的.同样,数学教学也离不开数学问题的驱动.数学教师要运用数学被发现时的本真问题,加以提炼、加工、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火热的思考,以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这里的数学问题并不是习题或实际问题,而是具有启发性的、本原性的、触及数学本质的、能够在教学中起统帅作用的问题.在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数学教学课堂中,笔者以问题串和真实课堂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串,通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数学问题来驱动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知识.
三 结语
在启发式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通过一连串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认识到数学概念的发现、 形成和发展,学会用数学思维来思考数学问题.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也正好符合数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启发式数学教学实质上也就是问题的提出、探索和解决的全过程,启发式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也是以问题驱动教学为基础的.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学会利用数学问题来驱动数学教学,发动数学思维,触动数学灵感,更好地做到启发学生思考.
参考文献
[1] 张昆.整合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的取向———透过“观念性问题”与“技术性问题”的视点[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6)
[2] 储冬 生.问题驱动式教学:让数学学习变革真实发生[J].江苏教育,2018(73)
[3] 王佩,赵思林.基于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设计———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例[J].中学数学月刊,2017 (10).